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 脑羞成怒 黎明署光 巨星勋落 鞠躬尽瘁 B: 一代天骄 舐犊情深 涕泗横流 格物致知 C: 良师益友 不屈不饶 气吞斗牛 刻骨名心 D: 涉世未深 度德量力 无与沦比 轻而一举 |
2、 | 下列划线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B: 禁锢(gù) 鞭挞(tà) 污秽(huì) 相形见拙(chù) C: 家醅(pēi) 黝黑(yǒu) 炽热(zhì) 颔首低眉(hàn) D: 滞留(zhì) 折戟(jǐ) 轩邈(miǎo) 如法炮制(páo)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频波 广袤无垠 浅薄 直戳要害 A: pín mào bó chuōB: bīn mào bó cuō C: bīn máo báo chuō D: pín máo báo cuō |
4、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绯红(fēi) 不逊(xùn) 解剖(fǒu) 抑扬顿挫(yì)B: 描摹(mó) 侮辱(wū) 发愣(lèng) 深恶痛疾(è) C: 禁锢(gù) 犀利(xī) 闪烁(shuò) 广袤无垠(mào) D: 彷徨(fáng) 鞭挞(tà) 胆怯(què) 长吁短叹(xū) |
5、 |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弥漫(mí) 告诫(jiè) 驰骋(chéng) 推推搡搡(sǎng) B: 雾霭(ǎi) 凝重(níng) 寒噤(jīn) 怒不可遏(è) C: 汩汩(gǔ) 潺潺(chán) 龙槽(cáo) 如丝如缕(lǚ) D: 出轧(yà) 打旋(xuán) 浓缩(suō) 湿漉漉(lù) |
6、 |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C: 又数刀毙之(《狼》)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7、 | 选出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竹匾(biǎn) 时辰(chēn) 雕塑(sù) B: 咀嚼(jiáo) 掸土(dǎn) 跌倒(diē) C: 囫囵(lùn) 钢盔(kuī) 踌躇(chú) D: 翘首(qiáo) 凝视(níng) 沮丧(jǔ) |
8、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B: 12月27日,以烈士丁香为原型的主旋律电影“丁香”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开机。 C: 2011年,《宫心计》、《美人心计》、《步步惊心》等穿越剧创造了极高的收视率,尤其是《步步惊心》的热播,催生“惊心”体,“步步惊心”成为一个流行词。 D: 在去年的最后两个月,发生在我省徐州丰县和甘肃正宁县的两次校车事故,再次敲响了校车安全的警钟。 |
9、 |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B: 作为现代中学生就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且要有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目空一切的气势。 C: 漫天大雪迷住了登山运动员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 , 因为一旦偏离了方向,后果将不堪设想。 D: 海啸发生时,滚滚巨浪摧毁了沿途的桥梁、道路、庄稼和房屋,真有一番石破天惊的景象? |
10、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经常不交,在班里显得鹤立鸡群。 B: 兄弟俩白手起家 , 诚信经营,历经多年的打拼,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C: 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折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 D: 这位艺术家的口技表演惟妙惟肖 , 细腻逼真,使人如临其境,获得美的享受。 |
欣赏下列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乡 愁(节选) 天净沙 秋思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 2 )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 “断肠人”的倾诉: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 1 )本文是________代文学家郑燮的作品,出自《________》(书名)。(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读《易》至韦编三绝。 ( 3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迄无佳文”,原因是读书不深入。 B: 写孔子、苏轼读书的事例,表明圣贤要有所成就也必须勤奋苦读。 C: 作者认为《史记》中最值得“反复诵观”的只有《项羽本纪》。 D: 作者反对“过目成诵”和“无所不诵”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
阅读《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回答1-4题。
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
沈碧
①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的计票方式。从新闻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统计选票的人竟然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计数方式。” “这不数着数着就乱了吗?”
②对比之下,我国的“正”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学选班委开始就用“正”字计数,一路画“正”直到现在。
③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谁先想到的呢?“正”字曾经是古代大数单位之一。汉代《数术记遗》中记载的大数有: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又因为“数有十等,若言十万曰亿,则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以此类推,“正”代表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是10的40次方。
④“正”字计数法的使用,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旧上海,起初进戏园看戏是由服务员领座,善写计数的服务员将卖座情况写在“大水牌”上。由于时间紧,怕误记,为了稽核总数,每满五个看客,就写一个“正”字。后来看戏的人增多,戏园规模扩大,这种方法被戏票所取代,但“正”字的计票方法却被商家和选举计票所借鉴,广泛应用起来。
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此前的江户时代,他们曾使用“玉”字来计数,同样是五个为一个单位。从解剖学角度来说,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进化史中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但在所有五画字中,只有“正”字字形规矩简洁,只由横竖构成,没有哪两笔首尾相连,甚至连每一划的长度都大致相等。所以,作为计数符号,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⑥“正”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它的本义是平正、不偏斜。在词典中“正”的含义很多,大多都是褒义,如正直、正大光明、正人君子、刚正不阿……足见人们对“正”字的喜爱。同时,它也有着“匡正”“正确”的含义,是人们表达信任的基准。
⑦在投票选举中,人们最希望的是公平公正。“正”字计数不仅字形方正简洁,还满足了人们对“执行公正”“品行端正”的美好想象,寄托着人们对选举的信心和希望。从外形到内涵,“正”字都是完美的计数工具,无怪乎人们称赞它是高大上的计数方法了。
(选自《知识窗》 有删改)
故乡的密码
①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故乡是有密码的。
②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一年又一年,盐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深处,然后奋力地开出一朵朵硕大洁白的盐花。打捞上来的盐,堆积成山,像从苍穹飘落的云;苍凉的土地瞬间羽化成仙,散发着缕缕轻盈。
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湖而居的父辈,就靠着盐湖吃饭。很早以前,下盐湖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男壮劳力。一辆毛驴车,一只铁耙,一把铁锹,一包干粮,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便是下湖人的所有。
④慢慢地,下湖人群里,有了妇女的身影。她们跟着自己的男人,在盐湖里打捞生活。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
⑤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庄稼地里。春天扬花吐穗的麦子,夏风拂过玉米修长的叶子,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一场薄雪过后,落尽叶子的杨柳、榆树,渐渐进入悠远的梦乡。
⑥这一片一片的庄稼地里,长过麦子,长过玉米,长过高梁,也长过辣椒,长过西瓜,长过胡萝卜和大白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咸涩的汗水,漫长的熬煎,从来都不会一无所获。只有劳动,辛勤的劳动,才会唤醒每一株庄稼,成就每一株庄稼。
⑦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枝繁叶茂的林间。麻雀、乌鸦、喜鹊,是乡村的常客。它们时而聚集,叽叽喳喳,像是开一场热闹非凡的辩论会;时而疏离,遗世独立,自成林间淡墨疏痕似的一笔点缀。
⑧花开花落,冬去春来。那些鸟儿,还在破晓的晨曦里醒来,还在渐近的黄昏里,驮着夕阳归去。它们的眼睛,没有沾染世俗的红尘,它们的羽翅,没有背负繁芜的世事。可是人呢?终究被这庸常人间的风雨浸蚀,被不可抗拒的沧桑洗礼,在光阴的河流里,慢慢随水而逝,不见踪迹。
⑨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家里。栅栏边、庭院旁、吱吱呀呀的木门里,屋檐下、窗棂间、土炕上……一个个生命在这里呱呱落地,蹒跚而行,步履矫健地走出高高的门槛,走向曲曲折折的远方。一缕缕炊烟在这里袅袅而上,流散在天际。炊烟里,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慈爱的母亲、沉默的父亲,有一碗又一碗叫做烟火气息的羹与汤。
⑩从前,只是片面狭隘地以为,故乡就是迎接生命的那个地方。流光辗转,才慢慢懂得,故乡是有密码的,就像一个人的DNA,在肌理、在血液、在灵魂深处。
⑾吮吸着故乡的乳汁,品咂着故乡的味道,回放着故乡模糊的面影,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
(文/蔺丽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 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当今人们常常在微信、QQ聊天时用“表情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常常在朋友圈里用照片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人认为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有人则对此表达了忧虑。
上述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字数600至800字;②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