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海口市八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以下关于各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
B: 《唐雎不辱使命》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C: 活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的下阕,采用了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为国效命的愿望。
D: 《隆中对》一文谈到建立“霸业”的根基,诸葛亮先分别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再总论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2、下面句子划线的成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B: 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C: 小明做好事受到老师的表扬,毫不介意 , 谦虚地说:“做这点小事算什么,老师,我会继续努力的。”
D: 他为人低调,行事谨慎,其书法作品已呈现出遒劲稳健、潇洒自如的独特风格。
3、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思乡,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乡思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闲适清淡;乡情就是________,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乡音就像________,婉转悠扬,轻吟浅唱;乡容就是________,退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①一阵和煦的风

②一幅山水画

③一首深情的歌


A: ①③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江津四面山、武隆仙女山、万盛黑山谷、北碚缙云山是重庆周边避暑最受欢迎的四大热门景区之一。
B: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能否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 体验生活、留意生活、提炼生活,抓住有意义的素材,捕捉真切的情感,澄清模糊的认识,一定会写出好的作文。
D: 当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祖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想起祖国创造的辉煌成就。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匈奴入边(大规模)
B: 霸上(驻军、驻扎)
C: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者,使臣)
D: 已而细柳军(到,往)
6、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子猷、子敬俱病 : 病重
B: 语时不悲 :结束
C: 因恸绝久 :很
D: 子敬好琴 :向来
7、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亮(liáo) 巢(guǒ) 转(wǎn) 人才济(jǐ)
B: 竦(zhì) 菜(wā) 清(chéng) 咄逼人(duō)
C: 托(hōng) 善(cí) 酝(niànɡ) 头目眩(yūn)
D: 雪(bó) 啬(lìng) 静(mì) 脉含情(mò)
8、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_______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激越的,它______是最闪亮的日子。

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A: 结尾处“谢谢你,再见”中的“你”指的是“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
B: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这句话中的“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两个短语结构一致。
C: 文中括号内可填入的关联词依次是“不管”“都”。
D: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9、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一文结构明晰,文中的六个小标题是对每一部分内容的概括。
B: 端木蕻良在《土地的誓言》一文中,直接倾诉了对土地的热爱、怀念、眷念,并且将土地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
C: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D: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它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10、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正确的—项是( )
A: 藤野先生是一个没有民族偏见,为人诚恳公正,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的人。
B: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论语》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并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C: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D: “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能勾摄恶人的魂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塞下曲》(其一)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 1 )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的特点。

( 2 )“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

( 3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②,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陈条③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④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⑤,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注释】①殍殣(piǎo jǐn):饿死的人。②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③条:分列项目、条目。④仰:依赖、依靠。⑤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

( 1 )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为术甚: 役千夫: 此为大: 已恤饥:

( 2 )选出与“惠贫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可为师矣
B: 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 扶苏数谏故
D: 醒能述文者
( 3 )用/标出句中的两处停顿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

( 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5 )对于范仲淹的后两种赈灾方法,有官员上奏弹劾,加以反对。你认为范仲淹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请结合选文谈一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雪地里的迎春花》回答问题。
①我十岁那年,父亲终于决定外出谋生。他说,他得出去挣点钱,以后让我进城念好的学校。他说话时,母亲正倚在门上,用破旧的头巾扑打着身上的灰尘。
②父亲走的这天,母亲没有出门送他。我以为,母亲并不在乎父亲的走与留。殊不知,我却在午后的玩耍中,偶然看到了蹲坐在玉米地埂上的母亲。正独自默默流泪,面前的母亲和一个时辰前与父亲欢笑着告别的母亲俨然判若两人。
③父亲回来的那天,隔壁邻居都过来看了。母亲一直不说话,父亲从兜里掏出一枚精致的黄色发卡。我认识,那是一朵多么漂亮的迎春花啊!黄色的蕊,黄色的瓣,如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父亲将它插入母亲的发隙中,用手指一按,“啪”一声,别在了头上。母亲于是欢喜地进了厨房,只剩我和父亲在门前嬉闹。
④没过几天,父亲又回到城里去了。其间,他给家里写过两封信,说自己在一家公司里做搬运工,货物虽不重,可都是高档货,很能赚些钱,叫我和母亲不要担心。那两封简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而她每听完一遍,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间。
⑤春节前,母亲收到了父亲的汇款。经过一夜的深思,母亲最终决定带我去城里添置些东西,好给父亲一个惊喜。母亲买了一条羊毛围巾、两张年画和一个偌大的二手衣柜。母亲说,这种衣柜,放在家里够气派。
⑥衣柜有了,可搬运成了问题。我们只得花一点工钱,去桥头上雇个搬运工。
⑦桥头的工人可真多啊,密密麻麻地聚集了一地。前头的几个老练的小工一看到我和母亲,便迅速起身围了过来。
⑧寻思间,一个声音粗犷的男人对着密集的小工打趣:“嘿,是不是又来老板了?找我啊,我力气可大着呢,庄稼人!不偷懒儿!”
⑨母亲迅速拨开人群,循声望去。不远处的空地上,坐着一个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男人。我看不清那张黑黝黝的脸,只是他手臂上特有的疤痕,让我辨认出,他便是我的父亲。他在见到我与母亲的一瞬间,惊慌失措地捂着肚子往远处跑,似乎是急着上厕所。
⑩母亲没有叫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视野里。然后她随便指了一个在旁的男人,拉着我,飞也似的离开了。我气喘吁吁地抬头,看到母亲那簌簌滴落的眼泪打湿了那条新买的羊毛围巾。
⑪父亲出事的那天,母亲正在门前扫雪。一个神色匆忙的男人从马车上跳下来说:“不好啦,不好啦,虎子他爹出事儿了!”
⑫父亲是在搬运家具时出事的。楼梯上有水结了冰,父亲一时没有站稳,摔了下来。那张一百多斤重的八仙桌,便毫不留情地砸向了他的身体。
⑬父亲最终没能救活。抬棺那天,母亲盘起了头发。将那朵柔黄的迎春花缓缓插入了发际。我没有哭,母亲也没有。
⑭亲朋散去之后,我和母亲默默地收拾家里的残局。洗碗时,她捋着蓬乱的头发惊呼:“我的发卡呢?我的发卡呢? ”
⑮当夜,母亲硬拉着我,在漫天的雪花中,寻找父亲送她的那一枚黄色发卡。我从来没有见她如此疯狂过。
⑯大雪呼啸着席卷了山野。漆黑的夜,路上,我和母亲趴跪在冰凉刺骨的雪地上,一步一步地顺着掩埋父亲的方向找寻而去。
⑰母亲的发卡真丢了。父亲下葬时,她不曾哭泣,如今却在惨白的雪夜里,为一枚没有生命的发卡哭得没了声息。
⑱当雪花再度悄然覆盖了村庄,我已不觉寒冷。因为我知道,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花。

( 1 )说说文章为什么“以雪地里的迎春花”为题。

( 2 )文中写了母亲的三次流泪哭泣,请依次简要回答母亲每次哭泣的原因。

( 3 )“那两封简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为什么要念许多遍?

( 4 )结合全文,理解下列句的含义。
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花。

( 5 )青年歌唱家刘和刚的歌曲《父亲》以儿子的视角和感想,深情的歌颂了将整个身心与情感献给了全天下为儿女操劳的父亲“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 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 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结合文中有关内容,你认为本文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

( 6 )农历新年即将到来,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你会对你的辛劳了一年的父母说些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①无论什么样的生命,在短促或漫长的人生中都需要平衡,并且都会在最终得到平衡的。眼睛瞎了,意大利的安德烈·切波里却成为了著名的盲人歌唱家;_____________。个子高的,如姚明,自然成就了他的事业,他可以到美国的NBA去打篮球,风光无限;个子矮的,如拿破仑,按现在的标准大概得是二等残废了,但却不妨碍他成为盖世的英雄。
②这就像《红楼梦》里所说的: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这也就像伊索寓言里所讲的:高高的长颈鹿可以吃得着高高树上的叶子,却没办法走进院子矮小的门;矮矮的山羊吃不着高高树枝上的叶子,却轻而易举地走进了矮小的门。
③懂得了生命中的这一点意义,不仅是让我们不必为我们自身的长处而骄傲,不必为我们自身的短处而悲观;也不仅是让我们知道拥有再多,总会有失去的时候,失去的再多,总会有得到补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充分去体味到生命其实是一条流淌的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生命中的一种情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也是生命的一种情景。一条河在流淌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前一种风景,也不可能总是后一种风景,它要在总体流量的平衡中才会向前流淌,一直流入大江大海。因此,我们不必去顾此失彼,我们不必去刻意追求某一点,从而在这样生命的平衡中,让我们的心态更加从容,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平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舒展。
④当今土耳其首富萨班哲先生,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命运似乎和他开着残酷的玩笑,他的两个儿女都是残疾弱智。但他却以为这其实就是生命给予他的一种平衡,而不去怨天尤人。他想开了,不幸与幸运之间沟通的桥需要的就是生命的平衡。他用自己富裕的钱,在伊斯坦布尔修建了一座残疾人公园。他希望以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来平衡更多残疾人不如意的生活,从而使自己不如意的生活达到新的平衡。就这样,他在富有和贫穷、健全和残疾、得到与失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平衡。
⑤人的一生,并非“不是天堂就是地狱”的选择,而总是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平衡力量的显示。这样,我们的生命处于一种能量守衡状态中,而对生活中所呈现出的极端才不会或得意忘形或惊慌失措。生命就是在这样的阴阳契合、内外互补、得失兼备和相辅相成中达到平衡。寻找这样的平衡,便寻找到了生活的艺术,寻找到了生活和人生的意义。生命平衡的力量,其实就是我们平常生活的定力,是我们琐碎人生的定海神针。
(作者:肖复兴 选文有删改)

( 1 )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

( 2 )在第①段画线处,请你补充一个典型事例。

( 3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第③段引用诗词有什么作用?

( 4 )当你生活不如意时,你是如何平衡心理的?请举一个事例说明。(60字以内)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写道:“人生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两个词里面:等待和希望。”是的,也许等待是一种焦虑,也许等待是一种无奈,也许等待是一缕情思,也许等待是一种幸福。世界上,有你在等待别人,也有别人为你而默默等待。

请以“等待是一种 ”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①请将横线上补充完整,完成作文。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②大胆的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也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④考虑到文章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