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呼和浩特市蒙族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慢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B: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C: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D: 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弛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
2、“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下列名言中与这副对联蕴含的道理相一致的是( )
A: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 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D: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鸣 河 刃 龟解说:这四个字的造字方法分别是会意、形声、指事、象形。
B: 一个搞人口普查的青年问一位不识字的老太太:“您今年贵庚?您的配偶还在吗?”解说:这句话表述不得体。
C: 幸福扬州 超凡脱俗 锻炼身体 陶冶性情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 作为作家与出版人的许知远的“偏见”或许是一种与当下快餐文化极不合拍的深入思考。解说:“‘偏见’是思考”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4、下面文学常识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话剧《骆驼祥子》和《茶馆》等。
B: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春秋》、《孟子》合称为“四书”。
C: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D: 《峨眉山月歌》的作者是李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5月10日,50多个市镇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 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6、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地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节能减排”正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
B: 经过忍辱负重的刻苦训练,她终于夺得了全国公开赛的冠军。
C: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D: 庆祝晚会上的小品表演让台下观众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默(jiān) 裂(guī) 追(sù) 词夺理(qiǎng)
B: 然(zhòu) 露(luǒ) 寒(jìn) 气喘吁(xū)
C: 遗(hài) 蛮(hèng) 驰(chěng) 名其实(fú)
D: 日(yì) (shǒu)猎 成(zhù) 风雪途(zǎi)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 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C: 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顾拜旦,终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D: 延安,曾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延安精神之一。
9、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风雪载途
B: 愧怍 鎏金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 蟾蜍 脊椎 惟妙惟肖 重峦叠嶂
D: 归咎 喷嚏 啸聚山林 穿流不息
10、在以下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晋朝人读诗,是兰亭集会、曲水流觞。唐朝人读诗,是高朋满座、冠盖京华。革命者读诗,是狱中绝笔、肝胆相照。而我们的方式,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①世易时移,诗心不改

②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③天才诗人青史留名,但他的身后却并不寂寞,因为诗意是属于每个人的

④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纪念、传承

A: ③②①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④②③
D: ②①④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 1 )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 一字相呼应,写出了

( 2 )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各题。

【甲】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注释】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存:抚恤。耽:沉溺。九重:深宫之内。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必先其心志________

②行乱其所为________

③犹割以啖腹________

④若耽滋味________

( 2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管夷吾举世/皆以美徐公
B: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时有物外之趣
C: 曾益所不能/如土石何
D: 故卿等为朕耳目/辍耕垄上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 4 )【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A,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B的中心论点。【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C。

( 5 )【甲】【乙】两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池 塘
贾平凹
①那时候,我很幼小,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父亲在一次运动中死了,母亲却撇下我,出门走了别家。孤零零的我,被祖母接到了乡下的老家。祖母已经年迈,眼花得不能挑针,就终日忙着为人洗衣,小棒槌在捶布石上咣当咣当地捶打。我先是守在一旁,那声响太单调,再不能忍,就一个人到门前的池塘寻乐去了。
②池塘里有生命,也有颜色,那红莲,那白鹅,那绿荷……它们生活它们的,各有各的乐趣。我却不能下水去,只是看那露水,在荷叶上滚成碎珠,又滚成大颗,末了,阳光下一丝一缕地净了。那鱼群,散开一片,又聚起一堆,倏然全部散去,只有一个空白了。它们认不得我,我却牢牢记住了它们,摇着岸边的一棵梧桐,落一片叶儿到它们身边,我觉得那便是我了,在它们之中了,千声万声地唤它们是朋友呢。
③到了冬天,这是我很悲伤的事,塘里结了冰,白花花的,我的朋友们再也不见了。我沿着池塘沿儿去找,却只有几根枯苇,在风里飘着芦絮,捉到一朵了,托在手心,倏忽却又飞了,又去捉回,再飞去……祖母知道我的烦恼,一边捶着棒槌,一边抹泪,村里人却都说我是怪孩子,在寻找什么呢
④时间一天天过去,池塘里起了风,冰一块块融了。终有一日,我正看着,就在那远远的地方,似乎有了一个嫩黄的卷儿,蓦地,在好多地方,也都有了那样的卷儿。那是什么呢?我一直守了半晌,卷儿终未展开。祖母说:“啊,荷叶要出来了!”我听了,却悲伤了起来,想池里这么绿,绿得发了墨,却染不了荷叶的嫩黄,它是患了什么病吗?一个冬天里是在水里病着吗?我只知道草儿从石板下长上来,是这般颜色,这般委屈,这水也有石板一样的压迫吗?
⑤但它终于慢慢舒展开了,一个圆圆的、平和的模样,平浮在水面就不动了。三日,五日,那圆就多起来,先头的呈出深绿,新生的还是浅绿,排列得似铺成的石板路呢。池塘里开始热闹起来,我的朋友又都出现,又该是一个乐园了。
⑥没想这晚起了风雨,哗哗啦啦喧嚣了一夜。天未亮,雨还未住,我便急忙去塘边了。果然池水比往日满了,荷叶狼藉,有的已破碎,有的浸沉水里,我不禁呜呜啼哭起来了。
⑦就在这时候,有一声尖叫,是那么凄楚,我抬头看去,是一只什么鸟儿,胖胖的,羽毛并未丰满,却一缕一缕湿贴在身上,正站在一片荷叶上鸣叫。那荷叶负不起它的重量,慢慢沉下去。它惊恐着,扑扇着翅膀,又飞跳上另一片荷叶。那荷叶动荡不安,它几乎要跌倒了,就又跳上一片荷叶,但立即就沉下去,没了它的腹部,它一声惊叫,溅起一团水花,又落在另一片荷叶上,斜了身子,簌簌地抖动……
⑧我不觉可怜起它来了,它是从树上的巢里不慎掉下来的呢,还是贪了好奇,忘了妈妈的叮嘱,来欣赏这大千世界了?可怜的小鸟!这个世界怎么容得你去?这风儿雨儿,你如何受得了呢?我纵然在岸上万般同情,又如何救得你啊!
⑨突然,池的那边游来了一只白鹅,那样白,似乎使一个池塘都骤然明亮起来,它极快地向小鸟游去了。它是要趁难加害吗?我害怕起来,正要捡一块石子打它,白鹅却游近了小鸟,一动不动地停下了。小鸟立即飞落在它的背上,缩作一团,伏在上面,白鹅叫了一声,像只小船,悠悠地向岸边游去,终于停靠在岸边一块石头旁,小鸟扑棱着翅膀,跳下来,钻进一丛毛柳里不见了。
⑩我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感觉到了雄壮和伟大,立即又内疚起来,惭愧冤枉白鹅了,就不顾一切地奔跑过去,抱起了它,大声呼喊着,奔跑在这风中雨中……

( 1 )文中的一方池塘牵动着“我”的情感跌宕起伏,请你概括出“我”的情感在这方池塘里经历了哪些起伏?

( 2 )有人认为删掉文章第①段,从第②段描写池塘直接入篇,文章的结构照样完整,你赞同这个意见吗?为什么?

( 3 )文章第③段划线语句属于什么描写,它对刻画人物起了什么作用?

( 4 )文章第⑨段加线的语句犹如神来之笔,非常精彩,请简析它的表达效果。

( 5 )如何理解文章第⑩段划线句子中“我”的行为?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异秉

汪曾祺

①这是一家门面不大的药店。药店的“同仁”,一律称为“先生”。先生里分为几等。一等的是“管事”,即经理。保全堂的管事姓卢。二等的叫“刀上”,管切药和“跌”丸药。“刀上”是个技术人员,薪金最高,在店中地位也最尊。保全堂的“刀上”是全县头一把刀,他姓许。

②其余的都叫“同事”。他们的职务就是抓药,写帐。“同事”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辞退时“管事”并不说话,只是在腊月有一桌辞年酒,算是东家向“同仁”道一年的辛苦,只要是把哪位“同事”请到上席去,该“同事”就二话不说,客客气气地卷起铺盖另谋高就。保全堂的陶先生,就已经有三次要被请到上席了。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终于没有坐上席,是同行店伙纷纷来说情:辞了他,他上谁家去呢?谁家会要这样一个痰蒌子呢?这岂非绝了他的生计?这样,陶先生就只有更加勤勉,更加谨慎了。每逢他的喘病发作时,有人问:“陶先生,你这两天又不大好吧?”他就一面喘嗽着一面说:

“啊,不,很好,很(呼噜呼噜)好!”

③“先生”以下,是学生意的。药店管学生意的却有一个奇怪称呼,叫做“相公”。

④保全堂现有的“相公”姓陈。

⑤陈相公脑袋大大的,眼晴圆圆的,嘴唇厚厚的,说话声气粗粗的——呜噜呜噜地说不清楚。

⑥他一天的生活如下:起得比谁都早。起来就把“先生”们的尿壶都倒了涮干净控在厕所里。扫地。擦桌椅、擦柜台。到处掸土。开门。这地方的店铺大都是“铺闯子门”,——一列宽可一尺的厚厚的门板嵌在门框和门槛的槽子里。陈相公就一块一块卸出来,按“东一”、“东二”、“东三”、“东四”、“西一”、“西二”、“西三”、“西四”次序,靠墙竖好。晒药,收药。太阳出来时,把许先生切好的“饮片”、“跌”好的丸药,——都放在匾筛里,用头顶着,爬上梯子,到屋顶的晒台上放好;傍晚时再收下来。这是他一天最快乐的时候。他可以登高四望。看得见许多店铺和人家的房顶,都是黑黑的。看得见远处的绿树,绿树后面缓缓移动的帆。看得见鸽子,看得见飘动摇摆的风筝。到了七月,傍晚,还可以看巧云。七月的云多变幻,当地叫做“巧云”。那是真好看呀:灰的、白的、黄的、桔红的,镶着金边,一会一个样,像狮子的,像老虎的,像马、像狗的。此时的陈相公,真是古人所说的“心旷神怡”。其余的时候,就很刻板枯燥了。碾药。两脚踏着木板,在一个船形的铁碾槽子里碾。倘若碾的是胡椒,就要不停地打喷嚏。裁纸。用一个大弯刀,把一沓一沓的白粉连纸裁成大小不等的方块,包药用。刷印包装纸。他每天还有两项例行的公事。上午,要搓很多抽水烟用的纸枚子。把装铜钱的钱板翻过来,用“表心纸”一根一根地搓。保全堂没有人抽水烟,但不知什么道理每天都要搓许多纸枚子,谁来都可取几根,这已经成了一种“传统”。下午,擦灯罩。药店里里外外,要用十来盏煤油灯。所有灯罩,每天都要擦一遍。晚上,摊膏药。从上灯起,直到王二过店堂里来闲坐,他一直都在摊膏药。到十点多钟,把先生们的尿壶都放到他们的床下,该吹灭的灯都吹灭了,上了门,他就可以准备睡觉了。

⑦陈相公已经学了一年多生意了。陈相公老是挨打。学生竟没有不挨打的,陈相公挨打的次数也似稍多了一点。挨打的原因大都是因为做错了事:纸裁歪了,灯罩擦破了。这孩子也好像不大聪明,记性不好,做事迟钝。打他的多是卢先生。卢先生不是暴脾气,打他是为他好,要他成人。有一次可挨了大打。他收药,下梯一脚踩空了,把一匾筛泽泻翻到了阴沟里。这回打他的是许先生。他用一根闩门的木棍没头没脑的把他痛打了一顿,打得这孩子哇哇地乱叫:“哎呀!哎呀!我下回不了!下回不了!哎呀!哎呀!我错了!哎呀!哎呀!”陈相公挨了打,当时没敢哭。到了晚上,上了门,一个人鸣鸣地哭了半天。他向他远在故乡的母亲说:“妈妈,我又挨打了!妈妈,不要紧的,再挨两年打,我就能养活你老人家了!”

⑧王二每天到保全堂店堂里来,是因为这里热闹。别的店铺到九点多钟,就没有什么人,保全堂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这些先生都是无家可归的光棍,这时都聚集到店堂里来。还有几个常客,收房钱的抡元,卖活鱼的巴颜喀拉山,给人家熬鸦片烟的老炳。还有一个张汉,他年轻时在外地做过幕僚,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什么都知道,是个百事通。他一来,大家精神为之一振,这一晚上就全听他一个人白话。这也是陈相公一天比较快乐的时候。他一边摊着膏药,一边听着。有时,听得太入神了,摊膏药的扦子停留在油纸上,会废掉一张膏药。他一发现,赶紧偷偷塞进口袋里。这时也不会被发现,不会挨打。

⑨有一天,张汉谈起人生有命。说凡是成大事业,有大作为,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秉赋。汉高祖刘邦,股有七十二黑子——就是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谁有过?明太祖朱元璋,生就是五岳朝天——两额、两颧、下巴,都突出,状如五岳,谁有过?燕人张翼德,睡着了也睁着眼晴。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运的,也莫不有与众不同之处。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

⑩张汉猛吸了几口旱烟,忽然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

⑪王二不解何为“异秉”。

⑫“就是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说说,你说说!”大家也都怂恿王二:“说说!说说!”

⑬王二在大家敦促之下,只有很诚恳地欠一欠身说:“我呀,有那么一点:大小解分清。”他怕大家不懂,又解释道:“我解手时,总是先解小手,后解大手。”

⑭张汉一听,拍了一下手,说:“就是说,不是屎尿一起来,难得丨”

⑮说着,已经过了十点半了,大家起身道别。该上门了。卢先生向柜台里一看,陈相公不见了,就大声喊:“陈相公!”喊了几声,没人应声。

⑯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公已经蹲在那里。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

(节选自汪曾祺的《异秉》)

( 1 )选文主要写了陈相公哪几件事?请分点概括。
( 2 )画线句子描写陈相公在屋顶所见有何作用?
( 3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陈相公的人物形象。
( 4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赏析本文的结尾。
( 5 )为什么说“《异秉》中处处体现温情,又隐藏着太多的无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两个朋友结伴穿越沙漠。旅途中两人突然起了争执,其中一个掴了对方一记耳光,被打的人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在沙地上写了这样一句:“我最好的朋友掴了我耳光。”他们继续前进,此前被打的人不小心陷入了流沙,还是那位朋友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他。他在石头上刻下:“我最好的朋友救了我的命。”他的朋友问:“为什么以前你写在沙子上,现在却刻在石头上?”他回答道:“我们应该把受过的伤害写进沙里,宽恕的风会把它抹去。我们应该把得到的帮助刻在石头上,没有风可以将它抹去。”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