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大同市口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眼界决定了读书人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________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②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③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

④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 ①④③②
B: ①③④②
C: ②④③①
D: ④②①③
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伦敦测试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 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 11 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 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 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B: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如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令”等谦词。
C: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D: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端午节的风俗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等。
4、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说话温文尔雅 , 深受群众喜爱。
B: 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 , 但在我公安的严厉打击下,彻底被粉碎。
C: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 我们必须持之以恒 , 一步一个脚印的勤奋学习,绝不能有半点虚假和骄傲。
5、

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 它们的脉膊总是在坚强地跳动,它们的心灵总是在纯粹地展露,它们的生命总是在平静地流淌。
B: 我们把自己哪怕是微弱的善良的种子洒播出去吧,让行走在孤独中的人们感觉到温暖。
C: 课堂上,书声琅琅,绿茵场上,龙腾虎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尽情释放着同学们的青春与活力。
D: 这个决定让我们莫明奇妙,此时喧嚣的教室,立即变得鸦雀无声。
6、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B: 表,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分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D: 汉语中常用“桑梓”指代故乡,“烽烟”指代战争,“桃李”指代学生,“手足”指代兄弟。
7、下面在不同场合中使用的敬辞或谦辞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你可以说:“我在家里恭候您的到来。”
B: 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可以说“请您留步”。
C: 询问长者年龄,应尊敬地问:“您老人家高寿?”
D: 老朋友两人分别十多年相遇,见面时都说:“久仰久仰。”
8、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北京暴雨给中国人带来一场人性洗礼,它让人们认清谁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
B: 《江南Style》对我们的启示是:传播中国软实力,需要孔子,也需要鸟叔式人物。
C: 《舌尖上的中国》节目的火爆也从侧面反映了对当下食品安全问题。
D: 《中国好声音》是中国电视节目告别山寨、抄袭,进入正版时代的节点。
9、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悴(qiáo) 并(tì) 蔽(yìn) 啬(lìng)
B: 一(shà)时 蓄(chù) 浴(mù) 落(zhuó)
C: 弄(shì) 分(qí) 笑(nì) 徘(huái)
D: 临(lì) 粼(lín) 告(dǎo) 妹(zhǐ)
10、杜甫的《三吏》、《三别》是传世的佳作,其中《三别》是_______、《无家别》、《垂老别》。( )
A: 《从军别》、《无家别》、《垂老别》
B: 《新婚别》、《阳关别》、《垂老别》
C: 《新婚别》、《无家别》、《生死别》
D: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造化钟神秀:________

( 2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二句用“岱宗夫”把泰山比作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B: 三,四句写近观泰山神奇秀丽、巍然耸立的形象。
C: 五,六句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 最后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登临峰顶的意愿。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曰:“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河南种拂临郡。引为功曹,翊以拂名公之子,乃为起焉。拂以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拂各翊问曰:“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翊曰:“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明府听之,则被佞倖之名也。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则自以不孤也。”拂从翊言,遂不与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椽。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众人止之,翊曰:“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倶饿死。

(选自《后汉书•刘翊传》,有删改)

【注释】①种拂:字颖伯,东汉大臣。②功曹,古代官职,官名。下文的明府、孝廉、上计椽,都是古代官名。③佞倖:以谄媚而得到宠幸。④申甫:拂之子。⑤困馁:困乏饥饿。⑥没:通“殁”,死。

( 1 )九年级一班学生学了这篇短文后,针对翻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请根据情境完成下面讨论的内容。

小蔓:“季礼意其子相也”中的“意”字怎么翻译?

小祎:这个字我一开始也不清楚,后来我查看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上面有五个义项:A.心意,意图。B.怀疑。C.意料,猜测。D.同“抑”表示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还是”。E. yī(依)。通“噫”。叹词。我觉得应该选________,因为________。

小蔓:你说得很有道理,你能帮我翻译一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这个句子吗?

小祎:好的,我认为这个句子应该这样翻译:________。

( 2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 时 寇 贼 兴 起 道 路 隔 绝 使 驿 稀 有 达 者。

( 3 )文章结尾说“视没不救,非志士也。”“志士”指的是有坚定意志和节操的人,中国传统文化中,塑造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刘翊的“志士”品格。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向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地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1 )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2 )请品析下列句子。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 3 )说说下列横线字词表达的效果。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在阳光下看人
韩志金
①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然有其客观标准,但也与观察者看人的角度有一定关系。用灰暗心理看人,从人的短处着眼,所看到的缺点自然多于优点,短处多于长处;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而用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
②唐代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名叫杨潜的“二把刀”木匠,连自己的床都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且所要工钱是一般工人的三倍。柳宗元听了大笑,觉得这是个贪图钱财、喜欢吹牛的家伙。后来,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又看到这位老兄,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有条不紊。柳宗元大为惊叹。对这个人应当怎么看?如果把他看成一个“棒槌”弃之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
③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其重点应该在扬长。因为人的长处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扬长不仅可以避短、抑短、补短,而且能够强化人的才干和能力,使人的才干和能力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里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优势”与“劣势”分明的人。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具有明显的领域性,一旦离开所适应的领域,这些特长可能变得没有意义。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一名职业作家能写出灵动激越的文字,但对图书销售却可能一窍不通。同样,一位营销高手能在图书市场上叱咤风云,但点灯熬夜写出的文字却可能不值几何。用人就要根据人的特长领域区别任用,使其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弥补或规避。另一种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人。古人说,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一个有着明显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有才干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容易不守常规;意志坚定的人容易固执己见;为人谦和的人又多胆小怕事。人的优点越突出,缺点往往越明显。用人就要破除“任人唯全”的束缚,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给“虎”一座山,给“鲨”一片洋,让其长处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不能把无伤大雅的毛病看重,无关痛痒的问题看大,无足轻重的缺点看死,更不能削足适履。
④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能看出部属长处的人是非常幸福的。光自己一个人能干,能做的事情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个卓越超群的人,也无法胜任所有的事情。唯有知人善任的管理者,才能完成超出一己之力的事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还要容其所短,特别是人的某些失误或过错。接受任务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任务完成得不够好,或偶尔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对于一些方法上的过失,要用宽容心来包容,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类错误。一出现失误就任意指责,简单处罚,接受任务者就会变得谨小慎微。畏葸不前,甚至会激化矛盾,影响工作。
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才能用好更多的人。谁要是指望找到没有缺点的人才任用,那恐怕就得永远孤军奋战了。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本文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3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 4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如宋代卢梅坡《雪梅》中所说: 。结合本文所讲道理,谈谈如何看待自己或他人的长处和短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远方的山是美丽的,远方的海也是美丽的。
幻想的翅膀让我们总觉得斑斓的远方,才是最精彩的去处。
然而又有谁知道,自己脚下那一小块驻足之地,才是最稳实可靠的地方啊!它能磨砺你的思想,敏锐你的目光,坚定你起步的脚板,充实你背负的行囊……
请以“我从脚下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你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和明白的道理;②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③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