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即将在南京举办的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注重培养大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B: 为了避免交通道路不拥挤,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C: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 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
2、 | 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B: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C: 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D: 吴儿善泅者/数百 |
3、 | 下列文学常识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温庭筠——唐代花间派作家——《望江南》 C: 傅雷——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家书》 D: 梁启超——中国古代维新派代表——《饮冰室合集》 |
4、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气魄pò 彷徨páng 澎湃bài 鲜为人知xiǎnB: 哺育bǔ 山巅diān 选聘pìn 潜心贯注qiǎn C: 屏障píng 迭起dié 抹杀mǒ 妇孺皆知rú D: 校对jiào 殷红yān 深宵xiāo 九曲连环qǔ |
5、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惩戒(chéng) 推崇(chǒng) 取缔(tì) 锐不可当(dāng) B: 哀悼(dào) 归省(shěng) 两栖(qī) 深恶痛疾(è) C: 星宿(xiù) 镌刻(juān) 挣脱(zhèng) 前仆后继(pū) D: 顷刻(qīng) 汲取(xī) 倔强(jué) 拈轻怕重(zhān)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 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C: 如果再不有效进行治沙护理工作,这里的绿洲也将会变成不毛之地。 D: 迎面走来了一群俏姑娘和帅小伙,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给人十分阳光的感觉。 |
7、 | 《骆驼祥子》中谁让祥子买车“吃车份”、做小买卖的生意,他不屑一顾。( ) B: 李太太 C: 虎妞 D: 张太太 |
8、 | 选出下列词语中读音有错的一项 ( ) B: 沁(qìn)园 春禁锢(gù) 吹毛求疵(cī) C: 留滞(zhì) 朦胧(móng lóng) 媚(méi)上欺下 D: 亵渎(xiè dú) 佝偻(gōu lóu) 锲(qiè)而不舍 |
9、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答谢中书书》题目中后一个“书”指一种文体,与之类似的有吴均《与朱元思书》。 B: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左传》《礼记》《周易》《春秋》。 C: 《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D: 唐代诗人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主要作品是山水诗,苏轼称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10、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láo) 骈(pián) 进 陨(yǔn)落 恣(zì)睢B: 煞(shā)白 繁衍(yǎn) 藻(zhǎo)饰 拮(jié)据 C: 狡黠(xiá) 抽噎(yē) 脚踝(huái) 瑟(sè)索 D: 嗤(cī)笑 谮(zhèn)害 商酌(zhuó) 腆(diǎn)着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___游张园 (南宋)戴复古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 1 )下列古诗体裁与本诗不同的一项是( )A: 《次北固山下》 B: 《江南逢李龟年》 C: 《秋词》 D: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2 )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表明季节的词,将题目补充完整。( ) A: 初春 B: 初夏 C: 夏末 D: 初秋 ( 3 )你认为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郁离子 若石隐于冥山①之阴,有虎恒以窥其藩②。若石帅其人③昼夜警:日出而殷钲④,日入而燎辉⑤,宵则振铎⑥以望,植棘树墉⑦,坎山谷⑧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弛其机⑨,墙坏而不葺。无何,有貙⑩逐麋来,止其之隈⑪,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貙也,斥之不走,投之以块,貙人立而爪之毙。 ——节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冥山:作者虚构的山名。②藩:篱笆。③帅其人:率领他家里的人。帅,同“率”。④殷钲:敲击金属器物。钲,古乐器,似钟。⑤燎辉:燃起火把。⑥振铎:敲击金属器物。⑦树墉:筑墙。⑧挖深沟。⑨弛其机:放松弓弩。⑩貙(chū):一种比狸稍大而的野兽。⑪隈:墙角落。 ( 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________ ②征于色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3 )(甲)文开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4 )(乙)文中若石的悲剧印证了(甲)文中的什么观点? |
爷爷的金色田野
杨汉立
①爷爷坐在田头,一支喇叭筒在唇间“吧嗒”一声,芬芳自唇边漫过田野,漫过整个季节。水稻早已闻惯了这种香气,田野早已闻惯了这种香气,村庄也是如此。其实,这香气已经不是烟草的味道,是爷爷的气味,是从爷爷体内散发出来的东西。自春天播种开始,爷爷就天天穿行在村庄之中、田野之中和水稻之中,爷爷像村庄和田野的孩子,水稻像 ,那么亲切,那么温馨,谁也离不开谁。
②用力一吸,爷爷觉得田野好香、村庄好香。这种香味是稻子邀约泥土的香味,和着老木屋的香味和饭菜的香味。爷爷看到了一些香气的河流,那桂花流出一些河流,那稻子流出一些河流,小溪、青山、草木、饭菜都流出一些河流。这些河流流过田野、流到云端。在田野,香气跟着他;进村庄,香气跟着他;进了房间,香气还是跟着他;吃饭时,香气更是跟着他。所以,爷爷觉得这复合的诱人芳香总在饭桌上回荡,一日三餐如此,日日如此。爷爷觉得这乡村的香气,滋养着他的生命,成为了他的灵魂,他注定离不开这个村寨,因为他离不开这种气味。
③在爷爷慈祥的目光中,水稻腼腆地低下头,笨拙却温柔地轻轻摆动身子,把柔情悄悄地变成一股浪,淹没爷爷,淹没田野,淹没村庄,甚至要把已经很蓝的天空再洗一洗;鸟群飞过上空,把一些弧线交给天空和田野、村庄的目光,交给爷爷和水稻的遐想,歌声一滴一滴坠落,让壮实的谷粒更加饱满,让金黄的稻田更加闪亮。一瞬间,田野铺上了黄金。
④爷爷的汗珠滴入泥土,缓缓进入根须,涌上茎秆、稻叶、谷穗,整个田野在涌动,像亿万把扇子在扇动,扇起阵阵香风。太阳更加兴奋,把这大片大片金黄的田野照得更亮了。
⑤乡村的秋天就是唐朝,唐朝极为任性地喜欢盛大,喜欢热闹,喜欢肥厚。一株株水稻身怀六甲,身体越来越丰腴,她们以杨贵妃为标准,以胖为美,一个个展示着肥硕的身姿。她们是秋天放牧的羊群,为了争食秋天的阳光,都急着往前挤,一株与另一株挤,一行与另一行挤,一列与另一列挤,一丘与另一丘挤。
⑥行走在秋色中,爷爷看见这么多金色的稻子在风中轻轻地摆动,像是抖开往昔挥洒的汗珠。汗水和阳光是一天天沉积起来的,沉积多了就泛光,先是泛绿,越来越绿,绿得胀满,胀得田野装载不下。然后泛黄,越来越黄,直到比黄金还诱人,直到分不清是阳光染黄了稻谷,还是稻谷染黄了阳光。
⑦直到那天,父亲把整个季节卷成一支喇叭,在一个响晴中吹响了号角,引我们兄弟,去收取田野里的金黄。爷爷不甘示弱,拍打了好一阵子腰腿,不理会我们要他休息的劝告,踏入稻田。此刻,乡村开始沸腾,嘭嘭作响的打稻谷声,在田野里此起彼伏。
⑧母亲的饭香远远飘来,弥漫整个田野。桂花香也邀约了稻谷香和泥土香,与饭香会师,释放一年的积蓄,把乡村灌醉。母亲一句声音拖得长长的呼喊“吃饭啦——”,把我们呼唤得格外饥饿,似乎可以吃下一整份鼎罐饭,可以吃下整个田野,可以吃下整个秋季。
⑨在饥肠辘辘却又满怀醉意中,伫立在秋色里,于是便有一些种子在心里悄悄生根、发芽、猛长。我的心田有了四季轮回,其中的秋天也一定会有属于我的金黄的田野。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1月04日24版)
( 1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爷爷的金黄田野”的妙处。故乡在远方
曹文轩
①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讲,故乡在情感指涉上其实是约等于乡土的。乡土并非仅指一方水土,更重要的是这方水土所养育出的精神和情怀。乡土乡情,童年童趣,写人纪事,抚今忆昔,乡土甚至可以看作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学贯穿始终的基调。董华的《大地知道你的童年》,正是一本充满故乡味道的散文集。全书九个单元,一百五十篇短章。山川河流、花鸟虫鱼,这些家乡奇妙的自然景观让人流连忘返;乡风习俗、世情百态,这些故乡独特的风土人情,让我这个旅居北方多年的南方人也增长了不少的见闻。
②汪曾祺每当写到故乡时总会说“我们那个地方”,他像孩子熟悉母亲一般熟稔那个地方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种风景,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但是风土人情,写得有趣不足为奇,写得有情绝非易事。天南海北,风情各异,找出一两处此处独有而别处难寻的景致和特色来渲染一番并不高明,高明的是写出这方水土的人情。正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让人记住的远远不是沱江两岸高高的吊脚楼,不是硕果累累的桃园,不是漂泊不定的渡船,而是那的风景中生活着的人,他们用或良善或狡黠的姿态应对着生活的一切,他们呈现出卑微而又坚韧勉力活着的状态。《大地知道你的童年》写顽劣的孩童,斗草捉虫,爬树下河,偷瓜摸蛋,打泥仗捉迷藏,正月十五散花灯,追忆童年的背后,却让人感受到“那个地方”生活着的人对泥土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万物的悲悯。还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逝者如斯夫的忧伤,因为年华老去,记忆中的故乡终究还是成了一代人回不去的遗憾。
③我料想董华在写作这本书时一定是愉悦和享受的,正如我在阅读时感受到的愉悦和享受一般,读着读着,就会让人忘却钢筋水泥般的城市,逃离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到远方的故乡。那个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漫无目的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五光十色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映照着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生活虽然贫瘠,但是童年的乐趣却很丰盛,欢愉的阳光照进成年人疲倦而繁琐的生活,于是大千世界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
④所以,我时常感恩文学,感恩那个记忆中早已远去的故乡,那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即使我不再写童年的乡村故事,那样的情怀却能奇迹般地使得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鲜活得几乎触手可及。童年虽然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故乡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却永无止境,早已成为我们创作时的血液和命脉,时时生长,历久弥新。
⑤《大地知道你的童年》让我感动的还有对于乡土情怀的传承,乡土社会凝结的基础除了土地,就是情感,而这种情感除了血脉亲情联系之外,就是乡情、邻里之情,进而生成对于天地、自然、人世的态度和相应的礼节。书中那个可爱机灵的叫董为的小男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爷爷的教导下,离开都市,回归乡村,感受自然,拥抱自然,在和睦淳朴的乡间活泼自在地生长着。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与他同龄的孩子相比,董为的童年幸福丰盛得近乎奢侈,这一切都是他爷爷用心良苦的馈赠,而我相信这份生命中珍贵的馈赠一定会让人在以后的人生中大放异彩。
⑥现代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是去乡村化,城市无边无尽的扩张,乡村不断被蚕食,同时萎缩和流失的还有乡土的情怀。我有时不免感慨现在孩子的辛苦,生活上虽然衣食无忧,却要在繁重的学业间隙穿梭各大辅导培训班,仅有的闲暇时光也早已被手机电视电脑等占据,即使于乡村留守的孩子们而言,恐怕也早已失去到大自然中找寻乐趣的兴致抑或也没有那样未开发的自然等着他们去开拓。正如董华在书中所言,“对于泥土和泥土里生长的东西,他们还有很多不懂;因为失去了懂得的机会”,童年生活贫乏得近乎可怜,对自然的认识几乎全是从书本上得来,更遑论乡土情怀。这样的童年幸福感大约是要大打折扣的。
⑦故乡是一个人成长的精神底色。我始终觉得一个心中有故乡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宽厚而温暖的,而他呈现出的文字也是浸润了他故乡的水汽和色彩。因为他漂泊游荡的灵魂终有归属。
(作者:曹文轩,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此文为《大地知道你的童年》一书序言,有删改)
( 1 )文章第①段作者说董华的《大地知道你的童年》是一本“充满故乡味道的散文集”,“故乡味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