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与课文有关内容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
B: 《智取生辰纲》——施耐庵——元末明初
C: 《故乡》——《呐喊》——鲁迅
D: 《谈读书》——培根——美国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文学交流会,让同学们获益匪浅,知道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
B: 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C: 我市被评为十大“最宜人居”城市,这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D: 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憨厚的笑容和那亲切爽朗的笑声。
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小说,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和梓树,后人用“桑梓”指家乡,例如:“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 《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D: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4、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 , 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 看到著名表演家赵本山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C: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拮据 鄙夷 根深蒂固 无与抡比
B: 凭吊 凌驾 不二法门 自知之明
C: 田圃 沉呤 红装素裹 豁然贯通
D: 喧嚷 勾当 各尽职守 断章取义
6、阅读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别离

唐代: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 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下笔挺拔刚健,调子高昂,一扫送别诗的老套,生动地勾勒出主人公性格的坚强刚毅。
B: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彩笔浓墨描画出游子的壮伟形象。威武潇洒,胸怀开阔,风度不凡,气宇轩昂,仿佛是壮士奔赴战场前的杖剑壮别,充满着豪情。
C: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本意是说,毒蛇咬手后,为了不让蛇毒攻心而致死,壮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斩断,以去患除毒,保全生命。
D: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尾联两句,总束前文,点明壮士怀抱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志向,为达此目的,甚至不惜“解腕”。
( 2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叙离别而全无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怨,写得慷慨激昂,形象丰满,别具一格。
B: 颈联运用成语,描述大丈夫的人生观,体现的是壮士为了伟大事业的胜利和崇高理想的实现奋不顾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无所畏惧的精神
C: “一”字和“即”字,既体现出动作之迅速,也显现出壮士在万分危机的时刻,敢于斩钉截铁地作出英明的抉择,牺牲小的利益来顾全大局。
D: 本诗通篇抒情,充满感情色彩,“带情韵以行”,所以写得生动、鲜明、激昂、雄奇,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B: 推行检验标志电子化,将在车辆租赁、二手车交易、保险理赔等领域,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C: 在开讲啦节目中,周杰伦承认:“要不是妈妈拿着藤条逼着我学琴,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D: 经省委、省政委同意,2020年全省中考时间安排在高考结束(7月9日)至中小学暑假放假(7月18日)之间。
8、

将“这场晚会我一定要看”改为双重否定句不恰当一项是( )

A: 这场晚会我不能不去看。
B: 这场晚会我不得不去看。
C: 这场晚会我非看不可。
D: 这场晚会我一定非要看。
9、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此次武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他们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B: 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还有“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等称谓,估计没被我列举的还有不少。
C: 虽然小说对戏剧性的要求没有戏剧高,但戏剧性往往也是小说特别出彩的因素。
D: 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10、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匈奴大入边。译文:匈奴大规模侵入边境。
B: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译文:军中将士披着铠甲,拿着锋利的兵器。
C: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译文:将军周亚夫手拿兵器说道。
D: 介胄之士不拜。译文: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2-15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________ 。

( 2 )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 3 )就表达方式而言,这首词的上阙运用了________ ,下阙运用了________ 。

( 4 )由“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词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表达塞外奇特壮美景象的诗句“________ ,________ ”。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好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1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 2 )翻译:“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3 )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姥姥的端午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乏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蹚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荫下,几位老邻叙叙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汽,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长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 1 )通读全文,说说本文除了写“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外,还写了哪些“姥姥的端午”?

( 2 )赏析下面的句子。

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 3 )本文的题目是“姥姥的端午”,第⑨段看似与“姥姥”无关,实是文章独具匠心之处。请仔细揣摩,分析这样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何作用。

( 4 )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本文为什么说它是“姥姥的端午”?请作分析。

阅读《最美人瑞这阵走来》一文,回答小题。最美人瑞【注】这样走来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
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⑧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钟书同候。”
⑨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选文有改动)
【注】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 2 )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 3 )从第⑧段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什么感情?联系全文,说说“我”对杨先生怀有什么感情。
( 4 )下列这段文字是从“百度”中下载的。这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中。请或表达方式中的一个方面说明理由。

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复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

( 5 )假如杨绛被评为中国“最美女性”,请根据本文内容以及你对她的了解,为她设计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充满着爱。澳大利亚一只叫“雷克斯”的狗妈妈收养了一只失去母亲的小袋鼠;台湾作家龙应台为了走进十八岁儿子的心灵世界,与他开启了三年六个月的书信往来;湘西画家黄永玉虽已年过八旬,依然每年要踏上凤凰那熟悉的故土……这大大小小的爱,给人以挑战挫折的勇气、战胜孤独的力量、拥抱成功的信心。

请以“爱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