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扬州田家炳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B: 为了搞好这次活动,老师征求了同学们广泛的意见。
C: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D: 我们要努力营造“保护生态环境光荣,破坏生态环境可耻”。
2、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B: 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 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
D: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开幕式现场,近千名跑友和市民欢聚在瘦西湖万花园东门花坛前,他们将以徒步竞走的形式,浏览瘦西湖万花园、水系微缩园、唐子城、汉陵苑和宋夹城等景点。
B: 我市中小学开展人人争当“美德少年”,提升学生精神品质。
C: 其实步行是医学、运动专家最推崇的运动方式,专家告诉你如何靠散步,让你变得健康而优雅。
D: 经过专家们评议,使元代青花梅瓶摘得头筹,成为扬州双博馆的“镇馆之宝”。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

②应该认识到,阅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孩子如果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一旦离幵校园,很可能把书永远丢弃在一边,这样的结果一定是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想看到的。

③对教育来说,阅读是最基础的教学手段,教育里最关键、最重要的基石就是阅读。

④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重视阅读,尤其是延伸阅读和课外阅读。

A: ①④②③
B: ③①④②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
5、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B: 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以及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C: “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诗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D: 《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高傲自负,自不量力的人们。
6、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

①原来,这是两百多年前,引自锡兰国的两棵菩提树。

②园中繁花似锦,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迥然相异。

③花丛中,两棵高大的古树,枝繁叶茂,绿阴如盖,根部护以石栏,显得与众不同。

④晚饭后,绕寺前庭园漫步。

⑤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树下,因而,佛门视菩提为圣树,自然受到特殊的礼遇。

A: ①②③⑤④
B: ④②③①⑤
C: ①⑤③②④
D: ④③②⑤①
7、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遇到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从来都不是我们的最好选择。
B: 尽管我们举手投足都那么小心翼翼,但还是惊动了正在弹琴的蟋蟀。
C: 演唱会太精彩了,变化的背景,华美的服饰令人头晕目眩
D: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8、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B: 他苦苦地思索着这究竟是什么道理.然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晒笑。
C: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诲人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 声震天地!
9、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抢先介绍( )
A: 故意蒙骗皇帝
B: 替骗子说话
C: 他们没有看出骗子的花招
D: 为了证明自己是称职的
10、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对于分隔两地的亲人们来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一种美好的祝愿。
B: 窗边的花被不断刮来的风吹得七零八落,空荡荡的房间里不时传来“呼呼”的风声,正应了“山雨欲来风满楼”,想来倾盆大雨也即将到来吧。
C: 秋风送爽,带着欣喜之情享受秋天的美景,这真真算得上“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D: 大公无私的人往往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利益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阅读

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绝(其二)

(宋)范成大

玉雪飘零贱似泥,

惜花还记赏花时。

赏花不许轻攀折,

只许家人戴一枝。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范诗和陆词都写了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一)卖油翁

(宋)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二)陈母教子

(宋)王辟之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三)陈谏议教子

(南宋)吴曾

太尉陈尧咨为翰林学士时,有恶马,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旦父谏议入厩,不见马,因诘圉人,乃曰:“内翰卖之商人矣。”谏议遽谓翰林曰“汝为贵臣,左右尚不能制,旅人安能畜此?是移祸于人也。”亟命取马,而偿其直,戒终老养焉。其长厚远类古人。

——节选自《能改斋漫录》

(四)钱思公虽生长富贵

(宋)欧阳修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节选自《归田录》

( 1 )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日有宴 谢太傅寒雪日内(《咏雪》)
B: 久不去 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出师表》)
C: 不见非木杮(《河中石兽》)
D: 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 2 )在封建时代,对有功于国家的王公大臣,在其死后,朝廷一般会追封谥号加以褒奖。陈尧咨死后被朝廷追封太尉,谥号为“康肃”。那么,在陈尧咨成长为陈康肃公的过程中,身边人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根据前三篇笔记内容加以探究。

所说的话(译文)

所做的事(概括)

对陈尧咨的影响

冯夫人:

你父亲教导你用忠孝来辅佐国家政事,现在你不把精力放在实施仁政教化却专擅个人射箭的技能,这难道是你父亲的意愿么?

陈谏议:

批评陈尧咨把恶马卖给商人是嫁祸于人,并命令他收回恶马,赔偿马价,养马到死。

卖油翁:

没有别的,只是手熟练罢了。

现身说法,用勺酌油从钱孔灌入葫芦,钱孔不湿。

让他明白做人要谦虚内敛,做事熟能生巧的道理

( 3 )古代笔记小说是如何刻画人物的?请从(二)(三)两篇笔记中任选一篇,举例具体分析。
( 4 )欧阳修在《归田录》自序中说:“《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归田录》的写作目的是否如欧阳修所言,是“备闲居之览”呢?请结合《卖油翁》和《钱思公虽生长富贵》两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感 恩 雨
①这是旱季里最热的一天,几乎连续一个月没有下雨。田里的农作物正在枯死,母牛挤不出奶,溪流已干涸。看来在这个旱季结束之前会有好几个农场宣布破产了。我的丈夫说他的兄弟们每天要费很大的劲把水弄到田里去,过了不久,我们只好开车到附近的水站运水,可很快严厉的配给制度让每个人都取不到多少水。如果老天不下雨的话,我们很快就会失去所有的一切。
②正是在这大热天,我亲眼目睹了平生所遇到的一个奇迹,也真正理解到了分享的意义。当我在厨房为丈夫和他的兄弟们做午餐时,我看到了6岁的儿子比利正向树林走去。他的样子很严肃,一点也没有平常走路时充满孩子气的横冲直撞。我只能看到他的背部,不过很显然他走得很费劲,他在努力保持平衡。进了树林几分钟后,他又朝房子这边跑回来。我则继续做三明治,想着不管比利在做什么,他也都该做完了。
③然而过了一会儿,他又继续缓慢而坚定地向树林里走去。这种行为持续了一个小时,他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然后往家里跑。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蹑手蹑脚地走出房子跟着他。我小心翼翼,不想被他发现,因为很明显,他“身负重大使命”,而且也不需要妈妈的过问。
④只见他把手掬成杯状,小手里捧着大约两至三汤匙的水,小心翼翼地走着,以免洒了手中的水。在进林子后我偷偷地靠近他。树枝和荆棘划过他的小脸,可他并没有避开。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当我倾身窥伺时,我看到了一幕不可思议的画面。
⑤几只硕大的鹿赫然耸立在他面前,而比利直接向它们走去,我吓得几乎大叫让他躲开,其中一只有锋利鹿角的大公鹿离他特别近。但这只公鹿并没有吓着比利,甚至在比利跪下时它也一动不动。我看到一只小鹿趴在地上,很明显它正承受着脱水和中暑的痛苦,它费劲地抬起头舔着盛在我那可爱孩子手中的水。
⑥等到水被喝干后,比利站了起来,转身向房子跑去。我跟着他回到家,来到我们的储水罐前,比利尽力拧开水龙头,只见一小滴水开始流下来。他跪在那儿,让水慢慢地滴在他那临时的“杯子”中,阳光直刺在他的背上。突然间我明白了比利为什么不叫我帮忙的原因——上星期他因为玩弄水管而遭到处罚,得到了不能浪费水的教训。大约20分钟后,他的手里盛满了水。
⑦当比利站起来准备往林子里走时,我拦住了他。他泪眼汪汪地说:“我没有浪费水。”说完就朝树林走去。我也从厨房拿来一小壶水,加入了他的行列。我让他独自照顾小鹿,自己没有插手。这是比利自己的事。
⑧我站在树林边,望着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心灵努力营救另一个生命。泪水顺着我的脸庞掉在地上。然后,我突然间发现一滴、两滴,接着越来越多的水滴掉了下来。我仰头望天,甘霖从天而降。
⑨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一个巧合,并没有真正的奇迹,毕竟雨总是要下的。而我要说的是:那场雨救了我们的农场,就像那天我的儿子救了那只小鹿一样。

( 1 )文章的开头描写农场天气的干旱有什么作用?

( 2 )文中第②段“正是在这大热天,我亲眼目睹了平生所遇到的一个奇迹,也真正理解到了分享的意义。”这句话中的“奇迹”指什么,“分享的意义”又指什么?

( 3 )第③自然段小比利向树林里走去时“缓慢而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 4 )比利的母亲没有制止比利,并且加入了比利的行列,根据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对比利母亲的看法。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让阅读回归为享受

熊建

①前两天,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曾两度提及阅读话题。一次是网购图书,一次是全民阅读。在以经济、环保、外交等硬话题为主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这种情形并不多见。实际上,从全社会来看,我们的全民阅读量长期低迷。形不成氛围,究竟是什么原因?

②说到底,是对阅读的认知、需求发生了扭曲。

③我们现在很多时候看书,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享用。阅读不再是看书,而是查书。前者是闲来无事,随手翻书,兴之所至,悦而受之;后者是火急火燎,急用先学,要啥找啥,追求速成。结果,一种是长期积淀,成为精神财富,受益终身;一种是狗熊掰棒子,一次性消费,舟过水无痕。阅读层次的高下立判。

④要命的是,这一深一浅两种阅读路径,并没有随着传播技术的提升、书籍载体的变迁而并轨,而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渐行渐远。甚至,浅阅读更胜一筹了,阅读碎片化就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比如,长篇深论不受待见,“微言大义”颇有市场。大部头的论著不时兴了,人们只愿意读简短的信息,喜欢段子,热衷看“一张图读懂……”我们最爱用的微博每条只有140字,常上的微信,转发量很大的也多非万字平戎策。如果想了解一下基因的相关知识,很多人只会百度一下,不会专门去阅读《自私的基因》这样的科普著作。

⑤诚然,零珠散玉也有价值,但阅读求知若一味追求省事的话,大脑沟回会变浅的。因此,给阅读做好加减法,势在必行。

⑥加什么呢?增加深阅读的比例。其实,用什么阅读不是核心,真正的读书人是不在乎书的形式的,不管是印在纸上,还是映射在手机屏幕上,只要它还是《论语》。电子化不一定让阅读变浅,关键是所读文本浅不浅。抱着纸书看穿越小说,跟捧着手机看人文经典,收获能一样吗?

⑦减什么呢?减掉附加在阅读上的功利性、实用性目的。虽然不必尽除,但起码别一看《孙子兵法》就想着怎么拿它赚钱。有学者呼吁大家多读无用之书,就是针对我们太奔着实用而去、碎片化截取信息的时弊。多看无用之书,方成大用,这也是辩证法。

⑧做到这两点,让阅读真正回归为一场享受,全民阅读才有可能形成无处不在的氛围,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创新力量的增加、道德力量的增强,也就不在话下了。 (选自2015年3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作者号召我们要“给阅读做好加减法”,请概括“加减法”的具体内容。

( 2 )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________ 的方法,论证了 ________ 的观点。

( 3 )文中提到“有学者呼吁大家多读无用之书”,什么是“无用之书”?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谈谈你对“多读无用之书”的认识。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与吃有关的那些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