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呼和浩特市秋实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陨落”“消失”“愿意”“勾当”都是动词。
B: “雨后春笋”“感谢生命”“提纲挈领”“非常坚强”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 “文博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要在中国找文化投资、文化项目、文化产品,就到文博来’的市场氛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文博会形成氛围”。
D: “《特警力量》的收视率再创新高,是因为它不仅让观众目睹了特警战士的风采,而且彰显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英勇无畏的精神.”这个复句的第一层是递进关系。
2、下面划线字的字音和词语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biàn) 本(juān) 林(hàn) 田(chóu)
B: 衣(ɡuān) 遒(jìn) 取(shè) 竿(wéi)
C: 长(shàn) 料(qiào) 青(tà) 拥(cù)
D: 杻(shū) 沉(tán) 夫(xiān) 道(chà)
3、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孩提时代被迫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历经了生活的种种磨难。
B: 《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角色,比如善良乐观的外祖母,乐观淳朴的“好事情”,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小茨冈,他们给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
C: 简•爱小时候与表哥、舅妈进行过抗争,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长大后又以其独立人格和勇敢个性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
D: 《繁星》《春水》小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4、

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zhàn) 分(qí) 脸(xiá) 形不离(yǐng)
B: 应(hè) 热(mēn) 寒(zhàn) 繁花叶(nèn)
C: 酝(liàng) 那(chà) 感(gǎi) 雀无声(yā)
D: 样(mó) 弄(shì) 号(chuò) 花团锦(cù)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习不能囫囵吞枣 , 应该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B: 在反腐高压下,一些贪官纷纷畏罪潜逃 , 但最终还是被抓获归案。
C: 小区内的电梯频出故障,居民们终日提心吊胆
D: 他们两个是同桌,不仅学习都很好,而且彼此谦恭有礼,真可谓针尖对麦芒
6、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对联中提到的人物是( )
A: 杜甫
B: 岳飞
C: 诸葛亮
D: 刘备
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 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 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因为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所以能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等特点”)
D: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8、下面各句的诵读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D: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西湖的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 )
A: 白居易
B: 李白
C: 王维
D: 孟浩然
10、下面这段话中有四处语病,其中修改不当的一项是( )

随着生活多元化,使“夜猫子”一族正越来越多,熬夜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常态。②“夜猫子”们在尽情享受夜晚时光的同时,得到的却是健康的透支所付出的。为了熬夜时不饿,他们就需要吃夜宵,夜晚进食不但会使人难以入睡,还会使人隔日早晨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均衡,引起过度肥胖。③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重要。④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改善公众睡眠的健康水平


A: 第①句中将“使”删除
B: 第②句在“所付出的”后面添加“代价”
C: 第③句将“人的健康对于睡眠”改为“睡眠对于人的健康”
D: 第④句将“改善”改为“增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瞑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 1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 2 )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②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③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與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鳌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④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⑤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⑥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⑦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⑧楚王问其故。

⑨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⑩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 1 )下列对句中划线的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今有人此。 于:介词,在。
B: 臣以王吏攻宋也。 之:结构助词,的。
C: 牒为械。 以:介词,用。
D: 可攻也。 乃:副词,就
( 2 )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译文:(这个人)抛掉自己华丽的车子,(看到)邻人有破车子便想去偷。
B: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译文:楚国的地方有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有五百里。
C: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译文:公输盘因为我制造了云梯,那(我)就一定要攻打宋国。
D: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译文:(我的弟子)(已)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的敌人了。
( 3 )下列对人物语言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墨子类推出打算攻宋的楚王与“有窃疾”者无异,目的是规劝楚王放弃攻宋。)
B: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说这句话,是承认自己演练失败,已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C: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墨子道出了公输盘的阴暗打算,“不过”有“公输盘的本事也就如此”之意,有轻奢视味道。)
D: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啦。我不攻打宋国了。“表明楚王在机智多谋无所畏惧的墨子面前,决定不再攻打宋国。)
( 4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段,墨子把一个想偷邻居家东西的人摆到楚王面前,诱使楚王说出自己“必为有窃疾矣。”
B: 选文第③段,墨子采用夸张的手法,连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宋的差距,既满足楚王的虚荣心,又指出攻打宋国是愚的行为。
C: 选文第⑨段句式长短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说明了墨子为应对楚国攻宋做了周密的安排。
D: 选文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凭借高超的辩论技巧和应变能力止楚攻宋的故事。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背影》(节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要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 1 )在文中找出具体描绘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的语句,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 2 )我看见他戴着黑色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这句话从________ 两方面描绘了父亲的形象。

( 3 )“我赶紧拭干了泪”,为什么“怕他看见”?为什么“也怕别人看见”?

( 4 )“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诵读经典启迪慧知的生理奥秘

①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到“朗读者”“见字如面”,最近,一个个有时代创意又有传统底蕴的综艺节目,如同一股文化清流,触动无数观众对“诗和远方”的美好遐想,以及心中深藏的中华传统文化情结。为什么这些节目在当下社会可以如此火爆?原来诵读经典可以启迪慧知,开启智慧之门。而我们现代科学也恰恰在此时揭开了中国经典诵读的生理奥秘。

②人体大脑语言功能区其实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前脑的布鲁卡区,另一个是位于后脑的威尔尼克区。使用中文的人,平时主导语言功能的主要是大脑中前脑的布鲁卡语言区,这一语言区与运动中枢区紧相毗邻。而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平时几乎用不到,因此这一区域的功能极弱,在脑影像图上不易找到。

③科学研究发现,使用拼音文字的人,他们所常用的只是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而前脑的布鲁卡语言区却几乎未加使用。而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所毗邻的是听力区。这一重要的科学发现,对我们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特征和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高度重视本民族文化教育的特点,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对于我们改进今后语文教学的方法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④什么价值呢?既然中文语言功能区与运动区紧密相连,那么,中国的表意象形文字与西方拼音文字的学习记忆方法就应当有所不同。要想学好中文,显然就要多诵读、多看、多写、多印心。舌头的运动、声带的运动,眼球的运动就是重点,“心开窍于舌”(《黄帝内经》),舌动窍开心明,开慧而增智。总之,要靠“运动”来通过语言和文字启迪慧心和智识。古人将学习民族经典的方法分为四大类:目治,口治,心治,手治。这四大治学的方法,充分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功能相关,充分体现出一个“动”字,也就是要求动眼、动口、动心、动手。四动合一,启动大脑额叶区左右双侧的“布鲁卡区”。“目治”,就是动眼阅书看字;“口治”,就是动口出声朗诵经典;“心治”,就是动心印心而心领神会;“手治”,就是动手书写抄录经典文字。中国文化的学习和掌握,离不开目、口、心、手整体的综合全面运用。经典诵读中的书声朗朗而入耳,清泉潺潺而出心,通过动口而达到动心的宝贵方法,是学习和掌握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⑤我们不难看到,中国的文字语言就是同步启迪智和慧的文字语言。据BBC科技报导,英国的研究人员也发现,说汉语的人可能比说英语的人更多地使用大脑,说汉语的人在讲话时同时使用大脑两边,而说英语者只使用大脑一侧,人们讲英语时,靠近左太阳穴的左颞叶开始活跃。大脑这个区域的功能是把发音联系起来,形成单个词汇。但是,人们在说汉语时,左颞叶和右颞叶大脑功能却一起活跃。

⑥根据这一研究成果,再结合美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人类灵感在大脑中发生的区域,就在大脑额叶的中央区。当我们诵读经典时,同时启动了祖先们为我们特别设计的左右颞叶区,这一对语言的阴阳活动区同时进入活动功能状态。此时,我们所诵念的内容,如果含有较强的能量,并且能够被我们触发启动之时,那么左右颞叶区的正负极生物电,就能够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大脑额叶的深层。这种用语言启迪慧智的设计简直太完美了,令人击节赞叹!在远古时代,如果没有甚深的修之身、观之身的实践体验,也就绝对难以诞生出如此高科技的方法。

⑦不间断地诵读经典,既能刺激大脑前额质层,开慧益智,又能打开大脑的深层记忆能力。所以经典诵读不可丢。 (有删改)

( 1 )文章开头从当红的综艺节目写起,有何作用?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①而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平时几乎用不到,因此这一区域的功能极弱,在脑影像图上不易找到。

②此时,我们所诵念的内容,如果含有较强的能量,并且能够被我们触发启动之时,那么左右颞叶区的正负极生物电,就能够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大脑额叶的深层。

( 3 )根据文章内容,解释“诵读经典可以启迪慧知”的生理秘密是什么。

( 4 )请运用文中相关知识,分析早自习和语文课应大声朗读课文的原因。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梦想到成功,是执着缩了距离:善良与丑恶,是信念拉长了距离……这就是美妙得让人着迷,神奇得令人深思的“距离”。

请以“距离”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内容紧扣话题,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否则扣分。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