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上栗县福田镇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xūn) 基(diàn) 为人知(xiān)
B: 头(shū) 果(shuò) 而不舍(qì)
C: 序(zhì) 金(xīn) 深痛绝(wù)
D: 对(xiào) 草(shuài) 妇皆知(rú)
2、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意思是: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也反映出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
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这里孔子认为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C: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他自己。
D: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在孔子眼中,修身和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别人不了解,并不影响一个有修为的人的心境,这只有君子才能做到。
3、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名篇,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B: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C: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也记录了一些儿童的智慧修养故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两则。
D: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4、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进入初三,繁的作业有时会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但如果你心无旁、孜孜不倦地学习,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之中,化苦为乐,以气冲牛之势“披荆斩”,那么你一定能够乘长风,破巨浪,迎来美好绚烂的明天。


A: rǒng wù dǒu jí
B: chén máo dòu jì
C: chén máo dǒu cì
D: rǒng wù dòu cí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B: “唯无瑕者可以戮人,唯自净者可以净人。”这次中纪委清除“内鬼”,被视为向自我“开刀”“刮骨疗毒”。
C: 由新加坡妇女艺术协会主办,“春风满苍城新加坡展2014”,展出香港苍城画会、苍城画院同人共34名画家的58件作品。
D: 中国国家主席15日表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为真实/绝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谁都从它发现自己/或是最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因为自己美

②有人躲避它

③有人喜欢它

④因为它直率

⑤恨不得把它打碎

⑥甚至有的人


A: ②④③①⑥⑤
B: ③①②④⑥⑤
C: ①③④②⑥⑤
D: ③①④②⑥⑤
7、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死而后(停止) 家喻户(知道) 但微之(指下巴)
B: 无及此(空闲) 可可泣(颂扬) 扑朔迷离(眯着眼)
C: 警报起(屡次) 心不在(这里) 刮目相待(擦擦眼)
D: 着身子(弯曲) 仰之高(更加) 乎不同(差得远)
8、下列划线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从流飘荡
B: 任意东西
C: 互相轩邈
D: 天下独绝
9、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年是奥运年,各种赛事鳞次栉比 , 令人目不暇接。
B: 知悉家中老母身体健康,心中稍安。此地诸事告罄 , 即刻回乡探望。
C: 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
D: 军人沈星勇救落水少年壮烈牺牲,英雄壮举可歌可泣 , 传遍大江南北。
10、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栖息(qī) 瑰丽(guī) 手不释卷(shì)
B: 和睦(mù) 温馨(xīn) 娓娓动听(wěi)
C: 造诣(zhǐ) 停泊(bó) 可歌可泣(lì)
D: 宁可(nìng) 娴熟(xián) 惟妙惟肖(xiào)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歌鉴赏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1 )诗歌前两句中“送”、“动”字用得很巧妙,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
( 2 )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有什么联系?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 (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

( 1 )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朕 不 与 迁 官

( 2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帝嫌其人 ②良久不 ③帝怒形于

( 3 )与例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刑惩恶

A: 皆美于徐公。
B: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诚宜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
D: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帝竟从其请。

( 5 )课文《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酒婆(有改动)

冯骥才

①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②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③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④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竞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⑤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⑥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⑦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⑧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⑨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饯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帐。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竞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 1 )第③段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酒婆怎样的特点?

( 2 )小说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的作用是什么?

( 3 )“首善街”的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以“首善”称之?

( 4 )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通读全文,说说此句的作用。

阅读《梦幻又危险的海雾》,完成下列各题。

梦幻又危险的海雾

秦听

①宁静的海面上笼罩着一层薄纱,若隐若现的船只随着海浪起伏,船只上的人们遥望夜空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星空与月亮……你一定觉得这样的画面非常美好静谧。但画面的主角之一——海雾,正是我们要讲的一种海洋灾害性天气过程。

②尽管你不想把这“烟笼寒水月笼沙”的诗意与灾害这样的字眼儿放在一起,但事实上,海雾的确是一种海洋灾害性天气,它在全球大部分海域频繁地发生,一旦出现海雾,海上的目标则很容易被遮掩,在船只往来密集的海域,极有可能发生船只偏航与相互碰撞的事故,在岛屿附近还有可能发生船只触礁沉没这样的海难。

③世界上有许多重大海难与海雾有关,例如英国轮船公司的“埃及”号邮船,在1922年5月22日从伦敦开往印度孟买的航线中,遭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突发性海雾过程,因视线受海雾影响,与法国破冰船“西娜”号相撞沉默,沉船导致游客和船员共86人遇难,连带船上的大量货物一同沉入海底。这次海难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也提醒大家在海雾天气驾驶船只时务必更加慎重。据全球海上事故统计,“能见度差”在海上事故原因中占很大比例。

④那么,海雾是怎么形成的呢?

⑤首先说说海雾的定义。海雾是指海上的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我们都知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凝结(气体遇冷变成液体)或者凝华(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海雾就是和水汽凝结(华)有关的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使得近海绵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热力条件下发生凝结(华)冷却,空气中的水汽变成悬浮在近海面空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这就形成了像薄纱一样遮住航船视线的海雾。根据水汽冷却方式的不同,或形成海雾的天气条件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海雾分为不同的类型,因此,海雾拥有一个相当庞大且复杂的家族。

⑥最为常见的海雾是平流雾,它是湿空气流经较为寒冷的海面时遇冷发生凝结(华)所形成的海雾,发生范围相对较小,维持的时间也较短,经常发生在秋冬季节的海面上,或者是浮冰不太密集的极地大洋上。

⑦海面上还有一种特殊的雾,叫做辐射雾,这种海雾一般出现在南北极的密集浮冰区域或北极的冰盖上,通常是由于冰面上强烈的辐射冷却作用,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辐射雾一般出现在日出之前,日出以后这种冷却随即被破坏,辐射雾也就逐渐消散了。

⑧为了可能将海雾对海上航船造成的干扰降低,事先的预测预报就十分重要了。海雾的预报可以通过天气学的手段,综合考虑各种能够引起海雾的因素及大气环流场的特征来进行,但由于海雾的形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与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对海雾的预报也具有复杂性,比如由于海上的观测条件稀缺,很多区域性海雾过程缺乏观测数据来支持预报;又比如海雾生成的原因较多,如果采用气象数值模式进行预报,又很难用一种数值模式模拟复杂的海雾生成过程。因此,现有的海雾预报方法比较综合,是运用天气学方法并结合数值预报,再结合历史数据的分析。但即便如此,也尚无法将海雾预报得精准不差。

目前,这仍是一个有待攻克的气象难题。

( 1 )文中介绍了哪两种海雾?
( 2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例如英国轮船公司的“埃及”号邮船,在1922年5月22日从伦敦开往印度孟买的航线中,遭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突发性海雾过程,因视线受海雾影响,与法国破冰船“西娜”号相撞沉没,沉船导致旅客和船员共86人遇难,连带船上的大量货物一同沉入海底。(________)(________)

(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海雾的形成原因。
( 4 )下面这段话放在文中哪一段比较恰当?为什么?

1993年的5月2日,我国科学考察船“向阳红16”号因舟山附近海域的海雾灾害与塞浦路斯的3.8万吨级“银角”号油轮相撞而沉入大海,造成3人死亡和无法估量的国家财产和资料的损失。

四、写作(分值:60分)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请以“美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二:请以“ 在心间流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半命题作文要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如亲情、快乐、泪水等),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文章不少于600字,严禁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