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菏泽市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清丽的写景小品文,描绘了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富春江雄起秀丽的景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闲适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渴望为人所赏识干一番大事业的愿望。
B: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却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度,他的代表作为巨著《战争与和平》以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C: 宋濂在《马说》综激励我们读书要“勤且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D: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浪之歌》中运用拟人、比喻手法抒写了他对自己祖国的深切思恋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2、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 “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C: 她认真地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D: 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
3、下列关于《寂静的春天》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研究鱼类和野生资源的海洋生物学家。
B: 该书对人类环保事业产生重要影响,卡森是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
C: 过分使用杀虫剂会制造“死亡之河”,长期缓慢的危害反而是最好的结果。
D: 作者在书中较多使用科学专业术语,是为了证明科学一定会战胜自然这一现实。
4、

下列加线字读音和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鄙(yí) (xī)动 遐想 不计其数
B: 寒(jīn) (píng)气 徜徉 事在必行
C: (è)然 (miǎo)小 屏蔽 耐人寻味
D: (zhù)蓄 (chī)笑 惘然 沁人心脾
5、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下列答案正确的一项是( )
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中则正,满则覆”,____ ,____ ,____ ,____ 。方方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一角,留出一点缺憾,意思就是不能过满,过满就走向反面了。
①它的审美趣味在于“整”和“缺” ②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③中国建筑不过分追求完美 ④同样也反映在建筑上

A: ②④①③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④①
D: ③②①④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B: 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C: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仔细调查,认真研究,不可掉以轻心。
D: 贫困户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但略显单调,如果再给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7、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B: 表,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分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D: 汉语中常用“桑梓”指代故乡,“烽烟”指代战争,“桃李”指代学生,“手足”指代兄弟。
8、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看了小沈阳的幽默搞笑的表演后,他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
B: 她们时而栩栩如生地介绍景点,时而浅吟一曲扬州小调《杨柳青》。
C: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D: 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9、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日,香港廉政公署拘捕了一家承包商的两名高层人员,怀疑他们是否涉嫌贪污。(删去“是否”)
B: 5月23日,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最大下潜深度4811米以上,潜航员在水中停留约9小时左右。(删去“以上”)
C: 李斌说,如果台湾民进党当局真正念及台湾同胞的健康福祉,蔡英文就应当回到“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来,这才是造福于民的人间正道。(删除“蔡英文”)
D: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连接瓯江两岸,是世界上首座“三塔四跨”的悬索桥,是目前世界上技术难度最大、建造工艺最为复杂。(在“复杂”后加上“的桥梁”)
10、

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

A: 张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垂询。”
B: 凡作文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本组委会将惠赠《哈里波特》一套。
C: 我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意见:
D: 您的总结报告后半部分要由我完成,我才不做这种狗尾续貂的事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 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1 )本诗中,诗人将祖国和澳门分别比喻为什么?
( 2 )全诗以第一人称“我”作为抒情主体,以第二人称“你”作为抒情客体,其效果是什么?
( 3 )如何理解诗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 4 )全诗的最后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夸父的巨人。他看见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接着就是漫长的黑夜,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阳才又从东方升起。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 1 )夸父的志向是什么?

( 2 )你觉得夸父身上的哪些精神令人佩服?请打上“√”。

①乐于奉献() ②勇于牺牲() ③自强不息() ④向往光明()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列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回家

龙应台

①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放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

②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

③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

④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说:“我不认得这里,我要回家。”

⑤我在一旁小声提醒哥哥:“快走,火车要开了,而且还要过海关。”

⑥这时一大步跨前对妈妈说:“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

⑦妈妈也不看他,眼睛盯着磨石地面,半妥协、半威胁地回答:“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她开步走了。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⑧陪她在乡下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着碎步戚戚低头走路,我说:“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的手,不会跌倒的。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向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势,“你看,脚大大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她真的把脚大跨出去,但是没走几步,又戚戚低头走起碎步来。

⑨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弟弟在电话里解释:“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

⑩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霎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我指着墙上一整排学士照、博士照,说:“都是你儿女的照片,那当然是你家喽。”

⑪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看过去。半晌,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

⑫还没开灯,她就立在那白墙边,像一个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说:“……不认得了。”大武山上最后一道微光,越过渺茫从窗帘的缝里射进来,刚好映出了她灰白的头发。

⑬火车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键,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⑭因为是晚班车,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头假寐,陷入沉静,让火车往前行驶的轰隆巨响决定了一切。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她看看前方,一纵列座位伸向模糊的远处。她转过身来看往后方,列车的门紧紧关着,看不见门后头的深浅。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只有动荡不安的光,忽明忽灭、时强时弱,随着火车奔驰的速度像闪电一样射进来。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里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⑮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

⑯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段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

⑰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 2 )文章第⑫段划线句子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划线的句子的表达作用。
( 4 )结合文章,说说你对文章结尾“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的理解。
( 5 )下面两段都是描写“背影”的文字,比较它们在内容与情感上有何不同。

(甲)从后面看地,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讲,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阅读

橘子

(日本)芥川龙之介

①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朝窗外一看,昏暗的站台上,也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急,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

②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

③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

④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进入隧道的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火车在倒着开似的,同时,近乎机械地浏览着这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正在隧道里穿行着的火车,以及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⑤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暮色苍茫之中,只有两旁山脊上的枯草清晰可辨,此刻直逼到窗前,可见火车就要开到隧道口了。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生着气,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噎一声落了下来。一股浓黑的空气,好像把煤烟融化了似的,忽然间变成令人窒息的烟屑,从方形的窗洞滚滚地涌进车厢。我简直来不及用手绢蒙住脸,本来就在闹嗓子,这时喷了一脸的烟,咳嗽得连气儿都喘不上来了。姑娘却对我毫不介意,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的鬓发。

⑥一会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桔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⑦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橘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郑重地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 1 )简要梳理小说中“我”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等开车时,“我”百无聊赖。——①________,________。——看报纸打发时间时,“我”心灰意冷。——②________,________。——看到姑娘扔橘子后,“我”变得喜悦振奋。

( 2 )小说的第③段和第⑦段都描写了姑娘的外貌,联系上下文谈谈它们的作用。
( 3 )品读第④段划线句子,联系上下文,你读出当时“我”怎样的思想情感?

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

( 4 )小说结尾,“我”为什么能“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这个结尾之于我们,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你以“长大的感觉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