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①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 ②绘画中的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个物象的界线的。 ③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 ④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 ⑤再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 A: ②①④③⑤B: ①③⑤④② C: ②①③⑤④ D: ①④③⑤② |
2、 |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南布依族每到三月三左右就有染花米饭的习俗。 。 。 。 。 。 。 ①据说在布依族中流传已有近900年的历史 ②云南花米饭有五种颜色,即红、黑、黄、白、紫 ③传统的原始布依族花米饭均是手工制作,过程复杂,步骤多 ④花米饭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色彩鲜艳,香味浓郁,美味可口,是布依族的特产 ⑤从野生植物原材料的采摘、晾晒、清洗、水煮 ⑥再到放入糯米浸泡、清洗、蒸煮、出锅阴干、密封储存,一步步都是纯手工完成 A: ①⑤③②④⑥B: ②①③⑤⑥④ C: ②④①③⑤⑥ D: ③⑤⑥①②④ |
3、 | 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 A: 文章 B: 画作 C: 乐曲 D: 军人 |
4、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全国各行各业中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删掉“在”和“下”) B: 为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会可以改为体育节,这样参与的同学或许会多些。(将“或许”移至“这样”后) C: 学霸就是学霸,他稍微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两种解题方法,使在场的同学都惊叹不已。(将“稍微”改为“稍作”) D: 许多观众看完《战狼2》激情满怀,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使观众不约而同地喊出“厉害了,我的国”。(删掉“使观众”) |
5、 | 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的一部笔记小说,由唐代的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咏雪》选自此书。 B: (某老教授在询问对方家人情况时说)令尊身体可好吗?令弟大学毕业分在哪里?令郎小学毕业了吧? C: (听说朋友要来访)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D: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是升职的意思,古人尊左卑右,因此升职成为左迁。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这段广告词合辙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 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B: 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 , 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C: 对学生一视同仁 , 公平合理,是教育工作者处理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 D: 领导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 , 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 |
7、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了解,我省汉简发现早、数量多、研究历史长、在海内外影响大。 B: 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甘肃选拔赛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兰州代表队、陇南代表队,张掖代表队分别获得团体组前三名。 C: 随着Windows XP的退场,对于操作系统行业及安全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或一次机会。 D: 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暨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联邦索契市举办。 |
8、 | 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固以怪之矣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 好为《梁父吟》 谓为信然 C: 还于旧都 受地于先王 D: 辍耕之垄上 之次所旁丛祠中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青沟闻名遐迩 , 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领略她的美景。 B: 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C: 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 , 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D: 毫无疑问,勤奋好学是他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 |
10、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 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 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D: 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的能力。 |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②。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 【注释】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②谪:当时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③榜(péng):行船。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 )解释下列划线字。①卷石底以出________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 )《溪居》中诗人如何表现环境的清幽?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解说。( 4 )以上是柳宗元的一诗一文,它们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_______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 2 )下列划线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但当涉猎 锐不可当 B: 大有所益 开卷有益 C: 见往事耳 往事依依 D: 刮目相待 刮骨疗毒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4 )文中哪一句话证明了吕蒙学有所成?( 5 )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①“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②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己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③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④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⑤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⑥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万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⑦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璎同题文章改编)
( 1 )请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
( 2 )赵爷爷记性差,常常忘记银行卡密码,银行建议他办理刷脸取款业务。他担心别人会拿着他的照片去刷脸取款,自己皱纹增多难以识别,请你用文中相关知识帮助他消除顾虑。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①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时,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②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③那一瞬间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是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④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⑤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⑥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就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⑦第一次打你的原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于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无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就是殴打。
⑧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摸这种橙红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⑨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⑩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⑪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代替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饿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⑫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⑬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手指亲自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的掌握程度,不致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⑭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⑮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认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惟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⑯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 1 )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按要求作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内心中许多美好的记忆不会随岁月流逝。回忆往事,我们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烂漫的童年,快乐留在心里;无私的母爱,温馨留在心里;奋斗的艰辛,坚强留在心里;意外的发现,感动留在心里……
请以“________留在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