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C: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 多会于此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2、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全市各中小学学校近期都加强了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 B: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C: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 通过这一次考试,让我看到了自己在学习态度和答题技巧上的不足之处。 |
3、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和协的自然环境,构成了人类生存的最佳环境。 B: 这就是鲁迅心中富足的故乡,即便在冰雪袭来之时,也掩不住处子一样明媚的笑靥。 C: 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失 , 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 D: 好像有人用丰富的感情在我的耳畔诵读着,从来没有一本书的内容这样振撼我的心灵。 |
4、 | 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________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激越的,它________是最闪亮的日子。 雨果曾经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A: 结尾处“谢谢你,再见”中的“你”指的是“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 B: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这句话中的“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两个短语结构一致。 C: 文中横线上可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不管”“都”。 D: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
5、 |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萧瑟 絮叨 淅淅沥沥 花技招展 B: 分歧 决别 各得其所 舒活筋骨 C: 憔悴 化装 抖擞精神 披蓑带笠 D: 瘫痪 喉咙 喜出望外 翻来复去 |
6、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牟取(móu) 啮齿(niè) 不逊(xùn) 即物起兴(xīnɡ)B: 狩猎(shǒu) 铆钉(mǎo) 弈者胜(yì) 众目睽睽(kuí) C: 吞噬(shì) 招徕(lái) 家醅(pēi) 相形见绌(chù) D: 苋菜(jiàn) 哂笑(shěn) 脂粉奁(lián) 龙吟凤哕(huì) |
7、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自若(ruò) 由衷(zhōnɡ) 气氛(fèn) 屏息敛声(bǐnɡ) B: 慷慨(kǎi) 敦煌(dūn) 飘浮(piāo) 翘首而望(qiào) C: 掠过(lüè) 酷似(kù) 绷直(bēng) 凌空翔舞(líng) D: 刹那(chà) 旋风(xuàn) 轻盈(yíng) 悄然不惊(qiāo) |
8、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三位女将:一丈青,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扈三娘。 B: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是:败走麦城。 C: 《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三顾茅庐。 D: 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郁郁寡欢 , 沉默不语,看样子像有什么心事似的。 B: 一口合辙押韵、抑扬顿挫的叫卖声,是很多老北京人至今难忘的胡同印象。 C: 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D: 花园里的花各个“争夺斗艳”,令大家啧啧称赞,唯独角落里的牵牛花毫不引人注目。 |
10、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逃走B: (项燕)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戴 C: 为天下唱 , 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D: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书:书信 |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展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乌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1 )《山居秋暝》写的是雨后傍晚的景色,《题破山寺后禅院》则写的是________的景色。( 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都描写了幽深宁静的山间风光。 B: 两首诗都表达了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 C: 两首诗都以有声衬无声表现山林之静。 D: 两首诗都在尾联含蓄委婉点明了题旨。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整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阳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 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 3 )请用一个七字成语形容周处改过自新的可贵。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迪生传(节选)
81岁时,爱迪生到了佛罗里达。在他诞辰的那天,纽约的友人们在阿斯托饭店内举行欢宴,但他本人却不能参加。他发来了一个电报:此刻正愉快工作。
宴席上,梅多克洛夫特站起来向大家报告爱迪生的“工作”:
“由于他那天赋的彻底精神,他现在正探索着一切关于橡胶的种植和制造的知识。他的目的是想从美国南部各州和其他在冬季冷至零下 20 度的各州中所产生的葡萄藤、灌木以及杂花中提出橡胶来 。爱迪生先生已经在进行着这一个伟大而艰苦的工作;而他很安于这一个工作,他依旧以他的彻底的精神,充沛的活力和无限的热忱去处理这个问题。他对我说:‘我已经研究了 60 年的物理学,而我现在所从事的却是一些全然不同的学科,因此,我觉得很高兴。' 而现在他在佛罗里达的确处在最紧张的工作中。这次他带去了实验室中的 7 个助手。临行前,已经收集并试验了 945 种植物,他发现有很多种植物中含有橡胶,现在他将试验更多的植物,也许是一倍,也许再多些。”
美国种植橡胶的可能的问题对爱迪生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
10多年以前,即1915年他访问伯班克,在墨巴巴拉的苗圃时,曾与福特讨论了假如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橡胶供应如何解决的问题。大战过后,爱迪生接受福特的建议,于1927年成立了爱迪生植物研究公司。
爱迪生心想:“橡胶树以外的植物,没有办法生产同性质的东西吗?橡树需要经过那么些年,才能采到橡胶,如果像杂草那样,每年都能采到同性质的东西,那就好办了。” 他认为,首先应将北美和南美的植物收集起来,依次采取树液进行研究。
不到一年,被派往世界各地去寻找的人采集了约 3000 种植物回到美国。爱迪生对 14000 种植物进行分析研究,几种菊科植物进行杂交,培育了一种含有大量胶乳的植物。但使用这种菊科植物提胶,造价太高。 1928 年,这个老发明家继续努力地试验。他说:“再给我 5 年的时间,我一定让美国出现常年产胶的植物!”“我希望产量能增至 100 天 10 磅 ,我们现在还正在开始, 如果工作原理确定了,将来的希望真是没有止境呢 。”
爱迪生由于患了肾功能失调综合症,便只好放弃了橡胶植物的种植研究。 当此项任务由爱迪生的后继者承担起来的时候,已不再是由菊科植物提取,而是合成橡胶。爱迪生从野草中提炼橡胶的功绩,受到世人极高的评价。
1931年10月18日,星期日的凌晨3点24分,发明大王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伟大人生旅程。
临终时他说:“我为人类的幸福,已经尽了心力,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
3天后的10月21日傍晚,这位发明大王的遗体埋葬在靠近他在西奥兰治克雷的家的大橡树下。
当时,全美各地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
在这一分钟之内,芝加哥、加利福尼亚、丹佛、纽约,整个密西西比河一片黑暗。纽约百老汇一片黑暗,世界一片黑暗。接着,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城市到乡村,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世界一片光明。
人们纷纷为爱迪生献上追悼和赞辞,其中以胡佛总统的话,最令人感动。他说:“所有的美国人都是爱迪生的受惠人!我们不仅生活上接受他的恩惠和利益,最重要的是我们继承了他的精神遗产!”
( 1 )在熄灭电灯哀悼爱迪生的一分钟前后,世界从“一片黑暗”到“一片光明”,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这样写的作用与好处。( 2 )“我们不仅生活上接受他的恩惠和利益,最重要的是我们继承了他的精神遗产!”你认为爱迪生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是什么?两岸故宫的拥抱
①20世纪30年代,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战火,故宫博物院的大批文物迁移到南方,颠沛流离十多年。1949年,其中一部分文物被国民党政权转运到台湾,成立了故宫博物院。今年2月中旬,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一行来北京故宫博物院访问,商谈交流合作事项,一时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热门话题。
②两个故宫博物院的交流,之所以引起如此巨大反响,是因为它的重要的意义可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③首先,从两个博物院来说,加强交流合作是双方事业发展的需要。两个博物院同根同源。从文物藏品讲,台北故宫92%是清宫旧藏,北京故宫85%是清宫旧藏,两院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再从院史上看,都是1925年成立的故宫博物院的延续,继承着长期形成的故宫精神。这次两院所达成的合作意向,包括最大优惠相互提供影像资料用于科研、出版,建立学术人员互访的长期机制,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等以及条件成熟时合作举办展览、合开研讨会等,都是从两院的实际出发的,这些对故宫学研究也会有深入的推进。
④其次,两个故宫博物院的交流与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幸事。国宝长久分隔,故宫的完整性受到影响,又由于长期以来两岸的对立,人们难以全面了解故宫的珍藏。两个故宫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向两岸同胞共同展示故宫的全貌,使人们充分认识中华文明的光辉灿烂、一脉相承、源远流长。这是因为,故宫及其文物藏品,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此次故宫对故宫的交流,是海峡两岸民众以故宫为起点去拥抱共同的文化;这也证明了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它对于增进同胞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⑤再次,两个故宫博物院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在世界上hóng扬中华文明亦有积极意义。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及其藏品的价值不仅属于中国人民,也属于世界人民。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们,不断地从伟大的紫禁.城中,从两院珍贵丰富的藏品中,受到历史的启迪,jí取创造新生活的智慧和力量。现在两岸故宫的携.手合作,可使世界人民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中华文明的丰富博大,这种交流、合作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那种刚健、坚韧、包容、和合等精神内涵,彰显中华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⑥两岸同胞对两个故宫的交流给予了厚望。我们期待着。
( 1 )读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汉字注音。hóng | ________ | í | ________ |
________扬 | 携手合作 | ________取 | 紫禁城 |
请以《钥匙》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