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徐州市第十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沼泽是多么色彩斑斓啊它何以有色彩是它的主人们色彩缤纷,让沼泽也有了灿烂的容颜。像丹顶鹤头上的那一点红,可算是世界上最耀眼的鲜红了像白鹭通体那如雪的羽毛,也算是自然界中最洁白的色彩了;还有一种绿头野鸭这里被喻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A: ① , ② 。 ③ ; ④ 。
B: ① 。 ② , ③ , ④ ……
C: ① ! ② ? ③ 。 ④ 。
D: ① ! ② ? ③ ; ④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面面相觑(qū) 跻(jī)身
B: 明眸(móu)善徕 诘(jié)责
C: 亵渎(dú) 秀颀(qí)
D: 暇(xiá)疵 吞噬(shì)
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潜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 , 而有关大禹精神的传承在当代社会显得更为迫切。
B: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 做学问最关键的是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见异思迁,终将一事无成。
D: 这家工厂的烟囱每天黑烟滚滚,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附近的居民气冲斗牛
4、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实际上,猪是很聪明的动物,“智商”远高于牛、羊等家畜。

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③例如,英国曾有一头小猪,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具备了与人握手、从1数到8等技能。

④人们常用笨得像猪形容某人很愚笨。

⑤科学家还认为,猪与狗、黑猩猩、人类等高智商物种一样,具有认知能力。


A: ④②①⑤③
B: ①②③⑤④
C: ④①②③⑤
D: ①②⑤③④
5、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A: (bān)发 (qiào )首 (zhònɡ)裁 (dān)精竭虑
B: 荒(miào) 箱(jiá) 穆(sù) 粉(zhǐ)
C: (kuì)退 轻(yínɡ) (wéi)杆 眼花(liáo)乱
D: 要(sāi ) (juān)刻 遗(shǔ) 重岩叠(zhànɡ)
6、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刘备、刘姥姥、闰土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故乡》。
B: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他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 《湖心亭看雪》选自《西湖梦寻》,作者张岱,清代文学家。
D: “一封朝奏九重天”中的“九重天”指皇帝,“伛偻”“提携”分别指老人、儿童。
7、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舞松之风把云雾吹得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缭乱
B: 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中国,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对工作一丝不苟
C: 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 , 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 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项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学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不足。
B: 有人说,人只有到了中年之后,就能深切地体味到人生的意义、责任和问题。
C: 随着长沙地铁2号线的投入使用,使长沙人的未来与地铁密不可分。
D: 我校全体团员,决心响应上级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9、以下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第3、4段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悲和喜的两种心情。
B: “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 《醉翁亭记》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D: 《醉翁亭记》虽以“乐”字贯穿全文,却笑中带泪,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的愁苦与愤懑之情。
10、

我国素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古代文明用语典雅而简洁。在现代社会交际中偶尔使用更能平添一分书卷和儒雅之气。下列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操场上碰到同学时说“久仰大名”。
B: 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说“不吝赐教”。
C: 归还所借之物时说“请笑纳”。
D: 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父亲时说“令尊”。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画堂春》(北宋·秦观),完成下列各题。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

( 1 )这是一幅春归图。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句中的景象。

( 2 )请说说“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中包含的物候现象并简要说“杜鹃”这一物象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 3 )体会“恨”字所包含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 1 )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蒙以军中多务 不而别
B: 自以为大有所求精
C: 自青州入魏,复南奔 根问底
D: 涉猎经史,有才干 品学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 3 )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匀速奔跑

①我家附近有一所大学,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学生在那里跑步。

②一天下午,下班后我按照惯例驱车来到了学校体育场。这会儿,体育场上的人已有不少。我换上运动装,戴好耳机,听着富有激情的音乐,简单的做了几组热身运动之后便开始沿着跑道跑了起来。内心随之变得热血澎湃,感觉自己轻轻松松就能拿下一个马拉松。可是,当我跑到第二圈的时候我又开始喘了,脚步也随之慢了下来。很明显,因为我又胖了,我才变得比以前更容易透支。

③此时,一个身穿玫红色紧身背心和黑色运动裤的姑娘从我身边擦肩而过,速度不快但跑得明显很有节奏。我心想,自己怎么也不能让个姑娘把自己给超了,于是心一横,我紧赶了几步向前冲刺了50米,很轻松的把姑娘落在了后面。

④可我有限的体力还是支撑不起日渐增长的体重,慢慢的,我紧赶的步伐又缓了下来,一边双手掐腰喘着粗气,一边半走半跑挪着步子。正当我决定停下来慢走一圈时,红衣姑娘又一次从我身边跑了过去,还是那个速度和节奏。

⑤“超就超吧,哥们先走一走,缓一缓,等下体力恢复了再赶上你……”我心里不屑的盘算着。

⑥接下来我开始一边走一边观察着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他们有的在一边慢走一边交谈,有的时而奔跑时而停下,有的跑得大汗淋漓,有的跑的漫不经心。

⑦跑步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把你的体力、耐力和速度暴露无遗,并将你的性格从你跑步的姿势和神态上展露给别人。约摸走了两分钟,我觉得自己喘的不再那么痛苦,体力貌似又恢复了一些,决定继续跑。

⑧我不由得在体育场上寻找着那位刚刚超过我的红衣姑娘,心想这会我一定要赶上她。在前方扫了一眼后我没再看到她,我想她大概已经跑完回去休息了。结果,就在此时,一道红光从我的右侧闪了过去,没错,就是那个红衣姑娘,她又一次超过了我,还是那个匀速奔跑的节奏。我放弃了追赶红衣姑娘的念头。

⑨我开始寻找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解释自己追赶不上红衣姑娘的原因。但最终,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努力,那些匀速奔跑的人你永远追不上。

⑩匀速奔跑的人是可以掌控自己的人。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按照这个节奏去掌控自己。

⑪当一个人开始匀速奔跑起来的时候,他是在认真奔跑。当你还在踌躇要不要跑起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你甩得遥不可及。

(文/河城子,摘自《知识窗》)

( 1 )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心情

①________

充满信心

首次被超越

②________

再次被超越

③________

最后被超越

放弃


( 2 )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 3 )文章第六段描写了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4 )有人提议把题目改为《跑步中的启示》更好,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意,说出你的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点诗词养点气

①诗词中不仅传递着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

②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③细读的重要讲话,发现其中对古典诗句的引用俯拾即是,既恰如其分地阐述了思想,又寄意深远。不仅如此,他还创作了《军民情·七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等诗词,为领导干部树立了读诗词写诗词的榜样。作为基层干部,我在工作之余,利用车上、夜间,坚持读诗词汲取仙人的诗学精华,同时坚持写诗词,一旦有感有悟,即在手机、纸片、笔记本上随时记下。因为工作与时间的关系,诗词短小精巧,既可总结实践,又能抒发情怀。读诗词的过程中,自己也悟得点滴体会,感受到了千百年来诗词的深刻意蕴和万千气象。

④读诗词养点浩气。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的代表作,感情深沉、气壮山河,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李白有“澹然养点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自豪……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⑤读诗词养点骨气。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唐代诗人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也是做人从政的精气神所在。

⑥读诗词养点地气。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正如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⑦读诗词养点清气。清正廉洁是古之取士的标准,也是为官事政的要求。古代为官者多是文人出身,既崇尚清廉的操守,也持守清正的襟怀,自然也是我们今天亟待补充的从政营养。王昌龄坦荡胸襟,“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商隐谆谆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于谦剖心自勉,“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王冕慨然挥毫“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诗人龚日升概括得妙:“千首新诗,一轮明月,两字清廉。”

⑧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真诚呼吁大家读写诗词,丰富学识,提升境界,装点人生。

( 1 )选文的议论方式是什么?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请以“被爱着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