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阳西县方正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对文意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日出》一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题目“日出”象征了新中国强大的生命力。
B: 《泰山日出》一文作者徐志摩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之情。
C: 《云海》一文的作者之所以对“云海”情有独钟,主要是源于他对青春年少岁月的眷恋。
D: 《天上的街市》一诗主要表达了作者郭沫若对爱情的渴望与赞美之情。
2、

下列对《钱塘湖春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写诗人行至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 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 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 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代诗人李白文采斐然,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被传诵。
B: 最近,阿成迷上了炒股,在同事的指点下倒也挣了不少钱,可谓获益匪浅
C: 桂林摩崖造像雕工细腻,有岭南“小家碧玉”的地方风格,区别于北方造像的宏大。
D: 她为人冷淡,对于周围的人和事总是漠不关心 , 所以常常给人留下“自私”的印象。
4、下面句字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俯身倾耳


A: 衾拥覆
B: 以是人多书假余
C: 计日以还
D: 生乡人子谒余
5、

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端详 醋栗 通霄达旦 周道如砥
B: 沉湎 糟塌 黎明百姓 天伦之乐
C: 芳馨 竹篙 一泄千里 随声附和
D: 潮汛 告罄 断壁残垣 骇人听闻
6、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回家的路上我__________那只纸筒一路疯跑,恨不得马上就把它点着。
(2)然而野花到秋冬之间,便都萎谢,反予人以凋落的__________。
(3)那个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_________的,临河的小村庄。

A: 拿着 凄凉 偏僻
B: 举着 凄凉 偏僻
C: 拿着 悲凉 荒凉
D: 举着 悲凉 荒凉
7、

下列各句中,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之所以辞去总理职务是因为要陪伴家人的原因。(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
B: 电视剧《锦绣未央》的男女一号主演罗晋、唐嫣通过微博公开双方。(宾语残缺,应在句末添加“恋情”)
C: 一到冬天,恶劣天气就频频出现,甚至PM2.5指数连续爆表,网友纷纷表示要逃离山东。(语序不当,“甚至”应该放在“连续”的前面)
D: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因此催生了世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格局。(关联词使用不当,“因此”应该改为“所以”)
8、依次填入下列语段画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位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重、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位才华横溢的智者。

A: ③①④②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④③①
9、

下列各句没有毛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B: 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
C: 看了这次内容丰富的展览,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 夏天到了,大家游泳时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事故。
10、

下面各加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衣guān 拮据jū 军guàn 维gōng
B: 钱zhuàn 虚qiān 反jié 鹃dù
C: 次lǚ述lǚ 囔 dū 车shà
D: 蹋zāo 无lài 占jù 女婿xu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1 )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 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勾起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 “落花”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唐王朝国运衰落的慨叹。
C: 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接道出了个人身世,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 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 2 )请简要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肃王与沈元用》,回答后面问题。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
【注】①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肃王:北宋末年宋徽宗第五个儿子。沈元用:宋朝大臣。②虏:指北方的金国。③偶俪:对仗工整。④矜:夸耀。⑤他语:说别的事情。⑥骇服:吃惊佩服。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元用强记( ) ②辞偶俪( )
矜其敏( ) ④略无矜( )

( 2 )②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① 元 用 素 强 记 (2) 不 能 记 者 阙 之

( 3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取纸追书

A: 至
B: 观正浓
C: 是吾剑所从坠
D: 心所向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 5 )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④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 1 )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了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 2 )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去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 3 )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 4 )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 5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 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 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 第⑤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写出了橘子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马付才
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地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②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
③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
④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我想,父亲知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⑤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太阳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
⑥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太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我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⑦于是她讲道:“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钱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的助学贷款……”
⑧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
⑨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运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⑩黄春草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⑪ 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 1 )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50个字)
( 2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理解。

①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②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

( 3 )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个句子的作用。
( 4 )请谈谈你对第⑩段“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这句话的理解。
( 5 )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命题作文

生活是多彩的,每一种色彩都有自己的内涵,让人喜受,给人思考:每一种色彩都可能牵出一个故事,让人心动,给人回味……因为有了色彩,人生变得绚烂;因为有了色彩,世界变得美丽……

请以“让我回味的色彩”为题完成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律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文体自选(诗歌、戏除外);不得抄表,不要套作;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二)给材料作文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进大观园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一天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在黛玉的指导下,学习有了一点心得。众姐妹称她为诗魔,拿她开玩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香菱学诗的故事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环境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要想成功,须下苦功;高人指点可使人快速进步;懂得请教,就能渐渐提升自己。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编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要套作;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