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吴川市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天的怀念》是作者史铁生怀念母亲的一篇散文。
B: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该书为南朝的刘义庆主编。
C: 《纪念白求恩》作者毛泽东,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赞颂了白求恩的高贵品质。
D: 《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英国作家,这篇童话赞颂了儿童的诚实。
2、对“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这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告诉了我们对待欺骗的最佳方法,镇静的思索是最好的应付之策。
B: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告诉了我们遭遇不快时最主要的是要有自信心。
C: 对于欺骗无须特别注意,反正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管它呢!
D: 镇静是说不慌不乱沉着应付,还应该思索被欺骗的原因是什么,以便日后不再受欺骗。
3、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B: 郭沫若,现、当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等。
C: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为战国末期秦国宰相吕不韦所著。
D: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都属于敬辞,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都属于谦辞。
4、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
A: 胡适
B: 周作人
C: 郁达夫
D: 唐三藏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B: 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C: 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高亢悲凉: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D: 为庆祝建党90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6、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A: 看了这场表演,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B: 歹徒看到自己无路可逃,义愤填膺 , 举枪射击无辜的群众
C: 品学兼优的他轻而易举地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D: 1.8万坚持不懈的人冒雨走到了深圳百公里的终点﹣﹣大鹏文化广场
7、下面对《朝花夕拾》中有关篇目要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讲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和经过。
B: 《五猖会》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C: 《狗·猫·鼠》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动物的热爱。
D: 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先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8、

选出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 )

A: 愚顽 窟窿 宫阕 牙牙学语
B: 柔媚 凄厉 敷衍 嗷嗷待哺
C: 缥缈 剿匪 蝉娟 义不容辞
D: 豆羮 滹沱河 逻揖 乐极生悲
9、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请愚兄你别拿着比我高的成绩,还跟敝人说没有考好啊!
B: 家父常教育我,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C: 我至今还惠存着您送我的“翰墨书香,家国天下”这幅书法作品。
D: 学生我认真读过老师您的拙作,对您在文章中的一些高见十分佩服。
10、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huǎng)子 积(xù) (qiè)懦
B: 眩(yùn) 拾(cuō) (dǎo)蛋
C: 凄(chǎn) (zhēn)板 (lào)子
D: 老(biǎn) (cù)拥 打(sh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阅读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注释】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 1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
( 2 )首句“且莫催”三字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________的心理。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题目。
晏元献公为童生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幕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宫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晏元献:晏殊。②许:允许。③燕:同“宴”。④昆:哥哥,兄。东宫官:太子府的官员。⑤除:任命,授职。⑥谕:告诉。⑦杜:关闭。⑧质:率真。⑨直:只是。

( 1 )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①晏元献公童生时( ) ②为馆职时( ) ③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 ④仁宗朝,至大用( )

( 2 )选出与“张文节荐之于朝”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 怅恨久(《陈涉世家》)
B: 忘路远近(《桃花源记》)
C: 悍吏来吾乡(《岳阳楼记》)
D: 余悲(《捕蛇者说》)
( 3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音节停顿(两处)。
上 益 嘉 其 诚 实。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①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 5 )结合选文,说说晏殊受重用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父亲的眼神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有“瘸腿科”,加上当时传说文理不再分科,所以,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的差。这样的情况下,肯定高考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吃过饭,父亲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我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得睁不开眼睛,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侯,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你那个样,二流子也比你强。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赶快起来!”
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经汗流下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一句:“我要上学!”
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者。
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忘。
时至今日,我最喜欢的歌还是蔡琴《你的眼神》。这首歌的旋律很美,很忧郁,很沉静,很悠远,父亲的眼神不这样,但我想起来却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我忘不了你的眼神!”
(选自《青年博览》,有改动)

( 1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用?

( 2 )“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句:‘我要上学!’”中的“恶狠狠”体现了“我”什么心理?

( 3 )“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父亲用朴素的话道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 4 )“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请根据文意说说为什么父亲的眼神会让“我”不安。

( 5 )父母的形象被无数人描绘过,父母的品格被无数次赞美过,至少写出两句赞美父母的谚语、格言、民谣或诗歌。

阅读《越来越酸的海洋》,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4月22日第43个世界地球日到来前,《科学》发表的一篇文章,把人们关注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视角从大气带到了海洋。这篇文章宣称,由来自不同大学的21位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经过检测和评估地质记录后,得出结论:目前的海洋酸化速度是3亿年来的最高值。

海洋酸化是指海洋因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逐渐变酸的过程。人类活动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以每小时100万吨以上的速率被海洋吸收,在吸收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释放出氢离子,使得海水的pH值下降。海水应为弱碱性,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但到2012年,海水表层pH值降低了0.1。海水酸性的增加,会改变海水的种种化学平衡,使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因此,除了全球变暖,海洋酸化被称为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的另一重大环境问题。

③一份来自夏威夷附近海域20年的数据显示,工业革命以来,海水表层pH值从1960年的8.15下降到8.05,这表示,海水中氢离子浓度增加了30%。

④不仅如此,海洋酸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海表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及其所导致的海洋酸化速率比两万年前的末次冰期快了近100倍,而末次冰期被认为是最近一次的二氧化碳急剧上升期。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预测,如按照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水平进行,本世纪末,海水pH值将下降至7.8左右。

⑤研究表明,在二氧化碳浓度加倍以后,大多数钙化生物的钙化速率均大幅下降。钙化速率的下降,不仅影响到了浮游性钙化生物,如颗石藻等向底层海洋的碳输送,还会影响到钙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时,珊瑚藻以及造礁珊瑚种类在加倍的二氧化碳条件下,其钙化速率平均下降30%。

⑥多项研究表明,海洋酸化还可能通过食物链,造成原本不同种间的配子受精成功并形成杂交种,造成种质混乱,影响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某些浮游动物在喂食酸化海水中生长的浮游植物后,繁殖率显著下降。

⑦有研究者在模拟实验中发现,严重酸化的海水中,小丑鱼幼鱼将失去听力、视力、嗅觉,无法发现敌害,也丧失了相应的逃逸和生存能力。对甲壳类、贝类、鱼类及棘皮动物等海水养殖生物的研究表明,海洋酸化会显著地影响到幼体发育,降低成体的钙化率和呼吸活动,改变机体能量代谢方式,干扰感知和运动行为,抑制免疫防御系统的活性,引起生物体代谢异常、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已经有研究表明,海洋酸化是一种生理胁迫,会使得藤壶的成活率显著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同样会导致海胆的尺寸和重量均明显变小。

⑧由于人类从未经历过这种变化,并且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对酸化引起的海水化学变化敏感性不同,以至于无法确定海洋酸化的生物学效应,也就无法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⑨(补充材料:有资料显示,汽车和暖气只占5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余46%来自于人们的日常消耗。事实上,人类日常的一切活动和消耗的食物都会制造有害的二氧化碳。下面就是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一辆大排量汽车每年在城市中行程达到2万公里,它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吨。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向大气层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5公斤;人体每人每天通过呼吸大约释放1公斤的二氧化碳;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10.5公斤二氧化碳;卤素灯泡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10.8公斤;使用煤油作为燃料的暖气一年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2.4吨,使用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9吨,电暖气则只有600公斤;冰箱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6.3公斤;生产鸡肉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是生产牛肉过程的4倍;进口水果用飞机运输1吨芒果或梨,飞行里程为1万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3.2吨。)

( 1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造成的巨大威胁体现在哪些方面?
( 2 )第⑤段“研究表明,在二氧化碳浓度加倍以后,大多数钙化生物的钙化速率均大幅下降。”中的“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
(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揭示了海洋酸化的原因。
B: 本文首先介绍了海洋酸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的事实,接着介绍了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影响,最后介绍了人类为应对海洋酸化所采取的措施。
C: 第⑦段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造成的严重影响。
D: 尽管人类从未经历过海洋酸化的这种变化,但大量数据已经证实了这种变化会导致多数海洋生物的灭绝。
( 4 )请用一句话概括第⑨段补充材料的内容,并写出你的读后感(不超过50字)。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人生无处不矛盾。我们在矛盾中彷徨、跌倒,也在矛盾中成长、成熟。“燕然未勒归无计”是报国与思乡的矛盾;“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父爱母爱交织的矛盾……生活,因有矛盾而多姿多彩。请以“矛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