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B: ①然而②却③如果④便 C: ①但是②也③若是④就 D: ①即使②却③如果④就 |
2、 | 根据文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金台路被金黄得透明的银杏叶铺满了,那状如一把把小扇面 的银杏树叶,可爱得叫人不忍心踩踏;其中还有一些乌桕和白杨的树叶,另一些醒目的色块在满地的金黄中闪跳着。 B: 修改:在满地的金黄中另一些醒目的色块闪跳出来 C: 修改:在满地的金黄中闪跳出另一些醒目的色块 D: 修改:在满地的金黄中充满着另一些醒目的色块 |
3、 | 下列哪一部典籍不属于《四书五经》?( ) A: 《中庸》 B: 《尚书》 C: 《春秋》 D: 《左传》 |
4、 | 叶挺被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后,动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 ) A: 《囚歌》B: 《国歌》 C: 《革命者歌》 D: 《正气歌》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校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打开观察社会、眺望世界。 B: 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代表的是一种做事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更接近成功。 C: 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 壮乡的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味道清香,口感绵软,是壮家人特有的民族传统手艺。 |
6、 |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B: 荒山变绿产业兴,青砖蓝瓦新居起。 C: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D: 许多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怎能不赞叹不已呢? |
7、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草地这种广袤(mào)的疆域里,风与雪所挟(xiá)持的自然力量轻易地主宰着原本脆弱的生命,无数牲畜纷纷倒下。 B: 娇艳的荷花早已凋零而去,荷叶却依然亭亭如盖,一阵风吹过,满塘摇曳(yè)舞动着,卷(juǎn)起一波又一波长短绿浪。 C: 不要憎(zēng)恶生活给予的负荷,因为跋涉的煎熬、挫败的洗礼会让我们厚重而充盈,让我们用一种佝偻(lǚ)的姿势负重而行。 D: 对于传统文艺,不明其理而好之易附拥风雅 , 一味消费易将其置于鱼龙混杂的尴尬(gà)境地,以致败坏其声名,亵(xiè)渎其尊严。 |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阔绰 喧闹 不知所措 地大物博 B: 嬉戏 决窍 家喻户晓 不屑置辩 C: 狼藉 渺茫 一代天娇 冥思苦想 D: 分歧 葱笼 金碧辉煌 因地治宜 |
9、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云宵 百事通 眼花缭乱 不屑置辩 B: 推崇 渡假村 诚惶诚恐 轻歌曼舞 C: 驾驭 井冈山 自吹自擂 不攻自破 D: 要诀 哈密瓜 血雨腥风 相得益章 |
10、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黑匣子”可以记录飞行速度、飞行方位、飞行高度、飞行航向和飞行数据等,作用很大。(将“飞行数据”前面的“和”改为“等”,后面的“等”删掉) B: 为了大家有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环卫工人们冒着酷暑严寒打扫和清洁各条街道。(把“打扫和”或“和清洁”删去一个) C: 广州供电局重点推动和解决城中村用电不安全、电力不足、服务不周等问题。(将“推动”改为“加强”) D: 在中国,因有益身心健康而深受白领欢迎的室内健身运动正在方兴未艾。(删去“正在”)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援疑质理 ④余尝谓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 既加冠 心既到矣 B: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才美不外见 C: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谈笑有鸿儒 D: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盖竹柏影也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4 )根据上下文,在【乙】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 5 )【甲】文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用到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
过去的地球何时最热,何时最冷
阿西莫夫
地球上许多地方的气候不太好,气候经常变得非常坏,部分地区已绝对无法居住。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差别。水体比陆地有更大的储存热量的能力。当水体和陆地都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时,水体的温度要比陆地表面温度上升得小得多。同样,当天气变冷时,水释放热量,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温度。陆地虽然也释放出同样的热量,但其温度却下降得更低。
在炎热的天气下,海水比相邻陆地要清凉,而在寒冷天气下,又比相邻陆地温暖。因此,大洋可以对相邻大陆气候起到一种调节作用。岛屿沿岸地区的“海洋性气候”一般都比较温和。远离海洋的陆地没有能使其气候得到调节的机会。夏季极热,冬季又变得非常冷。这种地区处于“大陆性气候”条件下。
一般来讲,你也许会以为北极和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那里有6个月的时间得不到阳光。就南极来说,这也许是对的,因为南极位于陆地之上。然而,最低温度并不在南极,而是在南极洲内离海洋最远的某个地点。所观测到的最低温度达到-89℃。在北极地区,温度最低处既不在北极也不在其附近地带。北极是北冰洋的中心,那里的海水可调节温度。北部最寒冷的地区是在西伯利亚中部离海洋很远的地方,几乎不在北极圈之内。
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镇在冬季时最低温度可达-70℃,但在盛夏时节,气温又可高达37℃。这意味着在没有任何海洋调节的情况下,温差可达107℃(美国的北达科他州就是这样的地区,那里夏天极热,冬天又极冷)。
地球上大陆以前的排列方式与现在不同。地壳是由一些巨大的板块拼贴而成,这些板块的运动把大陆向各个方向运移。每隔相当长的时期,大陆就会被推挤在一起,形成一个超级大陆,称为“泛大陆”,(Pangaea,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地球的一切”)。最后一次大陆汇聚发生在大约2.55亿年前,当时早期的爬行动物(即恐龙和人类的祖先)已开始发展。
想象一下泛大陆吧!所有大陆拼在一起,它是亚洲的3倍。泛大陆的中心部位也许比现在大陆的中心离海洋的距离要再远2000英里。
如果泛大陆的中心部位向北或向南足够远的话,那么那里的隆冬季节要比今天地球上任何地方都要冷,夏天又要比今天任何地方都要热。
参加应用研究合作计划的一些科学家在托马斯·克劳利(ThomasCrowley)领导下,利用计算机建立起了一个泛大陆气候模型,并于1989年春季报道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正像所估计的那样,泛大陆内部的气候十分恶劣。夏季温度一般可达到46℃,甚至更高,而冬季总是在0℃以下。泛大陆内部有许多地区的气候与西伯利亚和加拿大中北部地区的气候一样恶劣,甚至更坏。如果把这些地区圈绘出来,那么就可以看到它的面积至少是目前具有这种恶劣气候地区的8倍。泛大陆内部的一些地方也许经历了最高温度,它们所处的位置与现在的巴西和西非地区相当。夏季和冬季温差最大的地区是在现在的南部非洲。
这些地区化石极少。泛大陆中部的气候也许太恶劣了,以至于生命无法在那里生存。泛大陆中部离海洋太远,所以无论什么风都不能使雨水抵达那里,从而形成一种炎热干旱的天气,生物难以生存。幸运的是泛大陆破裂了(它迟早总要这样)。泛大陆碎片上的气候都要比泛大陆时的气候温和。靠近大陆的海洋外缘中总是充满了生命。大陆块越多,海滨也比单独一个大陆时要漫长。因此只要我们不去破坏环境,我们就会生活得非常舒适。
(选自《新疆城》,有删改
链接一
含有大量水分和水蒸气的森林等植被对气温也具有稳定作用,茂密的植被不仅能把太阳能吸收储备在有机质中,植被还吸收许多水分,茂密的森林相当于陆地的水库,森林树冠可以截留20%左右的雨水,另有7%左右的雨水被树干、树干上的苔藓和林下的枯枝落叶层所吸收。林地土壤有较强的蓄水能力,渗入土壤的雨水有5%~80%被储存起来。
(选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二
学术界研究认为,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氫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2000年到2012年,仅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就从5389百万吨增长到16572百万吨。另一方面,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被征用建成城市和工厂,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加之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选自网络,有删改)
( 1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的一项是()最后一次大陆汇聚发生在大约255亿年前,当时早期的爬行动物已开始发展。
( 4 )作者认为过去的地球在什么时候最热呢?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分点作答。长安陌上无穷树
李修文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小病号之前互不相识。我只知道:他们一个是一所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从三岁起就生了骨病,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重新变作老师和学生。岳老师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早已被疾病和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
③中午,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是神采奕奕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她就要拎出许多问题,故意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服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毕竟生性顽劣,所以,岳老师的问题他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句古诗“长安陌上无穷树”的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也是奇怪,无论罚他背多少遍,那句诗就好像在他的身体里打了结,一到考试的时候,死活都背不出来。最后,连他自己都怒了:“连医生都说我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
④岳老师怔了一下,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B)她用常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扑倒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跟他在一起的时间更多。她自己的骨病本就不轻,但自此之后,我却经常见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递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闻听这个消息后,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她悄悄开病房,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跟我说过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当看见微光映照下的她时,我不由得咽了:无论如何,这人世,终究值得一过——蜡烛点亮了,惊恐和更加惊恐的人们聚拢了,这聚也好散也罢,都只是一副名相,一场开端。生为弃儿,对,人人都是弃儿,被开除工作的是生计的弃儿,终年蛰居病房的是身体的弃儿。同为命运的弃儿,有一件事情却足以告慰自己:你并不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剩下,你至少而且必须留下反抗的痕迹。在这世上走过一遭,唯有反抗,才能留下最后的尊严。就像此刻,黯淡的灯光反抗着漆黑的后半夜,岳老师正用写写画画反抗着黯淡的灯光。她要编一本教材,让它充当线绳,一头放在小病号手中,一头向外伸展,伸展到哪里算哪里,最终,总会有人握住它。
⑦夜快要结束的时候,岳老师睡着了。我没有叫醒她,护士路过时也没有叫醒她,她迟早会醒来——稍晚一点,会起风,大风撞击窗户,她会醒来;再晚一点,骨病会发作,疼痛使她惊叫一声,再抽搐着醒来。醒来即是命运。这命运也包含着突然地离别。这天一大早,小病号他们就要赶去北京.离开之前,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了。岳老师将那本没有编完的教材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⑧哪知道,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的名字。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的她,突然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这样,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小病号在院子里的叫喊声。他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便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
⑨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C)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选自《山河袈裟》,有删改)
( 1 )小涵用思维导图来梳理主要信息,有三处概括遇到困难,请帮他补充完整。
角度一:用词犀利透彻。角度二:句式长短多变。角度三:细节描述精确。
示例:我选角度一,“醒来即是命运”中“命运”一词,大词小用,写出了病痛的折磨、生活的背弃、小病号突然离别带来的希望与精神支柱崩塌的痛苦,都将是岳老师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营造出沉重的悲伤之感。
我选角度________,________。
( 3 )双线叙事结构是记叙类文章中常见的形式,本文就是围绕“岳老师”和“小病号”两条线来写,请结合文本,分析双线结构的妙处?小涵:腰封是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包裹在书籍外部的一条纸带。这本书腰封上的推介语,简洁却直指作品主题,震撼人心,《长安陌上无穷树》一文,无论是内容,还是人物都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小文:我认为________更适合做《山河袈裟》的腰封推介语,因为________。
A.点燃生命的微光温暖你我
B.人生绝不应该向此时此地投降
请以“给力的一句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叙事完整,要有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