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 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B: 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等她具体而微可真不容易啊!” C: 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 D: 赵本山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忍俊不禁。 |
2、 | 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 莽莽(mánɡ) 浓稠(chóu)山岚(lán) 鱼鳖(biē)B: 堪称(kān) 风靡(mí)谛听(dì) 静谧(mì) C: 茸茸(rónɡ) 幢顶(chuánɡ)禅悟(chán) 纯粹(cuì) D: 雄踞(jù) 红桧(huì) |
3、 |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是不容置疑的。B: 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老师处心积虑地为他们辅导。 C: 对于中国的迅速崛起,一些西方国家竟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感。 D: 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4、 | 在下面短文中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肉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作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作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作藕的事业吧, ;。 ①以苦心孕育未来 ②以宽阔拥抱生活 ③把寂寞留给自己 ④把芬芳献给他人 A: ②①④③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①④③② |
5、 | 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长河落日圆”“饮于河渭”“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诗文中的“河”指的是“黄河”。 B: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里面的父亲指的就是曹操。 C: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之间的隔膜。 D: 《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粲然(càn) 怅然(chàng) 蓦然(mù) 毛骨悚然(sǒng)B: 澎湃(pài) 蝉蜕(tuì) 崔巍(wēi) 叱咤风云(chà) C: 崎岖(qí) 畸形(qí) 默契(qì) 锲而不舍(qiè) D: 嗔视(chēn) 归省(xǐng) 重荷(hè) 浑身解数(xiè)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B: 爸爸经常反复地告诉我,上课要注意听讲。 C: 成语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D: 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 |
8、 | 下面一组句子里的空格内,哪句里可以用问号( ) A: 安排工作了吗_____这批转业来的同志? B: 1958年,到处放“卫星”,人家问陈永康一亩地能打多少斤水稻_____他老老实实地说,只能产1100斤,多一点不行。 C: 她的大名叫凤英,还是个团支部书记呢_____ D: “这是什么意思_____”觉民半惊讶半玩笑地问,“你将来不也是绅士吗?” |
9、 | 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往往只是责怪环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内心,其实心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②这里的灵魂,不是指迷信者认为的附于人体的精神或心意之灵,而是指人精神层面的内心。 ③佛法说“一切唯心造”,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心态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的苦乐。 ④幸福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灵魂无烦恼。 ⑤所以《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⑥拥有健康的心境,是灵魂快乐的根本。 A: ④②①③⑥⑤ B: ⑥②④③⑤① C: ⑥④②①③⑤ D: ④③①②⑥⑤ |
10、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 , 将不同的书视为自己的朋友,就能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B: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 , 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 莫顿•亨特战胜了困难,他自以为是 , 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D: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现在又是乌云密布,高原的天气真是姿态万千。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相关问题。 风流子 ( 2 )本词有景有声,虽无一字描写人物,但从井然有序的庭院景物及织机声,可以想象到 ( 3 )“涨绿”两字用的极妙,试作简要分析。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①而二螯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注释】①[跪]蟹脚。②[螯]蟹钳。 (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锲而不舍,朽木不折 ( 2 )上文画横线的句子寓示了什么道理?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与真理为友
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拉里·萨莫斯,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有过一段极为精彩的描述:“在哈佛,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
思想与权威,其实是对立的两面。
思想崇尚的是自信与平等,激荡与创新,始终追求突破与变革。而权威,则信奉服从与控制,传统与秩序,绝不允许任何批评与挑战。
一个世界倘若没有思想,那便是一个黑暗的世界。如果没有思想而又充斥权威,那黑暗将永无尽头。
思想胜于权威,是哈佛的文化,也是人类进步的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常能看到思想的火花在强大的权威面前,勇敢地跳跃、闪光,直至熊熊地燃烧。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16世纪著名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以毕生精力写成了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向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发起了颠覆性的挑战,教会为之震怒,世界为之震动。坚信科学与真理的哥白尼,以一句“我不会在任何责难面前退缩下来”做了回应。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毫不留情地终结了被中世纪封建神学奉为至宝的“地心说”理论的地位。歌德说:“哥白尼的学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以来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相比。”哥白尼以自己的思想和学说,将人类的世界观整个颠倒了过来。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佛逊,面对强大的英国殖民势力,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人平等”写入《独立宣言》,被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通过,并以此作为美国国家的立国之基、独立之魂。它像照耀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点燃了美国人民的激情之火。诚如马克思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曾经用闭关锁国导致危机重重的日本,至19世纪中叶,决意“维新”求变。1868年,明治政府发表维新誓文,昭告天下: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日本以这种胆略与勇气,将维新成为全民的统一意志,绝处求生,走出灾难,迈上了现代强国之路。
思想胜于权威,究其因果,这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新思想、大思想、科学思想,代表了真理,代表了进步,代表了创新。而权威败于思想,这权威看似强大,似乎不可一世,实际上代表了传统,代表了落后,代表了守旧。权威在思想面前最终败下阵来,则是必然的,也是历史的规律。
如果我们都能“与真理为友”,思想胜于权威还会远吗?
读书要“精”到极致
①“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穷年皓首研治一经,虽受条件所限,难以遍览群书,但读一部就是一部,咀嚼烂熟,透入身心。
②在精选中择好书。好书,能使人“通天下之精微、晓万物之是非”。书之好,在文、在理、在意。“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蕴藏着文明的记忆,集聚着智慧的结晶。读书不失为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经验的一种捷径。选择一本好书,如同结识一位挚友,“交谈”之中体会人间五味、“相顾”之间看尽世事变迁、“聆听”之际感悟个中真谛。“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领袖论著,可以领悟精神实质,提升思维层次;读人文社科,可以纯正思想品性,陶冶品德情操;读历史典籍,可以通晓古今中外,明辨是非善恶。
③在精品中得余味。对待读书,要有“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读书,是将所学转化为所得,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而精读,无疑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在“知识快餐”的时代,一些人抱怨精读耗时太长、单位时间内获取知识量太少,实则不然。只有真正内化于心的知识才会有助于一个人的成长,而只追求学习数量、不追求学习质量的人,即使拥有那些“匆匆掠过”却未消化吸收的知识,也对个人成长没有任何促进作用,虽“快”却是“慢”了。唯怀有潜心钻研的工匠精神,下足“细功夫”读书,对妙语珠字精抠细品,方能万千笔墨胸中藏,读有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获。
④在精用中求实践。古人云:“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精用是读书的试金石,也是读书成果的“实战场”。只会死读书而不能有效运用的人,学问再多也是纸上谈兵。会读书的人,把读书得到的知识、积累的成果向实践行动转化,与岗位需求对接,以学习力助推战斗力、保障力的生成。在用的过程中,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毅力与决心,远沽名钓誉之心,戒急功近利之意,去冒进浮躁之气,才会避免陷入“蛮干、瞎干、胡干”误区,避免走进“空谈”的尴尬窘境,着力解决“用得对、用得准、用得好”的问题。
⑤“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读书“精”到极致才能有“质”的飞跃。
( 1 )第③段画线句“虽‘快’却是‘慢’了”在文中的具体意思是________。在精思中寻感悟。朱熹曾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为读书而读书,读而不思、读而不悟,难以体会古人读书过程中所蕴含着的学而不厌、触类旁通的大智慧。《中庸》提到,求学要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提醒我们读书却不唯书。只有用思考、质疑和批判态度读书,才能甄别精华和糟粕,才能理清有用和无用,才能把书读深、读透、读精。
作文:
(1)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物、事件和情感,体贴入微的家人,循循善诱的老师,朝夕相处的同学,幸福愉快的生活、学习经历……请以“感谢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上“父母”、“那次比赛”、“老师鼓励我的目光”、“那次失败的经历”等,然后选择具体的事例写,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
(2)请以“崭新的生活”为题,自选角度,写出对初中生活的点滴感受。
写作要求:① 字数不少于600字。② 书写工整,语句通顺。③内容丰富,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