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高要市新桥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书写有错的一组是( )

A: 窸窸窣窣 左顾右盼 小心翼翼 从容不迫
B: 空空如也 三眼一板 无可言喻 束手无策
C: 蹑手蹑脚 死不暝目 无济于事 清晰可辨
D: 络绎不绝 精疲力竭 寡不敌众 目不转睛
2、下列句子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他能够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理应得到大家的恭维。
B: 班长接见了前来视察的市人大代表,并介绍了班级管理工作情况。
C: 由于下午要参加班级活动,他谢绝了朋友要他一起去游玩的邀请。
D: 我向同学们介绍了学习经验,给了大家很多教诲。
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A: 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早春景象,烘托出一种飘零的哀伤愁恻的气氛。
B: “闻道”写出了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过五溪”写出了友人被贬之地的偏远。
C: 最后两句,诗人将明月拟人化,托明月传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D: 这首七绝诗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4、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huì) 力(jí) 胆(qiè) 深痛疾(wù)
B: 强(jué) 干(hé) 赠(ɡuì) 广无垠(mào)
C: 刊(zǎi) 执(niù) 挑(xìn) 忍俊不(jīn)
D: 鸟(kàn) 射(bènɡ)管(sù) 相形见(chù)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人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 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等都挽不住游人。
C: “唉!”作者叹道:“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D: 克隆人与他或她的供体人是什么关系?是亲子关系?还是兄弟姐妹关系?都无从知道。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里面叙述了许多关于少年时代的往事,全书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是其中的作品。。
B: 《骆驼祥子》通过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老舍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同时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小说充满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小说中那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的名言,成为一代人的座右铭
D: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7、

下面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五·一”的龙川广场,观光旅游的海内外游客济济一堂 , 好不热闹。
B: 复出之后的刘翔在上海站钻石联赛110米栏比赛中,首次运用“七步上栏”跑出了13秒07的好成绩,这真是白驹过隙呀。
C: 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29岁中国金花李娜击败斯齐亚沃尼成功夺冠后,得意忘形地躺在球场上,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
D: “瓦格良”号航母下水是日本不愿看到的,因为日本目前在钓鱼岛问题上占优势的局面将随着“瓦格良”的下水而烟消云散
8、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中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 ⑤⑥⑦①④③②
B: ④⑥⑦①③②⑤
C: ④①⑦⑥⑤③②
D: ⑤⑦⑥①②③④
9、下列文学作品中,哪一个不属于剧本?( )
A: 《等待戈多》
B: 《伪君子》
C: 《茶馆》
D: 《包法利夫人》
10、下面加点字词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
A: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B: 所以 动心忍性
C: 人恒过 ? 然后 能改
D: 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课内语段阅读。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 1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_________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___________________”和冬日“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歌颂了_______的主题。

( 2 )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开头,来点明主旨。

( 3 )你能体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吗?尝试品析一下文中的这种意境。

( 4 )你会探究最后一句“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吗?请你尝试探究一下。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经典古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孙权劝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阅读答案及翻译】《孙权劝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阅读答案及翻译。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 1 )解释下列加横线字。

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恐已矣________

③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 ④即刮目相待________

( 2 )翻译下列语句。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 3 )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木瓜树的选择

林清玄

路过市场,偶然看到一棵木瓜树苗,长在水沟里,依靠水沟底部一点点烂泥生活。

这使我感到惊奇,一点点烂泥如何能让木瓜树苗长到腰部的高度呢?木瓜是浅根的植物,又怎么能在水沟里不被冲走呢?

我随即想到夏季即将来临,届时会有许多的台风与豪雨,木瓜树会被冲入河里,流到海上,就必死无疑了。

我看到木瓜树苗并不担心这些,它依靠烂泥和市场中排放的污水,依然长得翠绿而挺拔。

生起了恻隐之心,我想到了顶楼的花园里,还有一个空间,那是一个向阳的角落,又有着来自阳明山的有机土,如果把木瓜树苗移植到那里,一定会比长在水沟更好,木瓜树有知,也会欢喜吧!

向市场摊贩要了塑胶袋,把木瓜和烂泥一起放在袋里,回家种植,看到有茶花与杜鹃为伴的木瓜树,心里感到美好,并想到日后果实累累的情景。

万万想不到的是,木瓜树没有预期中生长得好,反而一天比一天垂头丧气,两个星期之后,终于完全地枯萎了。

把木瓜苗从花园拔除的时候,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怅然,对于生长在农家的我,每一株植物的枯萎都会使我怅然,只是这木瓜树更不同,如果我不将它移植,它依然在市场边,挺拔而翠绿。

在夕阳照拂的院子,我喝着野生苦瓜泡的茶,看着满园繁盛的花木,心里不禁感到疑惑:为什么木瓜苗宁愿生于污泥里,也不愿存活在美丽的花园呢?是不是当污浊成为生命的习惯之后,美丽的阳光、松软的泥土、澄清的饮水,反而成为生命的负荷呢?

就像有几次,在繁华街市的暗巷里,我不小心遇到一些吸毒者。他们弓曲在阴暗的角落,全身的细胞都散发出颓废,用迷离而失去焦点的眼睛看着世界。

我总会有一种冲动,想跑过去拍拍他们的肩膀,告诉他们:“这世界有灿烂的阳光,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这世界有值得追寻的爱,这世界有可以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事物。”

随即,我就看到自己的荒谬了,因为对一个吸毒者,污浊已成为生命的习惯,颓废已成为生活的姿态,几乎不可能改变。不要说是吸毒者,像在日本的大都市,有无数自弃于人生、宁可流浪于街头的“浮浪者”,当他们完全地自弃时,生命就再也不可能挽回了。

“浮浪者”不是“吸毒者”,却具有相同的部分,吸毒者吸食有形的毒品,受毒品所宰制;浮浪者吸食无形的毒品,受颓废所宰制。他们放弃了心灵之路,正如一棵以血水、污水维生的木瓜苗,忘记了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

恐惧堕落与恐惧提升虽然都是恐惧,却带来了不同的选择,恐惧堕落的人心里会有一个祝愿,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抵达繁花盛开的花园,住在那花园里的人都有着阳光的品质,有很深刻的爱、很清明的心灵,懂得温柔而善于感动,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

一粒木瓜的种子,偶然掉落在市场的水沟边,那是不可预测的因缘,可是从水沟到花园之路,如果有选择,就有美好的可能。

一个人,偶然投生尘世,也是不可预测的因缘,我们或者有不够好的身世,或者有贫穷的童年,或者有艰难的生活,或者陷落于情爱的折磨……像是在水沟烂泥中的木瓜树,但我们只要知道,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我们的心就会有很坚强很真切的愿望:我是为了抵达那善美的花园而投生此世。

万一,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抵达那终极的梦土,我们是不是可以一直保持对蓝天、阳光与繁花的仰望呢?

(选自《林清玄散文自选集》)

( 1 )从水沟到花园,木瓜树的生存环境和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对木瓜树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概括。

木瓜树生存环境的变化?

木瓜树命运的变化?

作者对木瓜树态度的变化?

( 2 )分析下面句子,说说加线词是如何刻画出吸毒者的生存状态的?

他们弓曲在阴暗的角落,全身的细胞都散发出颓废,用迷离而失去焦点的眼睛看着世界。

( 3 )文中写道:“恐惧堕落与恐惧提升虽然都是恐惧,却带来了不同的选择。”你认为恐惧提升的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 4 )结合文章最后两段,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毕业赠言

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 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4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 1 )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什么?作者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2 )全文思路清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语句,以显现全文的思路。

提出赠言→________→表达希望与祝愿

( 3 )细读选文第③⑤段,然后回答问题。

①这一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②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就“做学问”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 4 )作者在第④段中连用两个“凡是”和两个“自然”强调了什么观点?
( 5 )请给第⑤自然段另外再补充一个事例论据。(50字以内)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两篇任选一篇
(1)我的小天地
要求:①可介绍自己的房间,也可介绍自己的书房; ②合理的安排说明顺序,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③字数在600字左右。
(2)跨入青春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家园,享受爱心的阳光,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多么精彩!
请以“生活因____而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友谊、诚实、歌声等),除诗歌、剧本外,文体自选,600字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