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里的杰作! ②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 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④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 A: ⑤②③④①B: ③⑤①②④ C: ③②④⑤① D: ⑤①③②④ |
2、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辈(xíng)絮叨(xù)船橹(lǔ)蹉跎(cuō) B: 怠慢(dài)烙印(lào)家眷(juàn)伛偻(lǒu) C: 凫水(fú)旺相(xiāng) 屹立(yì) 潺潺(chán) D: 竹篙(gāo)晌午(shǎng)松懈(xiè) 舀水(yǎo) |
3、 |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这座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途径城市,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B: 在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沮丧的低下了头。 C: 共产党人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什么都好,别人什么都不好。 D: 他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情的经过一无所知,你们就不要再逼他了。 |
4、 | 下列句中加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则广告把没有橘子汁的早餐比作没有阳光的日子,新颖独特,别具匠心。 B: 每个名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C: 班主任今天穿着一身崭新的衣裤,在教室里招摇过市 , 非常漂亮。 D: 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 , 别有一番风味。 |
5、 | 下列划线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迹罕至(足迹,脚印) 群山纠纷(争执的事物) 无耻谰语(没有根据的) B: 问女何所忆(回忆) 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风悲日曛(昏黄) C: 人声鼎沸(水开) 锲而不舍(刻) 兀兀穷年(穷苦的样子) D: 赏赐百千强(强壮) 仰之弥高(更加) 警报迭起(屡次) |
6、 | 请选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 ) A: 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讨论,意见纷纭,对此我真的有点莫衷一是。 B: 美国高举贸易战的大棒,损人而且不利己,只会让自己的经济一泻千里。 C: 耳聋——这可怕的疾病,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将贝多芬牢牢困住。 D: 好的作家就是这样,无论是描摹人物还是针砭时弊,都能做到惟妙惟肖。 |
7、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愿意在相向而行的前提下增加自美进口贸易量,推动中美经济的共同发展。 B: 晚会上,梧州市粤剧名家潘楚华将成名作《女驸马》唱得字正腔圆,令观众刮目相看。 C: 《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备受国人追捧。 D: 梧州市市树六旺树,树形美观,四季常绿,它的大量栽种,将使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
8、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矜持 安谧 虚无缥缈 分到扬镳B: 兀自 逶迤 阴谋诡计 咄咄逼人 C: 招徕 喧器 破旧不堪 茅塞顿开 D: 潸然 肆虐 脍炙人口 拈轻怕重 |
9、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B: 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服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要各司其职。 C: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济济一堂 , 尽情地谈笑。 D: 他性格孤傲,常常妄自菲薄 , 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
10、 | 下面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个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影响了历史的发展。 B: 在世界已进入电子货币时代的当下,电子货币对传统铸币税的冲击是不可理喻的。 C: 《傅雷家书》是经典的教子之作,有人模仿这种书信体,写出的文章却味同嚼蜡。 D: 曹雪芹对诗词典故的运用信手拈来 , 天衣无缝,主要在于他有记诵经典的“童子功”。 |
阅读下词,回答问题。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1 )“芳草无情”中的“芳草”指什么?( 2 )本词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
阅读《宋仁宗忍饿》一文,完成后面题目。 ①语近臣曰 ________ ②比闻禁中每有索取 ________ ③诚恐自此逐夜宰杀 ________ ④岁月之久 ________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夕之馁 A: 石青糁之(《核舟记》)B: 纸灰之类(《活板》) C: 千里之能(《马说》) D: 何陋之有(《陋室铭》) (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诚 恐 自 此 逐 夜 宰 杀( 4 )从“宋仁宗人忍饿”这个故事中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常想一二
陈鲁民
晋人羊祜(hù)说过:“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他这话还真不是无病呻吟。他立志伐吴,统一天下,建不世之功,可总是不能如意。先是碰上一个硬对手陆抗,让他无计可施;好不容易等到陆抗病死了,他正准备出兵,晋武帝又听信贾充谗言,不愿动武,错过伐吴最好时机;又过了几年,晋武帝终于想明白了,要大动干戈了,羊祜已老得走不动了,不由得发出这千秋遗憾。
宋人辛弃疾也有同感:“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辛弃疾立志抗金,收复失地,但南宋朝廷一帮主和反战君臣,百般阻挠,处处掣肘,让他空有一腔报国志,在等待与无奈中,慢慢老去,加上孩子也不争气,让他很是失望。一生坎坷,壮志难酬,他只有寄情于诗词曲赋中,发发英雄牢骚,出出豪壮怨气。好在“无心插柳柳成荫”,他的牢骚怨气竟也有“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气势,无意中又成了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的标本。
扪心自问,我们多是些平常人,没有羊祜、辛弃疾那么大的襟怀和抱负,不如意的层次也没他们那么高,但遇到的不如意事却一点不比他们少,虽然都是些家长里短,庸常小事,鸡虫得失,小悲小伤,也常让我们心情郁闷,无法排遣。
其实,细想起来,有很多不如意事都是自找的,譬如,刻意去争一些不该争或意思不大的东西,争位置,争职称,争荣誉,争排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老是和这个比和那个比,结果越比越不如意;或各种欲望太强,结果力不从心,自寻烦恼。那么,我们不妨适当放弃一些身外之物,减一减太盛的名利之心,不如意事自然就会减少。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少想不如意事,多想如意的事,这是民国元老于右任的人生态度。他曾写过这样一副著名对联:“少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既然“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的大趋势基本无法改变,那何妨索性忘掉或少思那不顺心的“八九”,多想想让人高兴的“一二”。这可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不是鸵鸟的埋头战术,而是达观者的生活态度。
比如说吧,是楚霸王,你就应常想破釜沉舟,少思霸王别姬;关老爷呢,该常想过五关斩六将,少思走麦城;曹孟德就应常想官渡大捷,少思赤壁惨败;李后主呢,要常想“凤阁龙楼连霄汉”,少思“最是仓皇辞庙日”;孟进士呢,该常想“春风得意马蹄疾”,少思“昔日龌龊不足夸”;东坡先生,则宜常想“千里共婵娟”,少思“高处不胜寒”;清照女士,当多想“应是绿肥红瘦”,少思“凄凄惨惨戚戚”;拿破仑元帅呢,应常想奥斯特里茨战役,少思那不幸的滑铁卢。总之,要多想“金榜题名”的高兴事,少思那“将军被擒”的倒霉事。
不过,“少思八九,常想一二”,也要讲个辩证法,把握好一个度。“常想一二”是为了调整情绪,保持乐观,但绝不能躺在“一二”上睡大觉,自我麻醉,感觉良好,而要积极开拓“一二”的领域,挖掘新的“一二”出来。“少思八九”也不等于不思,一点不思那就成了没肝没肺的糊涂虫,而是要少思、精思加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在精思中悟出人生真谛,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 1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文章开篇为什么要列举晋人羊祜和宋人辛弃疾的事例?( 3 )针对平常人不如意时心情郁闷的情况,作者谈到哪两种排遣的方法?( 4 )文章最后一段能删掉吗?为什么?( 5 )请结合丰富的课内外积累,谈谈你理解的“常想一二”。(80字左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做人要大气/郭军平
①有一句话这样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但是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是啊,拥有一个广阔的胸怀何以不能成就成功的人生。纵观历史的星空,那些闪耀着熠熠光芒的历史名人们何以不是以自己广阔的胸怀容纳来自不同领域的异见,他们胸怀天下,胸怀事业,无论在做人还是在做事方面都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虚心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声音,才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才能进一步促进自己完善和进步。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新,人们的知识视野在不断地扩大。一个人,倘若夜郎自大,坐井观天,盲目地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往往只会自取其辱。先哲荀子曾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一个人,只有面对广阔的生活,才能感到自己的渺小;也才能知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③故树立大胸怀,是做人大气的基础。要树立大胸怀,就要树立大理想,大目标,这样才会有大境界。一般而言,一个人的心胸不广,是理想不远,目标不高。由于理想不远,目标不高,人的眼光着眼点就短,心胸就窄;眼光短了,心胸窄了,内心的境界就不高。这样不同的建议和批评就容易难以接受。即使是一般的小事情也会耿耿于怀,蜗牛角上争长短。
④心胸要算狭窄的著名的莫过于三国时期的周瑜,《三国演义》上有一段精彩的三气周瑜的戏,在多次与诸葛亮的较量中周瑜最终吐血而亡,成为后人们嘲笑的气量狭小的典范。而在这一点上,与周瑜相比,司马懿就要大气的多。老子常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三国鼎立斗智斗勇的长期逐鹿天下的战争中,诸葛亮与周瑜斗法,与魏国司马懿斗法,周瑜不敌而亡。而司马懿却不是周瑜这样的气量,作为敌手,司马懿老谋深算,他知道自己用兵打仗智谋不如诸葛亮,就干脆装熊,在蜀兵侮辱谩骂声里死活都不出兵,以相持来拖垮诸葛亮。在这一点上,论司马懿的气度显然要比周瑜高出许多,周瑜心胸狭小,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而司马懿却不是这样,即使被诸葛亮打败了,还赞许“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但是最终,司马懿还是在诸葛亮死后消灭了蜀国,为晋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假如,司马懿也像周瑜那样,岂不是同样要步其后尘吗?
⑤每个人的才能天赋都是有差异的,承认这个差异,承认自己的不足,认识自己的局限性,就能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从而不会落入被人称为“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老子天下第一”的笑话来。
⑥做人要大气,这既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境界。大气的人生,什么时候都会是光风霁月,阳光明媚;不大气的人生,什么时候都是愁眉苦脸,忧忧戚戚,这样活着实在猥琐。因此,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做人,同样也要有一颗海纳百川,泰山不让其土的胸怀,欣赏他人,容纳他人,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高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以低下头来的心胸成就自己。
(选自光明网)
( 1 )作者认为,做人怎样才能“大气”?( 2 )第④段举出周瑜和司马懿两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3 )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做人要大气,这既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境界。一句真诚的鼓励唤起你的信心和勇气,一轮皎洁的明月唤起一代代诗人的故园情,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唤起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快闪《我和我的祖国》唤起全民族的爱国热情……生活中,总有一种美好能唤起你的回忆、憧憬、感动。
请结合自身体验,以“有一种美好唤起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③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