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把如此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我的歌声里,希望引起听众的共鸣。 ②要认真清查国有企业现有的资产,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机________国有资财。 ③为了使这个展览办得更加充实,博物馆领导派出多人到老区________革命文物。 A: 贯注 侵吞 搜集B: 灌注 鲸吞 收集 C: 贯注 鲸吞 收集 D: 灌注 侵吞 搜集 |
2、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妖娆(ráo) 惘然(mǎng) 谀(yú)词 味同嚼蜡(jiáo) B: 襁(qiáng)褓 亵(xiè)渎 拮据(jié) 气吞斗(dǒu)牛 C: 喑哑(yīn) 恣睢(zì) 狡黠(xiá) 廓然无累(lěi) D: 戳穿(chuō) 发窘(jiǒng) 诧异(chà) 吹毛求疵(zī) |
3、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花开是常有的事,花开是有香气更是_____。_____在这个只有我一个人的世界里,我就觉得很不_____。有花香慰我寂寥,我甚至有点儿因花香而_____了。 A: 司空见惯 但是 寻常 沉醉B: 唾手可得 因为 寻常 沉迷 C: 司空见惯 因为 平凡 沉迷 D: 唾手可得 但是 平凡 沉醉 |
4、 |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识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上辈的读书人,大凡从乡野走出去的,都有一点泥土的气味。像张中行、季美林等大师,在讲着那么深的学问的时候,还能从他们那里隐约地领略到蟋蟀的吟唱和野草的幽香。现在你就是听易中天、于丹、钱文忠讲乡野的故事,多少也能听出城里的水泥丛林和堵车的情绪。 A: 乡土气息是过去很多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作品的特质 B: 乡野生活对上辈的很多读书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C: 不是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就不能在他的作品中品味到乡土气息 D: 现在很多读书人讲的乡野故事中都流露出了种种城市的气息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描摹和勾勒了近五年的前行车辙,彰显了国家实力。 B: 《拉贝日记》以具体而真实的文字记录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有力地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所犯的累累罪行。 C: 登高望远,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D: 博山焦裕禄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其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
6、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________。 ②__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________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③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________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A: 视察 只有/才 启迪B: 视察 只要/就 启发 C: 察看 只要/就 启发 D: 察看 只有/才 启迪 |
7、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农村建设点、示范镇的建设都要因地制宜 , 科学规划,使示范点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B: 重庆的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 , 但是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C: 在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中,孩子们语调抑扬顿挫 , 感情表达淋漓尽致,可谓入情入境。 D: 债务危机爆发后,“占领华尔街”运动又开始蔓延全国,这对美国来说可真是祸不单行呀! |
8、 | 下面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 诗中“钟””割”二字精炼传神,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C: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最能展示诗人的雄心壮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千古绝唱。 D: 诗歌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反映出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
9、 | 阅读,回答问题。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对上面一段文学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希望刘禅在自己北伐时多听听攸之、祎、允等人的意见,治好蜀国。B: 诸葛亮对自己和诸大臣的严格要求。 C: 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把刘备的知遇之恩铭记在心,把北上伐魏、统一中原作为报恩的方式。 D: 诸葛亮实在不放心刘后主,担心他在自己北伐时亲小人远贤臣,而使自己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将受到“治臣之罪”而无法“告先帝之灵”。 |
10、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B: 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C: 清代的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D: 刘姥姥笑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了!” |
阅读《煤的对话》,回答问题。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 1 )结合这首诗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作意象。( 2 )有人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时说:“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太祖亟见之( ) ②其所奏乃常事耳( ) ③上怒,诘其故( ) ④上既惧又说( )(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臣以尚急于弹雀 B: 臣以尚急于弹雀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C: 其所奏乃常事耳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D: 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 4 )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某臣”和宋太祖在性格或品质上各有什么特点?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老治保主任①要退休了,需要物色一个新的接班人。村民经过评议,推荐两个人选:大黑和小白。
②大黑长得五大三粗,皮糙肉厚,站着像半截儿黑铁塔栽在那儿。他走起路来,老远地面就咚咚响,不用见人,就知道是大黑来了。他要当上治保主任,那些歪毛淘气,还不都给镇住!
③小白呢,长得白白净净、文文静静,身子骨单薄。尤其那双娘们儿手,一个鸡蛋都攥不过来。
④一次,市场上有人打架。卖肉的抄起剔骨刀,卖红薯的举起铁秤砣,眼看要出人命,只见大黑往两人中间一横,一出左手,来个空手夺刀,又一挥右手,来个千斤坠砣。两个人都傻了眼。大黑的雄风,展示无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⑤又有一次,在大街小超市,有人丢了钱包。嫌疑人是个女人,穿得很酷。讯问的时候,大黑手里掂一根牛皮带,摇晃着从左手倒到右手,又从右手倒到左手,可那女人面无惧色。小白冷眼观察,忽然一抬头,指着天花板.说:“看哪,顶棚上一对蝎子,正在打架呢!”那女人忙伸长脖子仰头往上看。小白立刻命令大黑:“你马上把这女人身上的衣服给扒下来。”
⑥大黑不敢,小白厉声说:“让你扒你就扒,出娄子我顶着!”
⑦那女人的衣服被扒掉了,原来是个男人。这时,小白一拍桌子:“男扮女装,身上有赃。”一搜,果然是他偷了钱包。
⑧大黑有些纳闷:“你咋看出他不是个女人?”
⑨小白狡黠一笑:“我看这人老缩着脖子,就在他伸长脖子看屋顶的时候,他喉头结就露出来了。”
⑩所以,大黑和小白是各有千秋。
⑪这天,大黑和小白相伴去村里的盖房工地办事。大黑走路总是扬着头,低头老婆扬头汉嘛。突然,他“哎哟”一声,不好,木板上的一根锈钉,穿透胶鞋底,扎在他的左脚掌上。
⑫大黑一下子坐到地上,小白忙说:“别动,我给你拔出来。”
⑬ “钉子吃到我的脚上来了。”大黑笑说,“不用,我自己来。”说毕,“噌”的一下,将带钉的木板拔出,甩在道上。
⑭小白忙捡了那块钉板,放妥在木头垛上,然后很正经地对大黑说:“你先别起来,我马上给你使劲儿挤挤,带锈的钉子有毒。一会儿你赶快到村卫生站,清洗伤口,打破伤风针。必要的话,还要开刀,做一个外科手术,务必将锈钉污染的部。分,进行彻底处理。”
⑮“嘿嘿、嘿嘿,哪那么邪乎。”大黑轻蔑地嘿嘿完了,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并用脚顿了顿地,“连血筋都没冒,你当我是泥捏的呢?”
⑯“不流血不见得是好事。”小白分析道,“如果流血,病菌会带出来。不流血,病菌会窝在里边。”
⑰“我这身子骨,还怕病菌?傻小子睡凉炕,架不住身体棒。”大黑把这还当回事?他当过架子工,磕磕碰碰家常便饭,让钉子扎脚也不是头一回了。
⑱小白拗他不过。晚上,他特意跟大黑媳妇儿说:“大嫂,您得盯着点,还是让我大黑哥到卫生站,哪怕只是清洗清洗。”
⑲第三天,小白去县党校学习,一去得二十天。临走时,把此事告诉了村书记。
⑳二十天过后,小白回来就去看望大黑。大黑的脚脖子有点肿,两只脚掌的颜色也不一样。可大黑仍笑呵呵地说:“这几天好多了,你看,封口了。”
㉑小白摇摇头说:“封口,不见得就是算好了,可能……”
㉒结果不幸被小白言中,到大黑伤脚发黑的时候,才住了医院,医生摇了摇头说:“太晚了——要命,还是要腿?”
㉓当然还是要命。大黑的左腿被截了肢。媳妇儿推着轮椅,他坐在上面。左腿的裤脚余下一截儿,往上窝回来,用黑布带绑着。大黑脸上仍乐呵呵的。
㉔结果,自然是小白当了治保主任。但一提起大黑的脚,小白就掉眼泪:“怪我、怪我,都怪我,怪我没尽到当弟弟的责任。”
㉕也有人说,假如大黑不截肢,没准这治保主任就当上了。但村书记一口否决:“一个连自己身体都不尊重的人,能更好地尊重别人的生命吗?”
(选自2017年1月5日《天津日报》,作者许福元,有改动)
【注】①治保主任:文中指负责治安保卫工作的村干部。
①说毕,“噌”的一下,将带钉的木板拔出,甩在道上。
②左腿的裤脚余下一截儿,往上窝回来,用黑布带绑着。大黑脸上仍乐呵呵的。
愉快是基本标准
①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②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③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作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话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可见要做到出于性情而读书,其前提是必须有真性情。
④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要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就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尤其是文学作品,本身并无实用,惟能使你的生活充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喜欢读。不感兴趣而硬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
⑤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
( 1 )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请你选取一件事,以“这件事告诉我 ▲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