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岳阳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 《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
C: 《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

下面语句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朋友送给小王一件礼物,小王对朋友说:“如此真心实意,这礼物我只好笑纳了。”
B: 小芳过生日,小燕送给了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它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
C: 询问长者年龄,应尊敬地问:“您老人家高寿?”
D: 老朋友两人分别十多年相遇,见面时都说:“久仰久仰。”
3、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威武 齐整 预备 撑船
B: 琥珀 商议 鸳鸯 姊妹
C: 规距 侍立 铁锹 丫鬟
D: 促狭 淘气 香甜 闲话
4、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一次演讲比赛中,他声情并茂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
B: 春天的黄姚古镇,细雨绵绵,云雾缭绕,青砖瓦房与小桥流水若隐若现 , 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C: 参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这些英雄的事迹让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D: 三年来,我们跟语文老师相处融洽,相敬如宾 , 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5、

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失滔滔(立刻) 原驰蜡象(白色的象) 忍冬(能够忍受冬寒)
B: 略文采(差、失) 红装素裹(白色覆盖着大地) 妖娆(娇艳美好)
C: 章取义(截取) 百业为先(行业) 亵渎(轻慢,不敬)
D: 强聒不舍(过分啰嗦) 尽职守(谨慎恭敬) 骈进(骑马前进)
6、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xù) 笑(xiān) 长(rǒng) 而不舍(qì)
B: 形(qí) 悲(chuàng) 确(zuó) 相得益(zhāng)
C: 沟(hè) 代(páo) 恿(sǒng) 广无垠(mào)
D: 阴(mái) 归(xīn) 唐(tuí) 一气成(huō)
7、选出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窥探 瞄准 脆弱 赌柱
B: 盘旋 邀请 希疏 偷偷摸摸
C: 低蛙 吹拂 装置 粗糙
D: 胶结 痕迹 踪迹 海枯石烂
8、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晕眩 玲珑 隐天蔽日 众说纷云
B: 潦草 委缩 见异思迁 轻飞漫舞
C: 倾刻 装潢 指手画脚 锋芒必露
D: 褪色 迅疾 含辛茹苦 千锤百炼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B: 党政机关人员若禁不住糖衣炮弹的考验,就会亵渎职责且辜负人民的重托。
C: 不学无术的他获得了一笔意外之财后,买了不少书画,竟也学会了附庸风雅
D: 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10、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意思是陶渊明并不在意衣裳被夕露沾湿,他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中的这句诗,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绝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C: 《过零丁洋》一诗,写诗人看着寥落的群星,面对飘飞的柳絮,望着漂荡的浮萍,想到国势危亡,不禁为报国无门而悲伤沮丧。
D: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中的“客”指漂泊在外、旅居他乡的游子,与《约客》一诗题目中的“客”含义不同。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芭 蕉

郑 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春笋

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两诗的末句,一“怨”一“嗔”,字面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试结合诗句作比较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已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桓公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

(选自刘向《新序》)

( 1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

者曰(________)

五往而后得(________)

(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A: 于是(大家)一起来朝拜齐桓公,没有不到的。
B: 于是(大家)一起来看望齐桓公,很少有不到的。
C: 于是(大家)一起来朝拜齐桓公,很少有不到的。
D: 于是(大家)一起走,都来朝拜齐桓公,很少有不来的。
( 3 )这则故事,可以概括为________,与刘备三请________(填人名)相似,都表现了________的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天窗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

⑤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⑥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 1 )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
( 2 )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

①赏析下面句子。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②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 3 )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
( 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B: 第②段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C: 第③段“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
D: 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生死之间

雷抒雁

①突然有一天,你发现那个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走了,没有了,就像水被蒸发了,永远地从你身边消失了,消失了。

②那个叫你乳名时亲切、柔软的声音,那双曾抚摸你面颊的枯瘦的手,那种在你出门远行时久久注视着你、充满关爱和嘱咐的目光,都消失了。

③这是不能再生的消失,不像剃头,一刀子下去,你蓄了很久的头发落地了,光头让你怅然,但是,只要有耐心,头发可以再生出来。一个人死了,不会再出现,不会的。

④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是的,即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死亡,是彻底的结束,如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云的飘移,永远地没有了,没有了。

⑤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惦记,你如此熟悉的面孔。如果没有找到,你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是在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是在为孩子们做晚饭,还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房子里空荡荡的,她不在。看着墙上那张照片,你知道她已永远地离开了。那张一直带给你欢乐的母亲的照片,你突然发现其中竟有一缕忧伤。难道,照片也有灵性,将她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凝聚在目光中?

⑥我不愿再走进母亲的房间,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任灰尘去封存。唉,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刺伤那脆弱的神经。

⑦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不再流泪。谁不知道死是人生的归宿!生,让我们给生命打了一个结,死,便是一种解脱。妻子这样安慰我,儿子也这样安慰我。他们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忙忙碌碌,快快乐乐,去干他们自己的事,好像母亲的离世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母亲的死,给他们留下的只是短暂的痛苦,并没有留下伤口,而在我的心里,却留下了很深的伤口,有很多的血流出,我常常按着胸口,希望那伤口尽快愈合。可是很快我发现,愈合的只是皮肉,伤痕的深处无法愈合,时常会有疼痛蔓延开来。

⑧我永远不会忘记2001年9月6日下午5时,在中国作协的会议室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我以一种近乎失态的焦灼,希望会议早点结束,然后迫不及待地奔向母亲的住处。快到家时,我打电话给家里,想马上听到母亲的声音。铃声空响,我希望她是到楼下散步去了。

⑨推开门,像往常一样,我喊了一声“妈妈”,无人应声。我急忙走进里面的房间,看见妈妈躺在地上呻吟着。我扑过去,一把抱住她,想让她坐起来,问她怎么了。她只是含糊不清地说着:“我费尽了力气,可是坐不起来。”我看着床上被撕扯过的被单,看着母亲身上揉皱的衣服,知道她挣扎过。可是一切挣扎都没有用,母亲左边的身子已经瘫痪了,无法坐住。她痛苦,无奈,无助得像个孩子。这个曾经十分坚强的生命,怎么突然变得如此脆弱!

⑩可是,无论如何,我明白了那个下午我焦灼、急躁、不安的全部原因。一根无形的线——生命之线牵扯着我的心。虽然没有听见妈妈的呼喊声,可我的心如紊乱的钟摆,失去了平衡。我以从未有过的急切,想回到妈妈的身边。也许,只要她的手抚摸一下我,或者,她的眼神注视一下我,我心中失控的大火就会被熄灭

⑪仅仅两天之后,当妈妈咽下最后一口气,永远地离开了她生活了81年的这个世界的时候,我觉得,我生命的很大一部分被带走了,随着她走了。我猜想,一个人的理论生命也许很长,它就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被失去亲人、失去情感分割,生命最终变得短暂了。

⑫没有药可以医治心灵的伤痛,所以只有学习“忘记”。可是,对于亲人,要忘记又谈何容易!只好寻求书籍、寻求哲人,让理性的棉纱,一点一点吸干情感伤口上的鲜血。那些关于生与死的说教,曾经让我厌恶,现在却成了我必不可少的药物。

⑬我想起了一则关于死亡的宗教故事。有一位母亲,抱着病逝的儿子去找佛陀,希望能救活她的儿子。佛说,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解除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要一粒芥菜籽给我。

⑭那位被痛苦折磨得愚钝了的女人马上去找,可是她找遍了全城,竟然没有带回一料芥菜籽。因为,世上根本没有没有失去过亲人的家庭。最后,佛说,你要准备学习痛苦。

⑮痛苦,需要学习吗?是的。快乐像鲜花,任你怎么精心呵护,不经意间就凋零了;痛苦却如野草,随你怎么刈割、铲除,终会顽强地生长。你得学习迎接痛苦、医治痛苦、化解痛苦,让痛苦“钙化”,成为你坚强生命的一部分。

⑯不过,这将是困难和缓慢的过程,你得忍住泪水。

(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叙述视角,偶尔插人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人称各尽其妙,形成了相互辉映之效。
B: 本文在生存与死亡、疼痛与忘却、焦虑与平静的两极振荡之中,抒发了作者对亲情、死亡等命题深刻而又独特的探讨和领悟。
C: 本文以抒情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记叙等多种表达方式,细腻地刻画了作者失去母亲后备受煎熬、悲伤无法排遣的内心世界。
D: 妻子和儿子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并且劝慰“我”,可见他们对“母亲”的情感不深厚,无法切身感受为人子者的丧亲之痛。
( 2 )本文情意丰沛、文字精纯。请赏析下列句子。

①那个叫你乳名时亲切、柔软的声音,那双曾抚摸你面颊的枯瘦的手,那种在你出门远行时久久注视着你、充满关爱和嘱咐的目光,都消失了。

②快乐像鲜花,任你怎么精心呵护,不经意间就凋零了;痛苦却如野草,随你怎么刈割、铲除,终会顽强地生长。

( 3 )文章⑧一⑪段所记叙的内容在叙述方式上称为什么?有何作用,试分析。
( 4 )2020年2月18日,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在武汉同济医院去世,他的女儿正在医学院读书。请结合本文中对亲人离去、消化痛苦的态度做法,给刘智明女儿写一段话,字数100字内。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肺炎肆虐,谣言满天。2020年1月31日晚,双黄连口服液抑制新冠病毒的消息刷爆全网。一瞬间,双黄连口服液全网售罄。事后,无数机构出来辟谣,大家才明白,自己又被收了智商税。

要求:根据材料,确立主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叙述,可议论,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