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云南省昆明火车站发生了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10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此次暴力事件造成29死143伤。政治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一事件。评价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学生甲:如此恶性事件真是骇人听闻!B: 学生乙:如此恶性事件怎能不让人深恶痛疾。 C: 学生丙:如此恶性事件真可以说是骇人听闻啊! D: 学生丁:这难道不是一件让人深恶痛疾的恶性事件吗? |
2、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家庭的______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②花一样的生命,一瓣一瓣地绽放她的美丽,使这个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充满______的快乐。 ③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______是触犯了党纪国法,______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 A: 熏染 姿态万千 只要 就B: 熏陶 姿态万千 只有 才 C: 熏染 五彩缤纷 只有 才 D: 熏陶 五彩缤纷 只要 就 |
3、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逞辩(chěng) 舴艋( zhé ) 憎恶(zēng) 味同嚼蜡(jué)B: 粗犷(guǎng) 押解( jiè ) 掺杂(cān) 怏怏不乐(yàng) C: 发帖(tiě) 字帖( tiè) 服帖(tié) 一帖(tiě)中药 D: 氛围( fēn) 拘泥( nì ) 慰藉(jiè) 荷枪实弹(hè) |
4、 | 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无端:无缘无故。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左右流之:捞取。 B: 骈进:一同前进。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马作的卢飞快:变作。 C: 诘责:质问并责备。 煞它风景:破坏人的兴致。 万钟于我何加焉:什么好处。 D: 呈报:报告(上级)。 伧俗:粗俗鄙陋。 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
5、 |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寂寞 原委 灵机一动 神通广大 B: 猾稽 温驯 不可救药 骇人听闻 C: 凌乱 张扬 畏罪潜逃 油然而生 D: 纯粹 祷告 花枝招展 喜出望外 |
6、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不仅我们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B: 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左右的花粉。 C: 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D: 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9000万元。 |
7、 | 下列句子没有采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B: 浓烟忽然俯视一下烟囱就嘲笑起烟囱来了。 C: 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D: 雕刻家在乱石块旁大哭一场哀吊他生平最伟大的杰作。 |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耄耋”指八九十岁。 B: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D: 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 |
9、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纤维(qiān) 濒临(bīn) 杳无消息(yǎo) B: 楠木(lán) 鲜腴(yǘ) 惟妙惟肖(xiào) C: 屏息(bǐnɡ) 轩榭(xiè) 春寒料峭(qiào) D: 遁形(dùn) 鳞峋(lín) 摩肩接踵(zǒnɡ)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蝉则千转(通啭,鸟叫声)不穷(《与朱元思书》吴均) B: 或(有人)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C: 其(难道)真无马邪《马说》 D: 腰(腰佩)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宿牛群头① [元]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②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③晚厨。 (注释)①牛群头:地名。 ②拙:通“茁”。 ③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 1 )诗中“拙”“满”二字写出雨后蘑菇怎样的特点?( 2 )诗歌的后两句饶有生活情趣,请加以赏析。 |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无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有顷,乃复诵。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9)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引: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 3 )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 4 )乙文中的孟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这个故事说明了说明道理? |
回忆我的母亲
贾平凹
①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②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的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③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④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湿热得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⑤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 1 )选文第一段有何作用?春风暖
(丁立梅)
①春风是什么时候吹起来的?说不清。某天早晨,出门,迎面风来,少了冰凉,多了暖意。那风,似温柔的手掌,带了体温,抚在脸上,软软的。抚得人的心,很痒,恨不得生出藤蔓,向着远方,蔓延开去,长叶,开花。
②春风来了。春风暖。
③一切的生命,都被春风抚得微醺。人家院墙上,安睡了一冬的枝枝条条,开始醒过来,身上爬满米粒般的绿。是蔷薇。那些绿,见风长,春风再一吹,全都饱满起来。用不了多久,就是满墙的绿意婆娑。
④路边树上的鸟多。啁啾出一派的明媚。自从严禁打鸟,城里来了不少鸟,麻雀自不必说,成群结队的。我还看见一只野鹦鹉,站在绿绒绒的枝头,朝着春风,昂着它小小的脑袋,一会儿变换一种腔调,唱歌。自鸣得意得不行。
⑤卖花的出来了,拖着一拖车的“春天”。红的,白的,紫的,晃花人的眼。是瓜叶菊。是杜鹃,是三叶草。路人围过去,挑挑拣拣。很快,一人手里一盆“春天”,欢欢喜喜。
⑥也见一个男人,弯了腰,认认真真地在挑花。挑了一盆红的,再挑一盆紫的,放到他的车篓里。刚性里,多了许多温柔,惹人喜欢。想他,该是个重情重义的人罢,对家人好,对朋友好,对这个世界好。
⑦桥头,那些挑夫——我曾在寒风中看到他们,瑟缩着身子,脸上挂着愁苦,等着顾客前来。他们身旁放一副担子,还有铁锹等工具,专门帮人家挑黄沙,挑水泥,或者,清理垃圾。这会儿,他们都敞着怀,歇在桥头,一任春风往怀里钻,脸上笑眯眯的。他们身后,一排柳,翠绿。
⑧看到柳,我想起那句著名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喻成剪刀,极形象。但我却以为,太犀利了,明晃晃的一把剪刀,“咔嚓”一下,什么就断了。与春风的温柔与体贴,离得太远。还是喜欢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里面,用了一个“绿”字,仿佛带了颜色的手掌,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诗经》中有《采绿》篇章:“终朝采绿,不盈一掬”,说的是盼夫不归的女子,在春风里,心不在焉地采着一种叫绿的植物,采了半天,还握不到一把。我感兴趣的是,那种植物,它居然叫绿。春风一吹,花就开了,花色深绿。这种植物的汁液,可作染料。我想,若是春风也作染料,它的主打色,应该是绿罢。
⑨而在乡下,春风更像一个聪慧的丹青高手,泼墨挥毫,大气磅礴。一笔下去,麦子绿了。再一笔下去,菜花黄了。成波成浪。
⑩我的父亲母亲呢?春风里,他们脱下厚重的棉袄,换上轻便的衣裳。他们走过一片麦田,走过一片菜花地,衣袖上,沾着麦子的绿,菜花的黄。他们不看菜花,他们不以为菜花有什么看头,因为,他们日日与它相见,早已融入彼此的生命里,浑然一体。他们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们说,天气暖起来了,该丢棉花种子了。春播秋收,是他们一生中,为之奋斗不懈的事。
( 1 )结合全文,说说标题“春风暖”中 “暖”的具体含义。那些绿,见风长,春风再一吹,全都饱满起来。
( 4 )仔细品读下面的两段话,试从“写法上”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甲)我还看见一只野鹦鹉,站在绿绒绒的枝头,朝着春风,昂着它小小的脑袋,一会儿变换一种腔调,唱歌。自鸣得意得不行。
(乙)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选自朱自清《春》)
相同点:
不同点:
题目一:2020年的春天是不平常的。这个春天,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呢?请以“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2020年的春天,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都发生了变化,你的人生轨迹也可能因此而改变。再过20年,你将走进2040年的春天。那个春天,你将身处何方?你将从事什么职业?你身上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以“2040年的春天”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③字数在600-800之间。
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