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抚养老人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B: 自电视剧《宫》《步步惊心》等播出以来,国内宫斗戏风靡一时。 C: 猎杀捕食动物的行为,是和“保护动物”的呼吁背道而驰的。 D: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 , 人们表达感情的方式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更加多样。 |
2、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惩罚 chĕng 供给 gōng 横财 hèng 身陷囹圄 yǔ B: 湮没 yān 档案dăng 整饬 chì 另辟蹊径 xī C: 创伤 chuāng 阐述 chăn 蛊惑 gǔ 数见不鲜 shuò D: 粗犷 guăng 豢养 juàn 濯足 zhúo 忧心忡忡 chōng |
3、 | 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B: 晏如也(忧愁的样子)不戚戚于贫贱(心情急切的样子) C: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为 )走送之(跑) D: 援疑质理( 询问)腰白玉之环(腰佩) |
4、 | 下面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几颗玲珑剔透 , 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巴巴地等待小鸟孵出来。B: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C: 不可理喻 , 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D: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 , 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
5、 | 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亘古不败的冉冉红日,以及满目荒芜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令人震撼的生命的气息。 A: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史铁生忽然残疾了B: 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C: 古老的地坛,处处令人惊异和震撼 D: 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
6、 | 下列划线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不再是 B: 愿为市鞍马 市:市场 C: 徐以杓酌油沥之 沥:下滴 D: 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孔乙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B: 《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和强烈的呐喊。 C: 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地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 D: 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的眼前。 |
8、 | 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欧阳修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B: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小说集《呐喊》。 C: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D: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
9、 | 下列有关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项是( ) A: 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小满的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B: 苏轼是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之一。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苏洵被称为“老苏”,苏轼被称为“大苏”,苏辙被称为“小苏”,三人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C: “龙腾虎跃”“猴年马月”“鸡犬相闻”中的动物都在十二生肖之列。 D: 节日习俗常与传说故事相关联:寒食节的吃生食与介子推的传说有关,七夕节则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 |
10、 | 下面文字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猝然(cù) 愠怒(wēn) 蓬勃(péng) 白雪皑皑(ái)B: 玛瑙(nǎo) 祈祷(qí) 蒙骗 (mēng) 踉踉跄跄(liàng) C: 字帖(tiè) 抽噎(yē) 惩罚(chéng) 故弄玄虚(xuán) D: 焦灼(zhuó) 倔强(jué) 造诣(zhǐ) 酣然入梦(hān) |
“语言陌生化”在诗歌中比较常见,因为诗歌创作的要义是去探索全新的、令人惊异的表达方式,使语言尽可能陌生化。下面两小题都出自《艾青诗选》,请你结合画线词,联系整首诗内容,就“语言陌生化”的特点,任选一题进行赏析。 ①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睑颜……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②在风沙里/困苦地呼吸/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前进……/几只驴子/----那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载负了土地的/痛苦的重压/它们厌倦的脚步/徐缓地踏过/北国的/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 (艾青《北方》) 小贴士:陌生化手法,是在文学创作中通过对常规与常识的偏离,实现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陌生化使那些司空见惯的语法、规则具有新的形态,新的审美价值。比如穆旦《我看》中“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一句,说季节把花朵“燃起”又“吹熄”,虽然看似不合事理,但诗人使用了这种语言陌生化的手法,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花朵的自然荣枯,感受到生命的不断变化,增强了表意的丰富性。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①泉水激石________ ②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 ③鸢飞戾天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用骈文写成,文字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B: 本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C: 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 第三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为什么国宴首选淮扬菜?
安之
①为什么国宴首选淮扬菜?
②首先是口味限制。中国菜的麻和辣对很多外国人来说是大忌,所以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国宴先和主打麻辣的川、湘说“再见”,重咸重油的鲁菜、徽菜如今也很少出现在国宴上。国宴包括冷菜、热菜、点心和水果,这里仅以热菜为例。
③开国大典上招待外国宾客的晚宴是八菜一汤,其中红烧口味占了半壁江山。后来为杜绝铺张浪费,国宴由八菜一汤演变成四菜一汤。到尼克松访华时期,国宴菜单为清淡的芙蓉竹荪汤、三丝鱼翅、两吃大虾、草菇盖菜、椰子蒸鸡。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宴的菜单是干贝银丝汤、清炒虾球、酱烧小牛排、茭白鲜蔬、柠香银鳕鱼。2016年的G20峰会的国宴菜单是清汤松茸、松子鳜鱼、龙井虾仁、膏蟹酿香橙、东坡牛扒。
④其次是食材限制。一般情况下,国宴菜单中,几乎不变的主角就是虾。因为一目了然,吃法明确。虽然狮子头一直是国宴菜中呼声最高的,但多数情况下,它很少被品尝,一是因为外国的肉丸多数情况下是佐酱料而非汤类;二是因为葱和姜连很多国人都吃不了,更别说外国宾客了。
⑤另外,还要考虑清真、素食和过敏这三大难题。外国人的素食种类分得很细,有Vegan(完全素食)、Ovo-Lacto Vegetarian(除蛋、奶外完全素食,也是最常见的素食)、Pescetarian(除了鱼之外完全素食),等等。他们的过敏种类也很多,麸质过敏(大麦、小麦、燕麦、面粉)、乳糖不耐受、甲壳类海鲜过敏、坚果过敏、豆制品过敏等等。
⑥最后是价格限制。1984年后,外交部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指示,对国宴的标准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国家领导人举办的宴会,每位宾客为50元至60元;少数重要外宾,每位80元以内;一般宴会,每位宾客的标准为30元至40元。
⑦国家还明确规定,宴请来访外宾的次数不宜过多,宴请时中餐四菜一汤,西餐一般两菜一汤,最多为三菜一汤。最新的成本标准虽然没有再公布,但肯定有严格的限制。
⑧粤菜做法复杂,费时费人工,原本成本就高,再加上最为出彩的选材被约束,名贵的海鲜远超配额,因而也遗憾出局。剩下的闽、苏、浙,它们的共同点是:選料讲究、摆盘精致、口味清淡,多用食物原味。而只有淮扬菜经得起低糖低盐、少油少辣、排除过敏,甚至提供全素食等全方位考验。
⑨明万历年间《扬州府志》记载:“扬州饮食华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视江表。”足见其时扬州饮食之排场、精湛、丰饶。
⑩从文化角度来看,古城扬州文化底蕴深厚,淮扬菜更是“文人菜”“士大夫菜”。很多菜肴与文化的历史名人、琴棋书画、文化学派都有绕不开的关系,这样的菜肴自然更能代表国宴的餐饮文化和水平。
(选自2016年第33期《南方人物周刊》)
( 1 )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国宴首选淮扬菜”?( 2 )请指出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 )第④段的划线词语“多数情况下”能否删去?为什么?( 4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第⑧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材料:淮扬地区物产丰富,盛产动植物水鲜,苏轼在《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中提及的鲜鲫、紫蟹、春莼、姜芽、鸭蛋之类,此地俱有出产。但淮扬菜中没有山珍海味、生鲍燕翅,也没有动物保护组织禁止的食材。
从前,有个商人有外苦心经营多年,终于攒下了大宗财富,准备告老还乡,结束半生的漂泊辛劳,回家与妻子团聚,置田购房,安度晚年。当时时局动荡,路途遥远,路上常有劫匪。商人不敢露富,只得穿一袭灰布长衫,一双布底鞋,扮做一个餐风露宿的行路人。商人特地购了一把弯头竹柄油纸雨伞,如此这般,貌似贫寒之士,肩挎一条褡裢,手提这把雨伞,轻轻松松地上路了。
这天中午,商人来到了成都近郊的唐家寺,见是一个平常的小镇,鸡安犬宁人面善,商人便走到一家面馆,叫煮一碗面条来,吃了好赶路。成都担担面闻名遐迩,一碗面条七红八绿,作料丰足,商人香喷喷地吃了起来。没想到肚子吃饱了,一阵倦意却涌了上来。小店生意一般,只有三五食客,倒也不吵闹。于是,商人在桌旁打了一个盹。一阵清凉的风吹醒了商人,他抬头一看,小店内已不空无一人,门外却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商人揉揉脸颊,突然暗叫不好,自己的那把油纸伞已不见踪影!一阵冷汗霎时冒了出来。就想,定是在他打盹的时候,老天偏偏下起了雨,而那些食客急于出门,其中哪个见他睡着了,就顺手牵羊把他的伞取走了。
商人将随身零钱清点了一番,沉吟片刻后,决定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了。他叫来面包掌柜的,说自己看中了这个平静安宁的镇子,决定就在这里住下,开个小铺维生,请帮忙找一间房子。掌柜的也是个和善之人,说你开什么样的铺子?要多大的房子?我帮你找就是。商人说:“身无长技,只会修伞补帽。小小手艺人,租不起大房子,只是最好能够在交通要道上。”掌柜的笑道:“当然,修乎补帽应该在路边。”于是很快帮他找了一处房子,商人便用仅有的钱在唐家寺开起了修伞铺。
商人待人客气,心灵手巧,天亮天门,天黑关门,很是个规矩人的样子,没过多久,他小小的修乎铺子便受到当地人的好评,人们都愿意把伞拿给他修理,哪怕多起两三里路。商人的伞铺算是立住了,可谁也不知道这个小手艺人是腰缠万贯的富商,更不知道他每天谦和的笑脸下,掩藏着紧张焦灼的心。他每天每时每刻都在等待着一把熟悉的油纸雨伞的出现,但都失望了。经过手上各式各样的伞成百上千,惟独没有他那一把。
时间一天天在流逝,商人耐心地等着,但是他的伞还是没有出现。一天,他手了一把破旧的伞,主人漫不经心道:“能不能修?太费事就算了。不然一把破乎值不了几个钱,我反倒花一大笔工钱!”听了这话,商人心里一动,想到自己的那把雨伞,丢时便只有三成新,用到现在怕也是破破烂烂了,它现在的主人怕也不愿拿来修了。商人就又动起了脑筋。
第二天,过往行人看到这家修伞铺子找出了一条好新鲜的广告:油纸雨伞以旧换新。人们纷纷上前询问这事是不是真的?得到商人肯定的回答以后,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据说这是商人了为扩展生意,广招客人的让利活动,还说下一次就轮到布伞以旧换新了;又说商人对收集雨伞有兴趣---总而言之,广告效果好极了。
时隔不久,在一个和风丽日的下午,修伞铺子来了一个中年农民,商人一眼就看见他腋下夹着一把油纸雨伞,那正是他日思夜想、心系魂绕的伞呀。
商人不动声色地收下雨伞,犀利的眼神一瞥,就查看到伞柄完好如初,并无半点被动过的痕迹。他知道完璧归赵的故事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他转身挑了铺里最好的一把伞给了来客,在来客的感谢声中,徐徐着了店门。商人立马把开伞柄,里面的一层黄蜡加封得严严实实,在撬开黄蜡,商人看到了他当初装塞在里头的全部珠宝玉器,他一下瘫坐在地上,长长松了口气,半日无语。
这天,唐家寺的居民们觉得有点奇怪:自找修伞铺开张以来,没见过这么早关门的。第二天天大亮却还没有开门,一问,才知道人去屋空,这个在此处开店好长时间的外地商人突然走了。商人是轻轻地来,又轻轻地去,的确有点奇怪,但谁也没去多想。
后来,这件事成了一个故事流传开来,当地那些换过伞的人才恍然大悟。于是“唐家寺的雨伞一一换一把”就成了当地的一句歇后语。人们传说着这个故事,赞叹着商人的沉着、睿智和大气。
( 1 )小说以一把油纸雨伞为线索,依次写了商人________—丢伞—________—得伞的过程。商人将随身零钱清点了一番,沉吟片刻后,决定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了。
( 3 )你怎样理解第八段中划线词语画线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①他知道完璧归赵的故事在自己的身上发生了。
②他一下瘫坐在地上,长长松了口气,半日无语。
( 4 )从商人丢伞后的处理方式中,你得到哪些启示?请以“心存善意,一路花开”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