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荆门市海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2017年5月21日,“丁酉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湖北随州隆重举行。
B: “诗圣”杜甫的《望岳》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C: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D: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
2、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安泽宣布有意参加美国2020年总统大选,成为了第二位美国史上宣布参选总统的华人。(将“第二位”和“美国史上”互换位置)
B: 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激烈空战,巴基斯坦的一架F-16战机惨遭被印度空军击落。(将“击落”改为“击毁)
C: 今年3月7日,华为公司起诉美国政府,其颁布的《国防授权法案》已经违背了美国宪法。(在“其颁布的”前面加“认为”)
D: 在2019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上,中国队连一块金牌也没有拿到,遭遇了史上最差的成绩。(将“遭遇”改为“取得”)
3、下列各组划线的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好《梁父吟》 贤能之用
B: 以光先帝德 先帝简拔以陛下
C: 公遇雨 死,死国可乎
D: 此庸夫怒也 非士怒也
4、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正确的选项为( )

①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②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③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④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⑤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A: ①②③⑤④
B: ④⑤②③①
C: ④②③①⑤
D: ④⑤①②③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是( )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
①最有价值的,是恬淡宁静的心和丰富无悔的回忆。
②最温暖的,是纯洁无暇的真挚感情。
③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善良、单纯做底色。
④最悦目的,是纤尘不染的。

A: ④②③①
B: ④②①③
C: ②④③①
D: ①②④③
6、下面文段中划线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书帛曰:“陈胜”,置人所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怪之矣。

A: 丹:用丹砂
B: 王:为王
C: 罾:鱼网
D: 以:同“已”,已经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对自己能否考上高中充满信心。
B: 我市通过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 这部电影,对我很熟悉,它是一部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励志片。
D: 伦敦奥运会上,我国男子乒乓球队再次获得团体冠军。
8、

对下面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未见过这么茂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片瀑布,从空中垂下。分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藤萝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藤萝的赞美之情。
B: 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分析: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
C: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分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酷热。
D: 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呼啸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的怀中。
9、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qiáo)悴 驾(yù) 中流(dǐ)柱 浑身解(xiè)数
B: (qǐ)丽 (yān)红 众目睽睽(kuí) 盛气(lín)A
C: 闲(xiá) (piāo)白 (kè)尽职守 贪(zāng)枉法
D: 归(jiù) (jǔ)丧 响彻云(xiāo) 抑扬顿(cuò)
10、

选出下列划线字词在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B: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C: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响晴:晴朗无云)
D: 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指酿酒的发酵过程。)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1 )上片写 ,下片写 。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 ______

( 2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被前人称为“绝佳”,试赏析其语言特色。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卜式传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选自《汉书》,有删改)

( 1 )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 2 )写出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浑邪等降 ________

②上使使问式 ________

③初式不愿郎 ________

④愿陛下勿 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 4 )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倒挂的油画

金建云

①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

②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成功的画家常常请客,在餐馆里提前存上一笔钱,吃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画家都喜欢赊账,偶尔还掉账单的一部分,然后继续赊账。

③陈是个怀才不遇的画家。有一天,陈吃完饭后,找父亲借钱。他说自己的母亲病危,他非常想去见她最后一面。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④一个月之后,陈重回餐馆吃饭。他对父亲千恩万谢,一定要送他一幅画。父亲指着餐馆墙壁上挂满的画说:“你看,很多有困难的学生都以画抵账,我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画了。过去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尽管来吃饭就是……”

⑤陈恳切地说:“这幅画不是为了抵账,而是为了报恩。我陪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咽气的时候,最感谢的人就是你。你让我没有留下终身遗憾,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就画了这幅油画。您务必要收下,否则我……”

⑥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这是一幅抽象派的油画,几团大大的色块,深浅不一,形状莫名。由于客厅、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品,所以父亲把这幅画挂在了厕所里。于是,我们家人如厕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

⑦厕所靠东,朝阳温暖的光线常常落在这幅画上,色块隐隐浮动,凸凹有致。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母亲说她每次注视这幅画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家乡,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父亲说他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无法送终,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也浓缩在浮动的色块中了……

⑧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厕所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父亲常说陈能画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这一家“粗人”都为之感动,有朝一日他会大有出息的。果然,没过10年,陈成为我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他的画开始被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据说市面上每幅画已经卖到了百万元。陈还是常常带朋友来我家的餐馆吃饭,他早就不赊账了,还常常请父亲喝一杯他自带的洋酒。相识于贫微时的感情,不用太多的言语,一颦一笑中就能看懂。

⑨有一天,陈忽然说想看看当初送给父亲的画:“这么多年来,那仍是我这一生中最满意的作品。”父亲将他带到了家中,一进客厅陈就大叫起来:“你把我的画挂颠倒了!”

⑩我们一家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原来当年他忘记了签名,而我们都是些看不懂抽象画的“粗人”。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千恩万谢的。”

⑪父亲很认真地说:“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看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感情。我虽然是个粗人,但是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⑫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老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这幅画在你手里,真是值了。”

⑬于是,这幅画就继续留在了我家的墙上。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它颠倒过来的样子,就好像它本来就该如此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很多鱼龙混杂的现象,我越来越感觉到父亲朴实话语中的真谛——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敬畏和尊重的心。

( 1 )请梳理小说情节,将下面的情节发展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2个字)

①________画→收画和挂画→②________画→正画(把画扶正)

( 2 )结合语境,说说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理解。

①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②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 3 )小说第七段写我和父母面对油画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这部分在文中有何作用?
( 4 )文章以“倒挂的油画”为题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呼唤

谢琪

一次偶然的机缘使我和一只美丽的斑鸠交上了朋友。

一天,我在家乡的土屋里写作,一直写到腰酸背痛才起身运动四肢。见屋外阳光那么迷人,便从后门走出,想到屋后的一片树林子里去晒晒太阳。

我刚走出几步远,便见几只鹞鹰从高空俯冲下来,伸出铁钩似的爪子,一把猛抓住一只什么鸟,可是没抓紧,猎物惨叫一声逃窜掉了。鹞鹰很生气,好似责备我不该突然出现,它麻碌碌的大翅膀在低空打得啪啪作响。猝然身子一斜,翻了个身,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就气势汹汹地飞远了。

出于好奇心,我四处张望。希望找到那只死里逃生的鸟雀。我很快发现了。原来是一只斑鸠遭到了袭击,它像一个标本似的,钉在我家屋子后墙上,连气也不敢出,爪子很深地扣进泥墙里。当我把它从墙上小心翼翼地拿下来时,它浑身哆哆嗦嗦,没有一丝反抗的力量,头颈软绵绵的,耷拉在我手掌的虎口上,背上流着殷红的血,眼睛里仿佛还有泪花。

我借了一只方形的鸟笼子,把斑鸠关在里头。它也安静了一阵子。我用紫药水给它涂伤口,用小茶杯盛了黄豆和清水放在笼子里供它吃喝。然而,它只用宝石般的小眼睛瞅了瞅,没有动口。不一会儿,满村的孩子都来看望斑鸠了。

突然,斑鸠张皇失措地乱冲,神色大变。我仔细一看,才发现不远的灶台上的老猫在发野。它如饿虎捕羊似的,拱着背,弯着两只前爪,尾巴竖得高高的,两只金黄的眼睛盯住斑鸠,它的胡子利箭似的动弹着。孩子们见了,一阵吆喝,把老猫从灶台上赶走了。

谁知,还有只不识时务的公鸡,它也凑热闹,竖着脖子上的五彩羽毛,张开一对翅膀准备向斑鸠发起进攻。孩子们当然不客气地把它轰走了。

考虑到斑鸠的安全,我发愁起来,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它还会受到侵犯。这时,我听到走廊上有节奏的手杖敲击地面的笃笃声,这是年过八十的父亲来了。一听我说起斑鸠的来历,便微笑着叫我把笼子挂在屋檐下,并递手杖给我往高处挑。果然这一来,任何侵略势力都威胁不了它了。

从此,我天天用清水和黄豆喂它,不到一个月功夫,它的伤口愈合了,也换上了不少新的羽毛,脖子下端还有个花圈儿。孩子们也经常光顾它,仰着头对它说话。

它只照例偏头瞅着人,从不用声音来作回答,似乎对万事万物都很冷漠。

不过对于我却不同,只要我往笼子下边一站,它就在笼子里舞蹈似的跳跃一阵。当然,它也从不用声音同我说话。

久而久之,孩子们都说它是一只哑巴斑鸠,我也暗暗怨它不该作哑,真希望有一天它能突然歌唱。

说也怪,立春那一天,它终于开了金口,“咕咕……咕咕……”地叫了几句,而且正是全家按传统习惯在立春吃生萝卜片的时候叫唱的。它给全家人带来了欢乐,都称它是一只“报春鸟”。不过,我听出来那叫声有点心酸。可惜,叫了这一次后,它再也不开腔了。我似乎有点明白了那声音中的心酸,但与斑鸠朝夕相处的不舍,和对斑鸠身体状况的担忧,还是让我放弃了让它回归蓝天的想法。

终于有一天上午,父亲坐到我写字桌边。“你没有忘记斑鸠立春那天是怎么叫的吧?”父亲双手握住手杖,微微舍笑着说:“鸟雀是通人性的。斑鸠平时高兴就‘鼓舞……鼓舞……’地叫,立春那天,它是向你喊‘给我……给我……’当初,你搭救它,不是为了一辈子囚住它,而是要放它回天大地宽的世界,照它自己的愿望去生活。”

是呀,该让它按自己的愿望生活了。让它飞回大自然,分享它应得的一份生活乐趣。想想自己,虽然给过它治伤的紫药水,给过它恢复身体的黄豆,但给予它更多的是囚禁。而我还居然埋怨它没有天天给搭救过它的我唱歌,我暗自愧疚!它作哑,其实是一种愤怒吧!于是,我决定等到天气暖和点便开笼,让它飞回大自然。

可是,等不到那暖和的一天,一个大雷雨的清早,它从笼子的缝隙间挤出身子逃走了。从此,屋檐下只挂着空笼子。

它的逃走,我并不惋惜,只佩服它向往自由的勇气。不过,还担心它在乍暖还寒的天气里是否真的能自由自在地生存下去。过不了几天,一个坏消息让我吃了一惊。孩子们告诉我村西头的一个孩子用弹弓打死一只鸟吃了,我按捺不住便去问那孩子究竟打死过一只什么鸟?他说是一只斑鸠,我听后鼻子酸痛起来。

谁知到了清明前一天,有一只斑鸠飞进屋里来了,它落在那只吊挂的空鸟笼上,一点不怕人,宝石般的小眼睛好像在询问我们:“你们还认识我吗?”

我高兴得像个孩子,和全家人指着斑鸠说:“它一定就是那一只,它还活着,若不然,它怎么会飞到屋里来东张西望?”我立即拉开笼门,请它吃还留在笼子里的黄豆。可是它翅膀一振,又从进来的地方飞向了碧蓝的天空,一路“鼓舞……鼓舞……”地叫唱着,声音里包含着无尽的欢乐。

斑鸠的归来使我们一家人非常愉快。后来,我们经常听到屋前屋后有几只斑鸠奏鸣,我们猜想:其中会有一只是我们的老朋友。

时光如风,吹走了很多记忆,偏偏我忘却不了这件小事,也许是因为我一生只救过这一只鸟儿,也许是因为此间总有一种哲理在不断地呼唤我……

( 1 )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晒太阳(________) ②逃(________) ③小心翼(________) ④愧(________)

( 2 )草木鱼虫,飞有走兽,历来是文人笔下的爱物。文中一只斑鸠的经历牵动着“我”的心。通读全文,说说这只小小的斑鸠经历了哪些事?
( 3 )本文的作者,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鹞鹰和老猫独特的形象。请从修辞的角度,分别体会下面两句话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

①它麻碌碌的大翅膀在低空打得啪啪作响。猝然身子一斜,翻了个身,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就气势汹汹地飞远了。

②它如饿虎偷羊似的,拱着背,弯着两只前爪,尾巴竖得高高的,两只金黄的眼睛盯住斑鸠,它的胡子利箭似的动弹着。

( 4 )文章写到斑鸠被救助时说“它只用宝石般的小眼睛瞅了瞅”,写到它回来看望我们时又说“宝石般的小眼睛好像在询问我们”,请你体会作者两次提到“宝石般的小眼睛”的用意。
( 5 )鸟儿在欢愉的时候常常会放声歌唱,久不开口的斑鸠在立春那天突然“咕咕……咕咕……”叫几声,让全家都异常高兴,可“我”为什么听出它的叫声里“有点心酸”?
( 6 )草色变得翠绿是对根的回报,百花争争奇斗艳是对叶的回报。文中得到人类帮助的小鸟,是用什么方式表达了对我们这一家人的感激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7 )这是一篇情理交融的散文,营造了深厚的情感氛围,包含了丰富的哲理信息。情由事起,理在情中。文章的标题为“呼唤”,结尾再一次提到“总有一种哲理在不断地呼唤我”,你认为作者“呼唤”的是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风华正茂的年代,为自己预定一个目标,设计一种形象,憧憬一种未来,都是莘莘学子应有的情怀。或如春花,绚丽多姿;或如翠竹,劲节凌云;或如飞鸟,自由翱翔……请以“我向往,________一样的人生”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

①请先在横线上填充一个恰当的事物名称

②严禁抄袭和套用任何其他同类作文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