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dài)慢 (jī)绊 (jūn)裂 (mí)漫
B: 羊(dǔ) (zhǎo)泽 沙(lì) 追(sù)
C: (huì)暗 (wó)旋 迁(xǐ) (shǒu)猎
D: (kàng)奋 (tián)静 山(lù) (yǔn)石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B: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 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D: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谦虚谨慎,即便取得一些成绩也不要沾沾自喜 , 得意忘形。
B: 独善园的长廊虽占地不多,却同温馨亭与石屿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C: 第二节课下了,同学们前赴后继地奔向操场。
D: 孤陋寡闻的他居然知道梵蒂冈这个国家。
4、关于《骆驼祥子》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
B: 《骆驼祥子》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车,却冒险牵回了两匹骆驼。
C: 《骆驼祥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
D: 祥子第一辆车被抢走后,回到人和车厂。他先在夏家拉包月,拉了四天就辞工了,又去杨家拉包月,刚离开杨家,买车的钱就被孙侦探抢走。
5、

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伟人的伟大之处, 在于其丰功伟绩, 在于其非凡的人格。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就是这样的伟人。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伟大作家雨果表达了对这位人类先贤的崇高 ,同时,也发出了对人类社会良知的

A: 尽管 也 称赞 呼唤
B: 不仅 更 称赞 呐喊
C: 尽管 也 礼赞 呐喊
D: 不仅 更 礼赞 呼唤
6、下列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神态描写)
B: 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心理描写)
C: 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肖像描写)
D: 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动作描写)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喜韩少府见访

胡令能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注】①胡令能:唐代诗人,隐居于圃田。②梅福:汉代隐士,此处代指韩少府。③荷衣:隐者的装束。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从“忽”字起笔,写出了事情的突然,也传达了出乎意料的惊喜。
B: 第二句中诗人“笑着荷衣”出门迎接远客来访,呼应了标题中的”喜”。
C: 后两句描写出村中小孩初次见到韩少府的车马欢天喜地奔走嬉戏的场面。
D: 标题中的“喜”是全诗的情感基调,整首诗写出了诗人迎接友人时的喜悦心情。
8、

下面各组词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wū 湘xiāo 幽suì 射着 zhōng
B: 娄qián 挂juàn 清liè 地寒yàn
C: 裂jūn 泠líng 死pián 汗流背jiā
D: 尔shū 寂liáo 为chí 樯倾摧jí
9、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 )
A: 摧枯拉朽 锐不可当 眼花潦乱 白手起家
B: 抑扬顿挫 深恶痛急 任劳任怨 重岩叠嶂
C: 一丝不苟 殚精竭虑 屏息敛声 如梦初醒
D: 为富不仁 杳无消息 油光可签 正人君子
10、

下列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在萧山人民广场,一场以“爱的奉献”为主题赈灾义演晚会让每个人感动万分。灾难袭来,崩裂的山体、倒的房屋和瓦砾中挣扎的生命,然刺痛了我们的神经!全区人民解囊相助,捧出一颗颗热的心,伸出一双双热情的手,为死去的灵魂祈祷,给活着人送去慰

A: tā cù zhì jiè
B: tān cuì chì jí
C: tān cù chì jiè
D: tā cuì zhì jí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1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2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右溪记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到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①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唐代任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②欹嵌(qī 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③俾(bǐ):使。

小石谭记(节选)

柳宗元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道州城西百余步 折蛇行
B: 则宜逸民退士所游处 乃记而去
C: 裨形胜 其境过清
D: 此溪在山野之上 朔气传金柝,关山度飞(《木兰诗》)
( 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②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 3 )《右溪记》《小石潭记》两文所写景物大同小异,流露情感有无不同?说说你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

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千米的连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

③一般说来,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与工厂中国定的有强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但是小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却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大型飞机更适合用来观测农场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控制自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比如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患者的血管,进入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血管壁上沉淀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

④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不过研究人员确已成功设计出一种能进入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去修补裂缝或漏洞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进入管道之后,可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经过地方的电导,一旦测不到这种电导,就表明那里存在着裂缝或漏洞。于是该机器人便做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来把裂缝或漏洞堵上。

⑤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比如说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兵士。这些“兵士”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方的雷达系统发现,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一旦越过敌人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生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⑥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他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⑦当然目前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1988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000转的气功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非常多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⑧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 1 )与大型机器人相比,微型机器人的优势有哪些?

( 2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大型机器人的发动机沉重昂贵。
B: 许多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是一般机械无法比拟的。
C: 机器人微型化的所有问题都是动力问题。
D: 微型机器人的批量生产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 3 )简要说明第③④段划线文字的语言特点。

( 4 )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与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其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稀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不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娃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自汉代以来,“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

“留”谐音,“丝”与“恩”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国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

唐代许浑《成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诗人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情以言“愁”。冯延已《鹊踏枝》:“热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婆,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高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

( 1 )作者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合称的观点不妥的依据是什么?
( 2 )“柳”在古典诗词中具有哪些意象?请根据本文内容简要概括。
( 3 )“故此据不足为证。”这句话中“不足”一词有什么具体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秋天到了,蚂蚁忙着储备粮食,而蟋蟀却大声地在草丛里歌唱。当冬天来临时,蚂蚁可以美美地藏在洞穴里享受自己劳动的果实,而蟋蟀却会渐渐地被冻死在野外,它们的寿命往往只有三个月。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