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双鸭山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填在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________________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②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③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 ①③④②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③①
D: ③①④②
2、

读课文《春》,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 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 “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 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牡蛎 遗嘱 莫名其妙 狼狈不堪
B: 寒噤 燥热 郑重奇事 置之不理
C: 潮汛 隧道 默默无闻 迟疑不决
D: 恣睢 隐匿 胡说八道 断章取义
4、北宋是我国古代纂书.修书的繁盛时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书籍事业成果的是四大类书。下列哪部书不是四大类书之一?( )
A: 册府元龟
B: 太平御览
C: 太平广记
D: 佩文韵府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愿为鞍马 市:买 东买骏马 市:集市
B: 出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做
C: 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 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 强:有余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赋闲 慢骂 地大物博 千古绝唱
B: 融洽 废墟 浮想联翩 神采奕奕
C: 严慬 嶙峋 与日俱增 措手不及
D: 忧郁 遗憾 异曲同功 爱不释手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B: “嘎——”传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C: 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处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D: 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标题。
B: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其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我的叔叔于勒》。
C: 《故乡》选自小说集《彷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D: 大教育家陶行知在《怀疑与学问》一文中号召大家要带着怀疑精神去做学问。
9、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乡村三月的油菜花,成为城里人向往的游览胜地。
B: 每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建设有贡献的人。
C: 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紧绷一根安全弦。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10、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质问 凛洌 不可名状 粗制滥造
B: 罄口 直戳 挺身而出 彻夜不寐
C: 奥秘 阴惨 目光灼灼 诚惶诚恐
D: 迁徒 酷肖 鸢飞唳天 冥思遐想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释】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③敢爱死:岂敢爱惜一己性命。

( 1 )边境用兵,战事紧张,哪两句诗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 2 )联系全诗,说说诗人的“寂寞”“壮”“惊”,各是什么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人书
顾炎武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①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②,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④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释】①习染:逐渐沾染不好的习气。②审问:细致深入地思索探究。③庶几:差不多。④子羔、原宪:都是孔子的弟子。子羔,姓高,名柴,曾为卫国士师;原宪,字子思,曾为鲁国邑宰。
( 1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不日进则日退
②夫以孔子之圣

( 2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①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②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 3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作者举孔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道理?你能再举出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吗?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点燃一个冬天 游 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谋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路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 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姜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 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
( 1 )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早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

( 2 )①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
②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女人。

( 3 )文 中【B】处划线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 4 )请对【A】处划线句作简要点评。

( 5 )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错位阅读:孩子“被长大”
①近日,一本名为《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你没读过的初版原型》的儿童读物引起了不少读者的非议,由于书中大部分的内容颠覆了人们对《格林童话》的认知,这本书被很多网友戏称为“很黄很暴力”。这种成人化的儿童读物,既让孩子“被长大”,也严重危害了学生阅读。长期大量阅读这类儿童读物,势必会让我们的孩子像吸食了毒品一样,无法摆脱,从而严重危害青少年的成长。
②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就已经深刻认识到出版业肩负的责任:“盖出版之事,可以提携多数国民,似比教育少数英才尤要。”因此,出版社在策划选题时,一定要考虑到儿童读物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要尽量避免消极作用的产生。
③首先,儿童读物的内容要真实可靠。真实可靠的内容才能对青少年成长产生正面的引导,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导向。其次,儿童读物的内容要给小读者以思想上的启迪。如一些儿童科普读物,只介绍对人类有益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成果,而对它们产生的负面影响往往避而不谈,这使得一些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也产生了片面性。所以,在介绍科学技术时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既介绍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要讲清楚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的一面,使小读者从小就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长大后在运用科学技术时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性。此外,儿童读物的内容要有美感。一些图书装帧很精美,但是翻开一看,“僵尸”、“怪兽”的插图比比皆是,一些充斥着暴力、刺激的字眼随处可见。这样的图书,很难对青少年产生审美影响。
④总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一定要让儿童读物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助推剂。

( 1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你是我最好的遇见

最好是什么?小时候,“最好”是一样东西,得到了,就是最好;长大了,“最好”是一个目标,达到了,就是最好;成熟后,“最好”是一种心态,领悟了,就是最好。

要求:①以“你是我最好的遇见”为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②文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