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与例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A: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卜算子》) B: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D: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
2、 | 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诚惶诚恐:妈妈诚惶诚恐地为我递上一杯水,生怕影响了我复习。B: 正襟危坐:听证会上,代表们个个正襟危坐,非常严肃。 C: 鹤立鸡群:小明在我们班是最矮的一个,在早操队列里显得鹤立鸡群。 D: 颔首低眉:老师弯下腰,颔首低眉地问我:“你怎么蹲在地上?不舒服吗?”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B: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C: 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 , 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D: 大多数的院士是孔子曾提倡的“道不行派”,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潜,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B: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 , 异彩纷呈,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C: 我们坚信教育是一件美好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急功近利的做法违背了教育的原则。 D: 走进故宫博物院,满目的雕梁画栋 , 仿佛向游人诉说着当年的繁华。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B: 南通的蓝印花布不仅享誉世界,而且闻名全国。 C: 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具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D: 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
6、 |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们省得什么?(施耐庵《智取生辰纲》)省得:懂得,知道。 B: 乡为身死而不受。(孟子《鱼我所欲也》)乡:通“向”,原先,从前。 C: 湘云掌不住。(曹雪芹《刘姥姥进大观园》)掌:手掌,手面。 D: 亦免冠徒跣。(《唐雎不辱使命》)徒跣:光着脚。 |
7、 |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谣言/摇篮 深宵/云霄 硕果/砍斫 B: 小楷/揩擦 掷投/郑重 秩序/迭起 C: 懊悔/教诲 碾轧/辗转 斑斓/谰语 D: 哀悼/卓越 拍摄/震慑 粗拙/短绌 |
8、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个句子是祈使句) B: 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个句子的主干为:他不吵嘴。) C: 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微笑着”是定语) D: 老虎一声大吼,震得群山都在发抖。(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9、 | 下列各句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矛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借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B: 北魏思想家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都写到了山水之景,但两人在文中的情感及表达略有不同,前者陶醉愉悦之情直接抒发,后者热爱赞美之情暗含景中。 C: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有“五律”和“七律”之分,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全诗通押平声韵。比如五律《使至塞上》,押“an”韵,颈联是“征蓬出汉塞,大漠孤烟直”。 D: 新闻按照体裁可以分为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有时可以根据文章主要的表达方式,进行判断,比如《“飞天”凌空》全篇以记叙为主,则归入通讯类新闻。 |
10、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粉丝们对这场演出如痴如醉,歌手的表演堪称天衣无缝。B: 企业家将要开发新项目,附近的村民对此望眼欲穿。 C: ×××被评为×××,这个称号当之无愧。 D: 小明在市里取得了作文大赛一等奖,他重蹈覆辙 , 又在省里面得了大奖。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 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1 )诗中“觅封侯”用了________(人名)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黄生借书说(节选)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3 )下面的理解不符合本文旨意的一项是( )A: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真地去读。B: 当官后条件好了反而不好好读书。 C: 要懂得珍惜机遇、读书要专心致志。 D: 本文旨在要求黄生借书后尽快归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两角钱
肖复兴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 1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两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 3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透明”的含义。( 4 )“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 5 )文中最后写到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请写出男孩子此刻的心理活动。( 6 )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写作: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以《老师,我告诉您一件事》为题作文。
(二)以《当我面对 的时候》为题作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600字以上。②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