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择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 A: 大毡(zhān)子 婆娑(suō) 主宰(zǎi) 虬(qiú)枝 B: 无边无垠(yì) 开垦(kěn) 潜(qián)滋暗长 泛(fàn)出 C: 旁逸(yí)斜出 参(cān)天 楠(nái)木 恹(yān)恹 D: 外壳(qiào) 锤(chuí)练 倦怠(dàn) 坦荡如底(dǐ) |
2、 | 对“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按照这种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但却失掉了义。 B: 按照这种办法来保全生命,但却失掉了义。 C: 按照这种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D: 按照这种办法来保全生命,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
3、 |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是北宋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B: 《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 年的朋友 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C: 《最后一课》,这篇散文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文章以普法战争为背景,以“我”的见闻感受 为线索。 D: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文章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去 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
4、 |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④②①③ C: ①②④③ D: ④②③①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发扬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B: 全国人民支援青川灾区的事实充分证明:人间有情,大爱无疆。 C: 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 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不可。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广泛征集和精心筛选,政教处的老师们终于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的节目名单确定下来了。 B: 周末,南宁市百货大楼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满眼都是攒动的人影和嘈杂的人声。 C: 《红海行动》之所以受到人们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体现的爱国情怀感染了每个中国人。 D: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互联网+”创业的大军。 |
7、 | 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悉心xī 佐料zuǒ 扼要é 挑拨离间bōB: 偎依wēi 幅度fǔ 要诀jué 坚贞不渝yú C: 擦拭shì 违纪wéi 花蕾lěi 锋芒毕露lù D: 迄今qì 晌午shǎnɡ 精粹cuì 九宵云外xiāo |
8、 | 将下列句子连接成意义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 ②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③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霄;有的像彩屏般屹立在前,恰似巨汉挡住去路。 ④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翳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修长如梭。 A: ④②①③B: ④①③② C: ①③②④ D: ②④③① |
9、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难则 既克 四境之内 B: 恢宏 殊遇 牺牲玉帛 C: 枉屈 倾覆 兴得之言 D: 踌躇 瀚海 锋峦如聚 |
10、 |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倡导全民读书,打造书香钢城”的活动在我市开展得如火如荼。B: 小英在全省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委,获得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 C: 在学校创新作文比赛中,李明的《心中的温暖》一文,构思别出心裁、选材新颖典型,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D: 春节去海南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 , 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 1 )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2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B: 陈太丘与友/期行 C: 陈太丘与友期/行 D: 陈太丘与/友期行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 3 )将下边这句话译为现代汉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4 )文中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5 )你还能说出形容飞雪的比喻吗? |
阅读理解
该不该让家长陪读
【编者按】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讲是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生活与 学习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有的在县城的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跨学区买房陪读,还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去陪读。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这个问题。
“孟母三迁”是我们熟悉的千古佳话,这也许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陪读吧。孟母努力为 孟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值得天下父母效仿。有人说:“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我们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寄宿制,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就能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减少父母的“空巢”感,提高家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学习动力。①___________
——(广东)刘同学
首先,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 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 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这些麻 烦、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上的矮子吗?最后,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 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 “言传身教”了。不可否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吗?②___________
——(河南)李同学
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上,而不仅仅放在“陪”上。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学习,管孩子交友,管孩子看电视、电脑。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有艺术。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恰当地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使得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年纪小,有父母在身边,我们快乐无忧,父母心里踏实。③___________
——(浙江)张同学
(节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 1 )下列语句来自三位同学的发言,请把它们分别放到材料中最恰当的位置(填序号即可)。A.所以,家长陪读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把陪读重心放在约 束孩子、管教孩子上。这样,不光孩子成长得快,家长也会“成长”。
B.因此,与其躲在父母背后避风雨,不如大胆迈出自己的脚步,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
C.对毕业班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家长的陪读能缓解孩子的压力,有利于他们以积极轻松的状态面对学习的挑战。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2 )编者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其意图最有可能的是( )A: 解释陪读的现象。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初中后,我就选择了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 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 除此之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上海)李女士
你认为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文本中三位同学的发言作出分析。
春光美
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您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难道不是吗?”
“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您是说,用爱吗?”
“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您愿意把您看到的告诉我吗?”
“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 1 )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其实前文中有一句话已暗示了这一点,请找出来。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
( 3 )细读全文,标题“春光美”,除了指景色美之外,还有什么深层含义?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③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字数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出现校名、地名、人名,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