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边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 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壶口瀑布》的作者梁衡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和作家。
B: 马克·吐温是英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
C: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D: 庄子是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3、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斜(qī) 菜(wā) 鲜(xuè) 为一谈(hùn)
B: 别(jué) 蝉(tuì) 时(chà) 小心翼(yì)
C: 笑(nì) 脑(suí) 告(dǎo) 花团锦(cù)
D: 谷(bǐ) 并(dì) 妹(zǐ) 然大悟(huǎng)
4、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错误的一项是( )

A: (zuó)磨 (tì)透 (gōng)筹交错
B: (qí)形 (xǐ)戏 (qì)而不舍
C: 附(hé) 自(yǔ) 亲贤远(nìng)
D: 卖(nòng) 序(mò) (àn)然失色
5、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育(bǔ) 斑(máo) 妒(jì) 狂(lán)
B: 罚(chénɡ) 古(ɡèn) 鸣(háo) 躇(chóu)
C: 杀(mǒ) 阴(mái) 确(zuō) 头(ɡǎo)
D: 痛(zhì) 菜(qí) 重(hè) 歌(lì)
6、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抖数 呼朋引伴 卖(lòng) 咄逼人(duō)
B: 宽敞 浑为一谈 石(jì) 人忧天(qǐ)
C: 烂慢 恍然大悟 较(liáng) 轻怕重(niān)
D: 徘徊 人迹罕至 妹(zǐ) 根深固(dì)
7、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格是什么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③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

A: ①⑤④②③
B: ①⑤③②④
C: ②④①⑤③
D: ③②④①⑤
8、

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巴山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 忽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D: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处。
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课外阅读,要提倡学生自选自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自由自在地看才有味道。

①好比在夏季夜晚看星星 ②不必提出过于严格的要求

③那么多的星星爱看哪颗看哪颗 ④教师的指导只起引路的作用

⑤有的可以盯住它仔细琢磨 ⑥有的可以漫不经心一扫而过

A: ②①③⑥⑤④
B: ④②①③⑤⑥
C: ⑤⑥②④①③
D: ①②④③⑥⑤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B: 新建的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 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 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小题。

风 暴

普希金

你可看过岩石上的少女

穿着白衣裙,立于波涛上,

当海水在混乱的幽暗里

和岸石游戏,澎湃和轰响,

当电闪以它紫红的光线

不断地闪出了她的形象,

而海风在冲激和飞旋,

扬起了她的轻飘的云裳?

美丽的是这海,狂暴、阴郁,

闪烁的天空没一块蔚蓝;

但相信吧:岩石上的少女

比波浪、天空、风暴更美丽。

( 1 )诗的题目为“风暴”,自然“风暴”是诗人浓笔描摹的事物,仔细阅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描摹“风暴”的。

( 2 )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少女的?着力刻画了她怎样的形象?

( 3 )诗中所写风暴对表现少女有什么作用?

( 4 )诗中“风暴”和“少女”各象征着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提示:联系普希金的生活时代背景思考,普希金生活在俄国大革命时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苏秦之楚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王乎。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 (选自《战国策》 )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三日乃见王乎 ②不远千里而寡人
③愿其说 ④今令臣玉炊桂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苏秦之楚“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B: 至之市(《郑人买履》)
C: 事列神仙之传(《黄鹤楼》)
D: 久之,目似瞑(《狼》)
( 3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 5 )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崔杰《菜农》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静静地看着他,他静静地看着书。

②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家禽的叫喊、车辆的鸣笛以及买家卖家的讨价还价;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蹿来蹿去追逐打闹的小孩……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片喧闹中、一堆蔬菜前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来人。

③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健硕的臂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完全就是一副典型的农民模样。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精致。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一本《陶渊明集》,差点跌破了我的眼镜!一个菜农,你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起了这高大上的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

④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都徘徊着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神态;而每次想到这一画面,都会被我不无讥讽地贴上“虚伪”的标签。

⑤直到那个傍晚,我们又一次相遇——

⑥那天,我散步经过一个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那是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大家踩着同一个鼓点,扭着同一个舞姿,陶醉在同一个旋律里。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与画面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一只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就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

⑦我好奇地观察着: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片水渍。我正准备上前阻止他,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柄,在地面上挥动起来。他臂膀上的肌肉块块绽出,拖把在地面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我走上前去,地面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几行大字还未风干——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地面上的字,个个遒劲有力,刚柔兼济,圆滑顺畅,发力处如蛟龙升空,恢弘大气;收笔处如彩凤展翅,飘逸自然。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⑧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的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

⑨第二天我去了菜场。菜场一如往日一样的喧闹,他也如往日一样在静静地看书,自顾自地默诵着。他左右的商贩,玩手机的,拉家常的,东张西望的……应有尽有,而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纵使身边蝉噪蛙鸣,鸟语花香,他丝毫不为所动,静静地淡定地朝着既定的方向流淌。很难了,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一心一意地守着他的书,守着他的书法。当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时,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

⑩他执意要回送我些什么,便随他来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书法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铺、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获奖证书——这一定是他的奖品了。屋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屋内,他铺开宣纸研起墨来。我环视左右,一下子明白过来:他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他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他读古诗古文,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更是为了培养自己“心远地自偏”的定力。

⑪他送我的是一幅书法,上面是大大的十个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选自《意林》)

( 1 )围绕菜农,作者写了有关菜农的哪三件事情?请结合文章②-⑩的内容概括。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2 )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第⑨⑩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而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从修辞的角度)

②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获奖证书——这一定是他的奖品了。(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 3 )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 4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第③段除了描写菜农的外貌、肖像外,还写了他的动作、神态,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菜农在菜市场读书时的全神贯注的情态,表现了他对书本的虔敬和内心的宁静。
B: 第⑦段“他臂膀上的肌肉块块绽出,拖把在地面嗖嗖游走”中“嗖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菜农写字的速度之快,表现了他写字技巧的娴熟。
C: 通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菜农是一位憨厚朴实、热爱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做事专注认真、不怕别人嘲笑奚落的人。
D: 本文的主人公是菜农,作者在描写他的同时,也写了其他人的活动,这样写是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商贩们的无所事事,突出了菜农读书的专注和他内心的宁静。
E: 本文“我”见到年轻菜农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过程:误解、讥讽——愧疚、歉意——好奇、惊讶——恭敬、赞赏——理解、赞美。
阅读《八十里的母爱》,回答后面小题

八十里的母爱

一年前,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做事丢三落四的,说过的话一会儿就忘,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就在小区里徘徊,哪栋楼哪个门都记不清了,有认识的人把母亲送了回来。老婆说:“还是把妈送敬老院吧,那里人多,还有专人照顾。我们常去看看,又不是不管她。”

他不肯,怕委屈了母亲。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很多人劝母亲改嫁,可母亲怕再嫁人对孩子不好,都拒绝了。母亲一个人把他拉扯大,送他上了大学,为他成家娶妻。现在他怎么忍心把母亲送进敬老院。

母亲的记性时好时坏,那天,在煤气灶上熬鸡汤,汤沸了,把煤气熄灭了,母亲却浑然不知,还坐在客厅看电视。他下班回家,推门就闻到刺鼻的煤气味,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忙开窗通风。老婆责怪说:“妈,您熬汤怎么不勤看看,这煤气泄漏多危险啊!这一爆炸,整个家都没了!”憋了半天,母亲回答:“知道了,我以后小心。”

一年间这样的事发生过很多次,他开始改变了想法,也许把母亲送进敬老院,有专业人员照顾,对母亲不是一件坏事。他和母亲说了自己的想法,母亲沉默很久,终于答应了。他为母亲找了一个条件很好的敬老院,在离市区八十里的一个湖畔,风景宜人,空气也好,在一个周末把母亲送了进去。

“妈,有时间我们就来看您。”老婆对母亲说。

此时母亲清楚极了,她拿起包裹,走向自己的房间。站在门口,母亲停下了脚步,回头对他说:“孩子,以后可以接我回家住几天吗?”那一刻,他心头一颤,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母亲期望的目光、祈求的口吻多像儿时的自己。小时候,母亲每次送他到幼儿园,他总会央求母亲,早点儿来接我哦!如果下班早,母亲就会早早接他回家,不在幼儿园吃晚饭。他和小伙伴挥手告别,那一刻简直幸福极了。小伙伴们都投过来羡慕的目光,小孩子的世界大人不懂,早一刻见到母亲,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母亲住进了敬老院,他的心却放不下来,总有一丝牵挂:母亲有没有想他?在里面生活习惯吗?是否和同屋的阿姨脾气相投?母亲是个内向的人,他怕母亲受欺负。给敬老院打过几个电话,对方说一切均好,不用惦念,他才稍安心。

那天凌晨,一个电话把他从睡梦中惊醒。母亲从敬老院跑了!他和老婆连忙赶到敬老院,院长一直说抱歉,说院里管理不到位。

“可是,谁知道阿姨能这样厉害啊!”院长有些委屈地说。

他看了监控录像,也惊呆了:半夜,母亲趁工作人员都不在,悄悄收拾起自己的衣物,用床单打成一个包裹背在肩上。她爬上院中靠墙的一棵柳树,顺势翻过两米高的围墙,跳到院外,然后母亲就这样消失在了夜幕中。要知道,母亲已年逾七旬,平时哪会上树翻墙啊。

敬老院距离市区有八十里路,这里母亲从没来过,何况母亲还有老年痴呆症。母亲会跑向哪里?会不会自此一别永不再见?他蹲在地上失声痛哭。众人安慰他,既然报了警,再等等看,也许老人不会丢,认得家。

他和老婆开着车,一路寻找,从敬老院到母亲的单位,到小区,到母亲曾经上课的老年大学,都不见母亲的踪影。

此时已是第二天下午,十多个小时过去了,母亲还杳无音信。他呆坐在路边,看城市中的人来人往,回忆起母亲抚养他的点点滴滴。忽然他想到一个地方,母亲会不会去那儿了?他一下从地上跃起,一路开车飞驰。他的车一拐进那条小巷,就看到了儿时的幼儿园,虽然建筑已经翻新,可大门依旧是明亮的天蓝色,像儿时的天空。那儿,站着他的母亲,正不断往里张望,嘴里呢喃着:“大宝,母亲说过早来接你哦。”

疾病让母亲忘记很多,却唯独记住了儿时接他的路。他知道现在母亲是等着回家的孩子,而他是母亲的依赖。他轻轻地抹去眼角的泪水,上前牵起母亲的手,说:“妈妈,我们回家吧。”

(选自《短篇小说·原创版》2019年第4期)

( 1 )通读全文,从儿子的角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①一年前,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儿子不舍得送她去敬老院。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儿子费尽周折终于找到母亲,决定带母亲回家居住。

( 2 )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 3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轻轻地抹去眼角的泪水,上前牵起母亲的手,说:“妈妈,我们回家吧。”

( 4 )读完文章后,有人说“养儿方知父母恩”,亦有人说“子欲养而亲不待”。你更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岁月静好,芬芳满园,八年级,正是一个承上启下,雷雨交加的夏季。日益繁重的学业,也许让我们烦恼沮丧,但也激发了我们的斗志,磨砺了意志,让我更乐观、更坚强;日趋激烈的竞争,也许让我备感压力,但师长的关爱,朋友的鼓励,让我们更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学习之余,各项艺术活动或兴趣爱好,不仅调节了我们的身心,也让我们的青春岁月更丰富,更充实。加油吧,我的未来不是梦。

请以“初二,一个_______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充完整题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⑤不得抄袭套写。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