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巢湖黄山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日(yì) 畅(xiá) 媚(wǔ) 络不绝(yì)
B: 热(zhuó) 焦(zhì) 指(qiān) 巍壮观(é)
C: 俯(hàn) 峻(chán) 沟(hè) 息万变(shùn)
D: 苍(qióng) 急(tuān) 言(ruò) 天衣云(jǐn)
2、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种友谊经受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愈益深厚,历久弥坚,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B: 妈妈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你看,他又在漫不经心地织着手套。
C: 川流不息的人群,灯火通明的家乡,更在诉说它的祖国繁荣富强。
D: 奇怪和无法解释的事件接踵而至 , 不断加剧着恐慌。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代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 《饮酒》的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他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C: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D: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出自《孟子 告子下》。
4、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行者。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 ,以及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生存状态,各有各的心路历程,各有各的价值观念:这都是不能强求的。在物欲横流的世界,如果注意调适自我,对物欲的追求少一些,对精神的追求多一些,就可以 ,就可以从容地欣赏沿途的景色。

A: 沿途的风景 看风景的心情 多一种闲云野鹤的生活 少一种尘世的俗累
B: 沿途的风景 看风景的心情 多一些闲云野鹤的生活 少一些尘世的俗累
C: 沿途的风景 看风景的心情 少一些尘世的俗累 多一些闲云野鹤的生活
D: 看风景的心情 沿途的风景 少一些尘世的俗累 多一些闲云野鹤的生活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________和潜能的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②甲乙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本合同,不折不扣地________各自的职责。


A: 天赋 执行
B: 禀赋 履行
C: 天赋 履行
D: 禀赋 执行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稍逊风骚”中“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
B: 法国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用反语的手法愤怒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C: 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描绘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D: 《故乡》这篇小说以作者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7、

下列句子排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②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③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④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⑥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⑦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A: ③⑥⑦④⑤①②
B: ⑦⑥⑤④③②①
C: ⑤④③⑥②①⑦
D: ⑦⑥⑤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曹操。当时刘备依附曹操,幸得打雷,刘备找个借口搪塞过去了。
B: 《骆驼祥子》中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由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车夫,变成了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 《老人与海》通过塑造圣地亚哥的形象,讴歌了人类面对苦难时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D: 《俗世奇人》中泥人张,“奇”在沉稳、干练,面对羞辱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善于先发制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9、

尼摩船长邀请我们去打猎,他们打到了什么? ( )

A: 兔子
B: 水獭
C: 鲨鱼
10、

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 , 笑容满面。
B: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唯有分道扬镳 , 共渡难关。
C: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容置疑
D: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 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 1 )诗人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梨花?
( 2 )诗人从颜色和数量变化上写梨花盛衰转变的过程,请举例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水仙

(清)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①一________ ②购无资________

③请之________ ④是何异于不金陵________

( 2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学时习之,不亦说乎
B: 汉室之隆,可计日待也
C: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D: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 4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的基因

①去年教师节,到北师大慰问教师时提到:“古代经典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基因。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②流传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构筑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精神追求、审美取舍。它是全民族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影响着全民族的行为规范。但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经历过起起落落的波折。目前存在的一些地方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与对传统文化的淡忘有密切关系。国家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③我们且举对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儒道两家思想的例子来说。儒家提倡“正心诚意,修齐治平”,把“正心、诚意”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这是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从个体的品质修养入手,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为实现这个目的,还得从学习入手。在儒家传统文化体系里,许多学说都落脚于道德问题上,都以“修己”即个体道德修养为核心,为落脚点。今天我们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建设新的道德风尚,只有社会的个体即每小人都注重自身的道德建设并付诸实践,才能够造就高尚纯洁的道德环境。再如,《道德经》里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提倡“慈爱、俭啬”。这样的告诫与主张,对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仍然有极好的警戒作用。

④中华传统文化蕴藏于流传几千年的经典之中,经史子集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把古代经典转变为民族文化的基因,就应该认真学习古代经典,准确领会和掌握古代经典中所蕴含的精义,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它们转化为文化知识,积淀为全民族的文化基因。

⑤学习古代经典,应把握精髓,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人文精神的回归,弘扬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不是仅仅穿上汉服,戴着方巾,吟诵几篇古文就可以毕其功。现在,多种古籍整理的大工程都在进行中,学习国学和传统文化的热潮仍方兴未艾,学习古代经典,把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转变力人们的文化基因,并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任重而道远。

(选自《人民日报》,选文有改动)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B: “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句中划线词“嵌”字形象而深刻地表明学好古代经典的重要性。
C: 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的原因是人们没有学好《道德经》。
D: 文章结尾,提醒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握好其精髓,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

现代文阅读。

享受 春 雨 (厉彦林)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

②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和选择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

③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劈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新奇地瞥一眼外面的风景,又唧唧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④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

⑤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

( 1 )记叙线索:所谓线索是贯穿全文并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请再读全文,并回答:

选文是以________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 2 )文学知识:本文多处用到拟人的修辞方法,试举出一例,抄写下来。

( 3 )内容理解:试结合文段内容,并根据所给的示例,分析“春雨”的其他特点。

示例:第②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朦胧,多姿,无私奉献。

①第( )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

②第( )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

( 4 )句子赏析:选文②段中:“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和朱自清的《春》一文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一句?并说一说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发挥想象,根据下面这幅图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