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下列词语在加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贮藏(zhù)屏障(zhàng)提防(dī)空穴来风(xuè) B: 琴弦(xián)褴褛(lán)蓓蕾(lěi)人才济济(jǐ) C: 蝙蝠(biān)冒然(mào)狭窄(zǎi)相形见绌(chù) D: 创伤(chuāng)笨拙(zhuō)症结(zhèng)一泄千里(xiè) |
2、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伫立zhù 迸溅bènɡ 祈祷ϥí 晕圈yùnB: 陨落sǔn 锁屑suǒ 骚乱sāo 脸颊jiá C: 擦拭shì 摒弃(pínɡ) 轻蔑miè 颓唐tuí D: 轮廓kuò 粗犷(kuànɡ) 踌躇chú 轨道guǐ |
3、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而在那个阶段的社会,人民是什么?是无知。宗教是什么?是不宽容。B: 赵小桢还在往下念,还是那样软绵绵,奶声奶气的。“不是这样的!”京京终于叫出来。 C: 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 D: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
4、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般而言,身体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平时注重锻炼。(在“注重锻炼”前加上“是否”) B: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删去“再”前面的“不”) C: 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删去“因为”) D: 他像一支蜡烛,虽然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把“虽然”改为“既然”) |
5、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陨(shǔn)落 狼藉(jí) 懵(měng)懂 喋(dié)喋不休B: 鄙(bǐ)视 簌(sù)簌 擦拭(shì) 热泪盈(yíng)眶 C: 轻蔑(miè) 奔丧(sàng) 颓(tuí)唐 孤苦伶仃(língdīng) D: 出没(mò) 蹒跚(shān) 讪(xiàn)笑 令人心颤(chàn) |
6、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 ; ; 。 。 ; 。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 ②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③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⑤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⑥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A: ②⑤④③⑥① B: ⑤③④②⑥① C: ③⑥①④⑤② D: ①④③②⑥⑤ |
7、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刹车/刹那 肖像/惟妙惟肖 息事宁人/ 宁缺勿滥 B: 忖度/纣王 诧异/姹紫嫣红 相形见绌/咄咄逼人 C: 贝壳/躯壳 抹去/拐弯抹角 丢三落四/落花流水 D: 涟漪/绮丽 贬义/针砭时弊 谆谆教诲/韬光养晦 |
8、 | 下面语段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于要保持对自然的_________:敬畏自然,遵循规律;人与人的和谐在于人要有一种_________的心态:待长辈_________、待平辈_________、对晚辈谦逊,心胸似海,志存高远。 A: 谦卑 谦和 谦让 谦恭B: 谦让 谦恭 谦卑 谦和 C: 谦卑 谦和 谦恭 谦让 D: 谦恭 谦让 谦和 谦卑 |
9、 | 下列各项中,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情感。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与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做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10、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老师把这次艺术节活动的具体详情告诉了大家。B: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班级网页的工作。 C: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D: 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
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下列题目。 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 1 )用“ ∕ ”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标两处)。人 不 堪 其 忧,回 也 不 改 其 乐。 ( 2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 ②曲肱而枕之 肱:________ ③非志无以成学 志:________ ④年与时驰 驰:________ ( 3 )与“夫君子之行”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下车引之 B: 曲肱而枕之 C: 不毛之地 D: 而二两狼之并驱如故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 5 )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 “志”和“学”,结合两篇文章,谈谈你获得了哪些启发。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人雀之战与麻雀纪念碑
①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曾经开展了消灭麻雀的群众运动.麻雀与苍蝇、蚊子和老鼠一齐列入了“四害”之列。于是一夜之间,全国上下掀起了消灭麻雀的“大行动”。从城市到乡村,小小的麻雀成了人类捕杀的对象。一时间,各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枪声震耳、弹弓飞舞、毒饵满地,麻雀成了人们手下的“冤鬼”,这便是我国的“人与麻雀之战”。
②其实,麻雀与其它鸟类一样是捕捉农作物害虫的能手。虽然有时也偷食作物籽实,但更多的捕食作物害虫。一只麻雀每天要捕食60多只害虫,实是保护作物生长的有益鸟类。
③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例如在美国波士顿,就耸立着一座奇怪的纪念碑—麻雀纪念碑。原来在1860年前,这里并没有麻雀,农作物经常遭受虫害。为了抑制这些害虫,有人特意从欧洲引进了麻雀,由于麻雀繁殖很快,数量很快多了起来,在整个夏季吃掉了成千上万的农作物害虫而保护了庄稼,使波士顿的农业获得了大丰收。当地政府和农民为了感谢这些小东西,特地为麻雀建立了这座纪念碑。
④但是也有的人在做完全相反地蠢事,例如,上世纪70年代有一位名人种了几亩小麦试验田,为了防止鸟儿偷吃麦粒,就用尼龙网把整个试验田罩了起来。结果,鸟是防止了,小麦害虫却大量繁殖起来。有人在草原上播种牧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草地罩起来,不久草长出来了,同时害虫也大量繁殖起来,嫩绿的叶子全被害虫吃光了。相反,没有罩住的草地,牧草生长却十分旺盛。原来有一条作物(或牧草) →害虫→鸟类的食物链,保证了作物(牧草)的稳定生长。“网”的存在切断了“鸟”这个重要的食物链环节。当然,害虫便无限制的繁殖起来。
⑤值得提醒大家的是,近年来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一些人吃腻了肉、蛋、奶,想吃点野味来换换口味,于是开始大量捕杀麻雀、青蛙。奉劝各位“口下留命”!不要再做“自毁田园”的傻事了!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后面小题。
心中的芦苇
①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
②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A( 摇撼 摇动 摇曳 ),蓬蓬勃勃 。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凝重的黑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③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成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稿的少年水手采兰拮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④ 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⑤易水之滨,悲凉的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飙。汩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奸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⑥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 B(消失 弥散 弥漫)。 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芦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暖暖的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久悠悠的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子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苇、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⑦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⑧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有人说,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足它;也有人说,伸出我们的手来,五个手指长短不一,贡献也不一样。
看了上述文字,你有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