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梧州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拮骗 kuāng 尽职守kè 一黄土póu
B: 新cù 蓬gāo 吹毛求cī 断壁残yuán
C: 荣yīng 沉miǎn 中流柱 dǐ 引颈受
D: 庇yìn 立 chù 鳞次比zhì 咬文字jiáo
2、

请你运用对联知识,为“两浙光风三月柳”选出下联( )

A: 齐家立业即文章
B: 千秋功业一楼书
C: 四面湖山依几席
D: 争与友人戏落红
3、

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短语,衔接正确的一项是( )

他笑了笑,竟然奏出了一支曲子,像①一样畅达,像②一样爽利,像③一样轻快,像④一样炽热。

a烈焰卷腾的篝火 b拂动花枝的春风 c踏着茅草的马蹄 d冲击峡谷的溪水

A: ①c②d③b④a
B: ①d②c③b④a
C: ①d②b③a④c
D: ①d②b③c④a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他的表演更是让在座的评委们技惊四座。
B: 咱两口子的工资加在一起,不足一百多块钱,要维持五口人的开支,相当拮据。
C: 四川雅安人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D: 京广高铁将于12月26日全线贯通,北京至广州的最快运营时间从现在的20多个小时缩短到8小时左右。
5、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狡辨 绚丽 迂回 销声匿迹
B: 骤然 漩涡 缭绕 平易进人
C: 浮燥 眺望 褶皱 锋芒必露
D: 追溯 翩然 怠慢 挑拨离间
6、下列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chuò)泣 一(dǔ)墙 (qiào)壁 (sǒnɡ)立
B: (bēnɡ)土 (pénɡ)乱 (zhàn)抖 嶙(xún)
C: (nínɡ)视 (cháo)笑 头(yūn) 目(xuàn)
D: (dǒu)峭 动(tɑn) (shuāi)死 翼(yì)
7、

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冒着危险,攀过最危险的山崖,最后才找到下山的路。”一句中,前一个“危险”是名词,后一个危险是形容词。
B: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句中的“高傲”是贬义词。
C: “惊讶”、“惊奇”、“惊喜”是一组近义词,都是形容意外、喜悦的心情。
D: “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8、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鹰愁涧收丁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师徒历尽磨难,取得真经
B: 衍太太是一个善良、朴实、疼爱孩子、精通礼节的人,鲁迅在《父亲的病》《琐记》《狗•猫•鼠》中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C: 《鲁滨逊漂流记》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语言浅显,叙事详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D: 《格林童话》反映了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凶残、智慧与愚昧、勤劳与懒惰等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主题,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和美好的愿望
9、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书法家张旭的话。
B: 这次文艺演出,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
C: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D: 他打扫卫生不认真,学习不努力,不团结同学,不尊重老师等等……真应该好好教育。
10、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峦叠嶂 转弯抹角 天衣无缝 物竞天择
B: 荡然无存 因地治宜 长途跋涉 巧妙绝伦
C: 草长鹰飞 相安无事 穷愁缭倒 微不足道
D: 雅俗之别 五彩斑澜 气息奄奄 哀草连天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1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景,表现了一种空寂冷愁的情调,隐含着诗人的吊古伤今的特殊感受。次句叙事写景,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做铺垫。
B: 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 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练,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 商女热衷歌唱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 2 )“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做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撒盐空中差可________ ②去后至________

③太丘舍________ ④相而去________

(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白雪纷纷/何所似
B: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 待君久/不至,已去。
D: 元方/入门不顾。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尊君在/匹夫可夺志也
B: 公大笑/好之者不如之者
C: 相委去/人不知不愠
D: 日中不至,则是无/与朋友交而不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

( 5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B: “公欣然”和“大笑乐”,表现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C: “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 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民工父亲的幸福(李良旭)
①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②“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
③见我态度和缓,他一激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漂亮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说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望着我。
④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
⑤他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⑥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体结实,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生生的神情。
⑦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的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这面墙上原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⑧他竭力地想向孩子描绘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
⑨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⑩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⑾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

( 1 )通读全文,说说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

( 2 )文中的“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

( 3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①“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文中父子的两次握手,意味有什么不同?)
②“……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头脑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4 )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 5 )结合上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将第⑾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筷子春秋

①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 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代表。

②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

③“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虽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

④《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

⑤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⑥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
。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

(作者 李阳波 选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报》 略有删改)

( 1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筷子”的知识?
( 2 )第④段划线部分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 3 )第⑤段加点的“理论上”能否删去?结合文意说明理由。
( 4 )文中写筷子作为餐具有哪些优势?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题目:那份不一样的真情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ƒ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