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尚义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弧形 卧波 合拢 暴涨
B: 和谐 碑文 冲毁 推崇
C: 胜景 序幕 残陨 雄跨
D: 要道 侵略 倾听 拱圈
2、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C: 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D: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
B: 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
C: 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
D: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4、

下面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的一项是( )

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它是一种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A: 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
B: 强调神似和写意
C: 具有高度综合性
D: 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
5、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修改:删掉“令”)
B: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法院推出五项举措,严禁公款旅游现象不再发生。(修改:把“推出”改为“制定”)
C: 李晓明同学在学习上刻苦勤奋,可以堪称表率。(修改:去掉“可以”)
D: 如何在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减少人口的增长速度,这是摆在我们国家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修改:将“减少”改为“减缓”)
6、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巴尔千半岛有绵长的海岸线、神秘宁静的古城、鳞次栉比的建筑,是一片风光旖旎的土地。
B: 中国在塔吉克斯坦有不少援建的工程项目,“中国质量”和“中国速度”在当地有口皆碑
C: 互联网改变留学勾通方式,拉近留学生与家人的距离,给留学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与欢乐。
D: 甘孜“山地旅游节”顺利开幕,希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实地指导,助推四川旅游发展。
7、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B: 《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自杀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希望,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善良的人变成了狡猾、麻木、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充满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五猖会》一文既有对父亲严格要求的理解,又有对父亲错误的教育方式的批判。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保尔那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激励着一代代的青年人。
8、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1)“死海”就以此得名。
(2)死海的水面,大约在海平面以下390米。
(3)死海在约旦和以色列边界上伸展,长达8万5千公里。
(4)死海海水的含盐度,约为一般海水的9倍。
(5)在如此高的盐度中,几乎不能有任何生物。

A: (4) (5)(1) ( 3 ) (2)
B: (3) ( 2)(4) (5) ( 1)
C: (2) (3) ( 1 ) ( 4 ) ( 5 )
D: (3)(2) (1) (4) (5)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得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学习中要做到不求甚解地钻研,这样才能把知识掌握得更好。
B: 有话好好说,不要那么咄咄逼人
C: 我和妈妈明天要莅临楼下新开张的超市。
D: 这盘歌碟里面的歌曲旋律优美,音调柔和,真让人美不胜收
10、

下列对《西游记》有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悟空大闹天宫,打败天兵天将,与如来佛祖斗法,结果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B: 唐僧师徒四人被火焰山阻挡,是孙悟空变作牛魔王借来芭蕉扇灭了火才得以通行。
C: “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此段外貌描写的是猪八戒。
D: 在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先后变成美少妇,老婆婆,老公公,但都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 1 )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全诗的诗眼是:

( 2 )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 3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 4 )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嵇康与《广陵散》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初,康尝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

【注释】嵇康,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嵇康是著名的琴艺家和哲学家,“广陵散绝”体现的是嵇康作为一个伟大音乐家的悲剧。

(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

①康视日影________

②昔袁孝尼从吾学《广陵散》________

③帝悟而恨焉________

④忽有客之________

( 2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忽有客诣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B: 引琴弹 人不知不愠
C: 遂授康 有好事者船载
D: 《广陵散》今绝矣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②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③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嵇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斜塔上的实验》中的语段,完成小题。
①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正在大教堂里跪着祈祷。除了一条链条扰人的擦碰声,大厅里一片寂静。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滴嗒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
②突然,他跳起身来,这一举动使其他礼拜者大为惊讶。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滴嗒作响的挂灯每往返摆一次用的时间似乎一样长,尽管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
他的感觉正确吗?如果正确,那他就是发现了奇迹。他决定立刻回家,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还是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伟大真理。
④他一到家,就找来两根同样长的绳索,各坠上一块重量相同的铅块,将两条绳索分别系在不同的厅柱上,准备做他的实验。他请他的教父穆契柯·铁达迪帮助他进行这个实验:“你数这条绳索的摆动次数,我数那一条。”
⑤老头子耸一耸肩。“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他咕哝着,但是他同意帮忙。伽利略手拿两个铅摆,将一个拉到距垂直线四手掌宽的位置,另一个拉到两手宽的位置,然后同时放开手。两个人分别数了两条绳索的来回次数,然后加以比较。总数是一样的,各为100次。两条绳索的起点虽大不相同,但在同样时间内到达同样的点上。
⑥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

( 1 )第①节末尾说“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这位年轻的医科大学生的“一连串的思考”内容是什么?

( 2 )读了上段文字,你认为第③节中加横线的“他的感觉”是指什么?

( 3 )上面文段中加点的“自然的节奏原则”是什么?请用准确的语言概括。

( 4 )第④节中说这个大学生一到家,就“做他的实验”。请问:他做实验所需的材料是什么?对这些材料分别有什么要求?

阅读下面的选文

进城

山伯这辈子,去过一次县城,唯一的一次。

那天早上,跟往常一样,鸡叫第四遍的时候,山伯就起床了。一般情况下,张牙舞爪洗下脸,咕咕咚咚灌一碗水,一边啃着馍一边就下地了。可那天山伯一边往外走一边说:“今儿个到县城一趟。”

在灶台前忙绿的山娘愣了一下,撵出门外,瞅着山伯朦胧的轮廓,嘟囔道:“麦还没割完呢。”“丢不了。”山伯头也不回,闷声闷气地丢过来一句。“麦都焦了。”山娘还不死心。庄稼人,土地就是他们的命。“值个啥?!”山伯走得执着。匆忙。山娘又叫道:“你没进过城,认识路?”“鼻子下边就是路!”山伯的话硬硬的,不容置疑。

望着山伯的身影消失在弯弯的山道上,山娘轻轻叹息一声。昨夜里他就烙饼似的翻来覆去没睡踏实,有啥关紧事?咋不吱声呢?去城里干啥?城里跟他们唯一有牵连的就是他们的儿子山子。

两年前,县里建铝厂,在全县范围内物色工人,山子有幸被选中。上班第一天,山子要赶镇里的班车,天不亮就上路了。山伯提出送他一程,山子说成啥也不让,到最后山伯也没有送成。

按照惯例,昨天是山子休班回家的日子,结果,山子没有回来,难道是因为这个?听山子说,铝厂在县城边上的一个乡,他要转好几趟公共汽车才能到单位。农闲时节,老头子曾想带着她到山子工作的地方看看,一想到复杂的路线,就打了退堂鼓。他今天是咋了?真的去找山子?他会不会迷路?

后半晌的时候,山子回来了。一个人。山娘诧异地问:“没见到你爹?”山于一愣,不高兴地说:“他去干啥?我没见。”看到山子的反应,山娘哼哼唧唧的,不敢多说。山子说:“他啥时间去的?”山娘说:“一大早就去了。”山子黑着脸说:“我一大早就从厂里回来了。真是的,不嫌丢人!”山娘胎想数叨儿子两句,张了张嘴还是把话咽了回去。她明白,老伴弯腰驼背,走路不利索,形象不雅观,山子是嫌弃山伯到单位给他丢脸了。

等到了天黑,山伯才一身疲惫地回来。看到山子,他不自然一笑,低眉顺眼地说:“我摸到你们厂,他们说你回家来了”看到山伯蓬头垢面的样子,穿的衣服也分辨不出颜色,山子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气呼呼地说;“你去干啥?没事就不能在家歇着?”山娘不满地瞅了山子一眼。山伯嗫嚅着说:“昨个儿我听说公路上发生了车祸,一辆货车撞到了一辆公共汽车上,死伤了好几个人……我怕你回家搭乘那辆公共汽车……吓得我一夜没睡。阿弥陀佛,没事就好。”

山娘这才知道老头子去找山子的真正原委。事后,山伯对她说:“给你说了有啥用?让你也跟着担心?”

结尾一:多年后,等到山子理解到父母那满满的爱、暖暖的爱时,这时候,别说孝顺他们,连对他们说声对不起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他们已经藏在了坟里边,似乎依然害怕年少不懂事的山子。

结尾二:多年后,山伯已经去世,山子将山娘接到城里。山娘总会在夜晚看着山伯的照片出神,而山子总是埋怨自己当初没有早点接山伯进城,现在连弥补的机会都没有了。每到此时,山娘都会说同样的一句话:“我进城,就是你爸也进城了。”

(作者:侯发山;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编)

学校《文苑》杂志推出了“文学作品大家赏”栏目,本期赏读的是小说《进城》。

( 1 )“照应”是文章的结构技巧,常见的种类有伏笔照应、首尾照应、文题照应等。这篇小说有两个不同的结尾;通读全文后;你认为哪个结尾更能体现照应这一结构技巧?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不少于50字)

( 2 )“文学作品大家赏”栏目邀请你作为特约撰稿人,给这篇小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请完成这个任务。写作提示:①首先说明你赏析的文本是由哪个结尾构成的;②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表达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来赏析;③结合文章内容:④不少于100字。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以下是小华同学写给学校“心理咨询室”信中所倾诉的烦恼:

我是一个怕羞的学生,从小到大都不爱跟老师交流,不爱向老师问问题。小学时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老师比较看重我,会主动问我有没有问题;到了初中,我发现我什么都不是,曾经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似乎成了学渣。爸妈要我多向老师问问,但我不敢问;现在我即使想问也不知如何去问了。这诚如何是好?

题目一:请你以“知心朋友”的身份,给小华同学回一封信,劝导他重新振作起来。

要求:①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信息。

题目二:小华同学的烦恼具有代表性,为此,班主任准备组织一次演讲比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类心理问题,鼓励同学们勤问好学,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