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邵阳市第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情不自禁地欢叫着。
B: 他心胸狭窄,经常在一些明察秋毫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C: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D: 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2、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B: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C: 会挽雕弓如满月,射天狼,西北望。(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还有各种花的番,混着青草味儿,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骆驼祥子》
B: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四世同堂》等。
C: 《观沧海》是一首古体诗,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
D: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被称为“诗仙”。
4、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今亦死(逃走) 旦日(第二天)
B: 性行淑均(善良公正) 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C: 既(克服) 后值倾覆(倾倒)
D: 以其咎(公布) 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5、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B: 长江文明馆的筹建填补了全国范围内没有以大河流域为主题博物馆的空白。
C: 城管委鼓励在地铁站周边设置非机动车收费停车位,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D: “湖北省环保政府奖”近日揭晓,获奖者中首次出现两位农民,并代表获奖者发言。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 新闻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
C: 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课文《“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
D: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7、下列各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爸爸为爷爷的七十大寿定制了生日蛋糕,上面写着“祝令尊大人健康长寿”。 解说:“令尊”是自己对父亲的尊称,用在这里恰当。
B: 有首歌这样唱道:“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 解说:句中第一次出现的“梦”和“悲伤”都是动词,第二次都是名词。
C: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解说:一句中朗读处理是:“牛背上”后面是停顿,“短笛”“嘹亮”加重音。这样读来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了一支充满着青春活力的迎春交响曲。
D: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解说:这里的“雨点”用的是比喻义。
8、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东省第一届应往届毕业生综合类大型人才招聘会”在省城(jǐ)南的历山剧院召开。
B: 云南昆明滇池的蓝(zǎo)大量繁殖,湖水如绿油漆一般。
C: 在这个新村,记者看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一个小水窖,里面(chǔ)满了清水。
D: 在面临投资者质疑时,公司要勇于担当,站出来(chéng)清事实。
9、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zhàn) 和(ǎi) 心(xù) (zǐ)妹
B: 倜(tì tǎng) (dài)弄 高(miǎo) 静(mì)
C: (wèi)临 发(jì) (yuān)博 抖(sǒu)
D: (xiāng)嵌 菜(qí) (chǔ)蓄 (jiàn)赏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谁也不能否认学习语言文字是不需要花费很多精力的。
B: 读完《西游记》,孙悟空勇于反抗的精神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
C: 我们只要了解了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内涵。
D: 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宜宾市的“创文”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军城早秋

严武(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 1 )“朔云边月满西山”一句中的“满”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 2 )诗歌的三、四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闻人知吾两人者耳。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五色交辉(________)

沉鳞竞跃(________)

无与为乐者(________)

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3 )从景物描写方法这一角度分别赏析下面两句话。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4 )下列选项中对两篇短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是都采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这几种表达方式。
B: 甲文的“夕日欲颓”中的“欲”与乙文中“解衣欲睡”中的“欲”,在语境中意思基本相同。
C: 甲文全方位描写山川之美,乙文借助想象描绘月光之美,都表现了作者醉心美景的情感。
D: 甲文《答谢中书书》中的“书”与乙文《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记”都是一种文体形式。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1 )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________。
( 2 )文中划线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________。
( 3 )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 4 )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划线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 5 )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丑猫

①每次瞥见院子里有猫跑过,我都会想起以前我们这个院子里生活过的一只小猫。邻居们对这只猫都很熟悉,叫它丑猫。固然,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从哪儿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只被抛弃的猫,因为它一直对人心存依恋。

②这只被叫作丑猫的猫真的很丑。它只有一只左眼,右眼处是一个黑乎乎的令人惊骇的深洞。右耳也残缺不全了。一条又宽又长的伤疤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肩上。右后腿不知何时折断又接上了,但已经严重弯曲。尾巴早就没了,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总是翘着。全身暗灰色的毛脏兮兮的,黑色的条纹已经很难分辨出来。凡见过这只猫的人,产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只猫真丑!

③因为这只猫相貌丑陋,所以邻居们都不喜欢它。孩子们看见它远远地就绕开了,更别提摸摸它抱抱它了;大人们一看见它就吓唬它驱逐它,甚至还用石头砸它。丑猫有时候想进到楼道里去,但人们只要一发现它想进来,就用浇花的水管子冲它,或用楼门夹它的爪子。但不管人们怎样对待它,丑猫从不对抗。如果人们用水管子冲它,它不跑也不躲,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凭冷水淋到身上;如果人们扔东西砸它,它也只是轻轻地抬抬爪子,好像在请求人们的谅解。

④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如果有哪个胆大的孩子瞥见它而没有躲避它,它就赶忙跑过去,用头蹭人家的手,一边蹭,还一边喵喵地高声叫着,希望能得到一点点温柔的抚摩;如果有谁愿意破天荒地抱抱它,它就急忙舔舔人家的衣角或者它能够得着的东西,渴望能留住这一刻难得的温情。但更多的时候,丑猫得到的都是厌弃和驱赶。

⑤有一天,一个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了丑猫的头上:孤独的丑猫朝附近的几只狗走了过去,它大概是太寂寞了,想和那几只狗交个朋友吧,没想到那几只狗却毫不留情地咬伤了它。我在屋子里听到丑猫凄惨的叫声,急忙跑了出去。等我跑到丑猫跟前时,丑猫正躺在地上,身子蜷缩成了一团,全身血肉模糊,脸上挂满了泪痕,已经奄奄一息了。丑猫不幸的一生就要走到尽头了。我把它从地上抱了起来,它声音嘶哑,艰难地喘着气。我双手抱着它,一动也不敢动,唯恐再弄痛了它,它却挣扎着要舔一舔我的手。我把它搂到了胸前,它的头紧紧地贴到我的手掌上,用那只黄黄的小眼睛注视着我。突然,我听到它用微弱的声音“喵”地叫了一声。显然,这只猫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后,仍然渴望着一丝怜爱,或是一丝同情!当时,我觉得我怀里的这只猫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它从没想过要咬我,要挠我,或者摆脱开我的怀抱,它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完全相信我能够减轻它的痛苦。丑猫就这样在我的怀中慢慢地死去了,没能等我把它抱回家。

⑥丑猫只是身体残疾,而我们人类是心灵残疾。我们对那些形象优美的生物关爱有加,对那些卑微弱小的生灵却漠不关心。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选自《意林》,有改动)

( 1 )简要说明第②段对丑猫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
( 2 )文章第④段中,作者连续用两个“如果……就……”来描写丑猫的幻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 3 )在第⑤段中,作者说丑猫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请简要概括说明其理由。
( 4 )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丑猫的命运引发你哪些思考。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一句话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