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植物是能“说话”的。有时像久病的老妇人,发出断续的喘息声。而一旦获得 的阳光,或者接受 的水分,声音就会变得婉转悠扬。当变天刮风,它们就会轻轻地呻吟,似乎正在忍受某种痛苦。面对人类的侵扰,那些植物就会用尽最后的力气呐喊,或者通过 的年轮、 的树叶,以及时刻准备倒下的躯干,表达它们的抗议。 B: 适度 充裕 干枯 枯竭 C: 适当 充沛 干涸 枯黄 D: 适宜 充足 干瘪 枯萎 |
2、 | 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这里只有没有使我失望。到处都是绿,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似的。这绿色像音乐,涤清了心中的忧虑。 A: “涤清”“忧虑”都是名词,“轻轻地颤动”“空中与心中”都是偏正短语。B: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这个句子中,“夏天”作主语。 C: “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句是因果复句。 D: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把“这里”和“只有”调换位置。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 福楼拜家的客厅里常常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和深情的眼神。 C: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 D: 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
4、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竹筛(shāi) 静谧(mì) 菡萏(hàn dàn) 黄晕(yùn) B: 撑伞(chēng) 贮蓄(chǔ) 缠络(chán lào) 安妮(nī) C: 莅临(wèi) 攒成(cuán) 倜傥(tì tàng) 攲斜(qī) D: 分歧(qí) 熬过(ǎo) 瘫痪(tān huàn) 竦峙(sì) |
5、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修改:去掉“是否”。 B: 《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在歌声中唤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让更多的中国人得以传承经典、了解经典、走进经典。 修改:将“传承经典、了解经典、走进经典”改为“走进经典、了解经典、传承经典”。 C: 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修改:将“经过”或“让”去掉一个。 D: 人们居住讲究环境,吃饭讲究营养,这充分体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 修改:将“体现”改为“展示”。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让历史成为最好的爱国主义教师,在学生心中打下厚重饱满的精神底色。B: 源自广西南宁一小哥的网络词汇“蓝瘦香菇”一时爆红网络,又很快杳无音讯了。 C: 我看到一些家长纵容孩子攀枝折花、乱刻乱画,颇不以为然。 D: 要想领略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就必须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切不可浮光掠影。 |
7、 | 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 ③犹如春晚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吴之中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③②④① |
8、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③⑤②①⑥④ C: ①③④⑤⑥② D: ⑥④⑤②③① |
9、 | 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震悚(sǒnɡ) 荒谬(miù) 溃退(kuì) 锐不可当(dànɡ) B: 要塞(sāi) 尴尬(ɡān) 惊骇(hài) 歼灭(jiān) C: 炽热(zhì) 瞥见(piē) 诘责(jié) 差使(chāi) D: 文绉绉(zhōu) 屏息(bǐng) 仲裁(zhòng) 踌躇(chóu)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经过反复推敲,我们终于找到了消除双方分歧的一套方案。 B: 静谧的深夜,我仰头看着天空的弯月,心情豁然开朗。 C: 每当小镇的大会举行之际,妇女们都打扮得花枝招展 , 前往观看。 D: 爸爸从澳大利亚回来了,我高兴得喜出望外。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②鹖冠:传说为楚国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 1 )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强饮”的原因。( 2 )试分析本诗颈联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①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怀民亦未寝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闲人”一词? |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①茶毕,行者回头一看,见后壁上挂著一幅《圯桥进履》的画儿。行者道:“这是甚么景致?”龙王道:“大圣在先,此事在后,故你不认得。这叫做‘圯桥三进履’。”行者道:“怎的是三进履?’”龙王道:“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A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悟空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龙王欣喜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请大圣早发慈悲,莫要疏久了你师父。”行者见他催促请行,急耸身,出离海藏,驾着云,别了龙王。
②正走,却遇着南海菩萨。菩萨道:“孙悟空,你怎么不受教诲,不保唐僧,来此处何干?”慌得个行者在云端里施礼道:“向蒙菩萨善言,果有唐朝僧到,揭了压帖,救了我命,跟他做了徒弟。他却怪我凶顽,我才闪了他一闪,如今就去保他也。”菩萨道:“赶早去,莫错过了念头。”言毕,各回。
③这行者,须臾间看见唐僧在路旁闷坐。他上前道:“师父!怎么不走路?还在此做甚?”三藏抬头道:“你往那里去来?教我行叉不敢行,动又不敢动,只管在此等你。”行者道:“我往东洋大海老龙王家讨茶吃吃。”B三藏道:“徒弟啊,出家人不要说谎。你离了我,没多一个时辰,就说到龙王家吃茶?”行者笑道:“不瞒师父说,我会驾筋斗云,一个筋斗有十万八千里路,故此得即去即来。”三藏道:“我略略的言语重了些儿,你就怪我,使个性子丢了我去。象你这有本事的,讨得茶吃;象我这去不得的,只管在此忍饿。你也过意不去呀!”行者道:“师父,你若饿了,我便去与你化些斋吃。”三藏道:“不用化斋。我那包袱里,还有些干粮,是刘太保母亲送的,你去拿钵盂寻些水来,等我吃些儿走路罢。”
④行者去解开包袱,在那包裹中问见有几个粗面烧饼,拿出来递与师父。又见那光艳艳的一领绵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行者道:“这衣帽是东土带来的?”C三藏就顺口儿答应道:“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行者道:“好师父,把与我穿戴了罢。”三藏道:“只怕长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罢。”行者遂脱下旧白布直裰,将绵布直裰穿上,也就是比量着身体裁的一般,把帽儿戴上。三藏见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干粮,却默默的念那《紧箍咒》一遍。行者叫道:“头痛!头痛!”那师父不住的又念了几遍,把个行者痛得打滚,抓破了嵌金的花帽。三藏又恐怕扯断金箍,住了口不念。不念时,他就不痛了。伸手去头上摸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已此生了根了。他就耳里取出针儿来,插入箍里,往外乱捎。三藏又恐怕他捎断了,口中又念起来,他依旧生痛,疼得竖蜻蜓,翻筋斗,耳红面赤,眼胀身麻。那师父见他这等,又不忍不舍,复住了口,他的头又不痛了。行者道:“我这头,原来是师父咒我的。”三藏道:“我念得是《紧箍经》,何曾咒你?”行者道:“你再念念看。”三藏真个又念,行者真个又痛,只教:“莫念!莫念!念动我就疼了!这是怎么说?”三藏道:“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行者道:“听教了!”“你再可无礼了?”行者道:“不敢了!”
(选自《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有删节))
【相关注释】心猿意马(xīn yuan yì
mǎ):形容心思不专,变化无常,好像马跑猿跳一样。——《现代汉语词典》
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此时孙悟空在想什么?请以第一人称写出孙悟空的心理活动。)
( 4 )文中画线句B和C是一处矛盾,唐僧教孙悟空“出家人不要说谎”,转眼自己就“顺口儿”骗人,你怎么看待唐僧的自相矛盾?传递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鼓励,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⑥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 1 )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十分痛苦→①________→重拾希望→②________→十分感激
( 2 )第⑥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