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表达了中华儿女向她学习的决心。 B: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写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丧的故土的思念。 C: 《木兰诗》叙述了一个古代女子替父从军的故事,反映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思想。 D: 《老山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采取了插叙的方法,有详有略地描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详细情况。 |
2、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谢大光在鼎湖山夜半的泉声中听出了乐声,听出了历史的变迁,听出了生命的真谛。B: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主要运用了对比、烘托和象征的手法,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C: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成功塑造了一位既调皮捣蛋又富有正义感的小男子汉形象,引导人们去关注顽童们的成长。 D: 《与朱元思书》中的“书”表明这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借富春江的青山秀水含蓄地劝勉友人要淡泊名利。 |
3、 | 选出下列句中画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 选聘(pìn) 迭起(dié) 澎湃(bài) 义愤填膺(yīng) B: 彷徨(páng) 花圃(pǔ) 深邃(suì) 迥乎不同(jiǒng) C: 字帖(tiě) 胡骑(jì) 徘徊(huái) 烟雾缭绕(rào) D: 校注(xiào) 弄堂(nóng) 倔强(jué) 潜移默化(qián) |
4、 | 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怅恨久之(失望) 秦王色挠(屈服) B: 为天下唱 , 宜多应者。(同“倡”倡导) 去国怀乡(国都) C: 以数谏故(屡次) 长跪而谢之(感谢) D: 谓为信然(说) 宜枉驾顾之(拜访) |
5、 |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韩执意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将搅得东北亚地区鸡犬不宁。 B: 被告人任某屡进监狱仍是乐此不疲 , 在服刑期间还多次殴打监友。 C: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 , 尽量往里靠。 D: 近几年,各个电视频道热播的神话剧、穿越剧,人物扮相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 , 遭到许多观众吐槽。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B: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C: “水光潋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 D: 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
7、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不可思议 徒劳无获 夺眶而出 精疲力竭B: 萎缩不前 耀武扬威 姗姗来迟 忧心仲仲 C: 疲惫不堪 鲁莽大胆 语无伦次 踉踉跄跄 D: 步履蹒跚 白雪皑皑 海市蜃楼 闷闷不乐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李老师是心胸宽宥的人,绝不会跟自己的学生斤斤计较。 B: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会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C: 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 D: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
9、 | 把“段、词、字、篇、句”这五个语言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排在第三位的是( ) A: 句B: 词 C: 段 D: 字 E: 篇 |
10、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B: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受的文学样式,它还有“美文”“小品文”“随笔”之称 C: 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D: 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往往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
诗歌鉴赏 【甲】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乙】送蜀客(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 1 )请结合甲诗全诗内容简析首句“峡口花飞欲尽春”的作用( 2 )两首诗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
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 )解释句划线的词。①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 ②而后喻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3 )孟子在本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也能成才”;现在也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
①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它一动也不动,一副冻僵了的样子。我推开窗户,原想室内的暖意,一定会将它吸引进来。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微微地翘了两下翅膀,而后吃力地朝远方飞去。
②我猜想,它应该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蜂。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它竞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毅然选择了远行。
③一只蜜蜂飞过,竞悄然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④很多年前,在我居住的村前,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槐树林。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⑤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从异乡赶来的放蜂人,在槐树林旁边搭起一个个小帐篷。那一排排蜂箱的四周,被舞动的群蜂围裹着,宛如一团团飘浮的彩云。那些蜜蜂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飞进飞出,忙碌着采集花蜜。
⑥当时,尽管我对那些蜂箱充满了好奇,可是嗡嗡嘤嘤的蜂群却令我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观望。有一次,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我的野蛮举动,被一位放蜂的老人发现了。他疾步赶过来,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之后,他蹲下身,捡起一只奄奄一息的蜜蜂放在手心。他的眼神溢满怜惜。过了许久,放蜂老人才把目光从那只蜜蜂的身上移开。他看着我,说话的声音轻了很多,“孩子,你看它们活得多么不容易啊。”我听了之后,惭愧地低下了头。但一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放蜂老人养着数不清的蜜蜂,为什么会因为一只蜜蜂的意外死亡而伤心呢?这个谜,就像放蜂老人那
充满怜惜的眼神,在我的内心久久挥之不去。
⑦后来,村前的那片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盐滩和纵横交错的沟壑。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些远道而来放蜂的异乡人。
⑧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到十梅庵森林公园观赏槐花。在山脚下,我们遇见一位放蜂的中年男子。当时,有几只蜜蜂不慎飞落到帐篷附近的一个小水洼里。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⑨我在一旁看见了,有些不解地说:“你不怕被它们蜇伤吗?”他憨厚地一笑,而后幽默地说:“应该是它们害怕呀!你看,它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口粮,不是都被我剥夺了。”
⑩随后,我与他攀谈起来。原来蜜蜂们虽然酿出了甘甜的蜜液,可是大多时候它们食用的却是兑了少许蜜液的清水。然而,它们从来不因此抱怨和偷懒。每一只蜜蜂在每一天都会尽心尽力地采蜜,一直到它们生命的终结。
⑪放蜂人一年四季大都在外面奔波,一路追赶花期。有时候因为走得仓促,总会有些外出采蜜的蜜蜂,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蜂。
⑫从此,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最终大都暴尸野外。它们的牺牲,只有放蜂人知道。因此,每一只蜜蜂都值得放蜂人爱惜。在守着它们的时候,放蜂人尽力不让每一个小生命受到伤害。
⑬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他看着那几只小生灵,欢快地融入到前方的蜂群里,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
⑭他的神情,蓦然使我联想起许多年前那位放蜂的老人。刹那间,曾经压在我心里的谜团,悄然释放……
⑮此刻,已经从回忆中走出的我,凝视着那一只流浪蜂飞去的方向,心头则充溢着一种久违的感动。它能否穿越这漫长的寒意,寻找到花香四溢的家园? (作者:矫友田,选自《阅读》2012年第4期)
( 1 )理解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含义。①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
②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
( 2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①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②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 3 )文章多次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一组。作文:
请以“你是我最 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③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