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往晓之 B: 其人舍然大喜 太丘舍去 C: 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 去后乃至 乃悟前狼假寐 |
2、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端午节如期而至,邕江上美轮美奂的龙舟成为炎炎夏日里南宁市的一道风景线。 B: 尽管教育部门多次强调不能私自下河游泳,但有的学生仍不以为然 , 结果酿成悲剧。 C: “一带一路”合作蓝图正在一步步展开,这一向好趋势真是令人拍手称快。 D: 当指挥的手落下时,合唱团美妙的歌声戛然而止 , 而观众们仍然沉浸在音乐享受中。 |
3、 | 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连日来,天津市滨海新区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称号的喜讯在滨城大地回响。②这是一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文明创建活动。③在创建过程中,新区深入开展“美丽和谐家园,你我共同缔造”的基层治理。④通过此次创建活动,滨海新区探索出一条文明城区高质量建设之路。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一(3)班的学生学习基础良莠不齐 , 所以老师辅导起来很伤脑筋。 B: 中华诗词大会中,著名学者蒙曼教授以生动幽默的措辞,鞭辟入里地品析,使听众全方位领略唐诗之美。 C: 新春伊始,开远南洞风景区内一片生机盎然,前来游园和探访玻璃栈道的人络绎不绝。 D: “让梦想与爱同行”感恩励志演讲会已准备就绪,同学们屏息凝神地等待着大会的开始。 |
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光盘行动”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正因为它承载着现代公民。B: 1月26日,自主研发的我国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试飞取得圆满成功。 C: 作为日本联合执政党之一,公明党将弘扬和继承日中友好传统,促进两国交流与合作,推动通过对话妥善解决有关问题,为改善和发展日中关系作出积极努力。 D: 厉行勤俭节约、狠刹浪费之风,体现党的主张,顺应人民期待。 |
6、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轮胎制造基地、全球第一耗胶大国,但天然胶的生产却不能自给。(在“却”后加“仍然”) B: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应为“观察、分析、解决”) C: “开学第一课”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栏目。(在“联合”后加上“举办“) D: 只要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教师才能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只要”改为“只有”) |
7、 | 选出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踝骨huái惘然wǎng深黛dài隔膜mó B: 贵恙yàng装弶jiàng髀间bì恣睢suī C: 嫉妒jí愤懑mèn不朽qiǔ蟹壳ké D: 孺子rú草莽mǎng汲水jí治丧sāng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一个热爱祖国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的人才。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C: 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D: 一个城市居民的良好素养是衡量这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
9、 | 填入下文画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自从我们搬到郊外以来,________。那短篱边牵延着的毛豆叶子,已露出枯黄的颜色来,白色的小野菊,一丛丛由草堆里攒出头来,还有小朵的黄花在凉劲的秋风中抖颤,这一景象,最易勾起人们的秋思,况且身在阿富汗呢? A: 天气逐渐清凉了B: 异国秋色愈来愈浓了 C: 秋风日渐凄冷了 D: 秋天的脚步愈来愈近了 |
10、 |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哕。 B: 这种愉悦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C: 闻一多先生,是卓跃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D: 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拮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 |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A: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骈死于槽枥之间 B: 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C: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 , 使内外异法也 D: 皆以美于徐公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 )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 5 )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而文中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却痛快地接受了。邹忌的讽谏有何高明之处?生活中,我们见过这样的场景:小A热衷于“课桌 文化”,经常利用课桌与同桌无声交流,干净的桌面因此变得面目全非。如果你是小A的老师,请你借鉴邹忌的讽谏技巧,说几句话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 |
①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种面食简单而平常,却风靡已久,这就是面条。
②若问面条的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为时尚早。有资料记载,1991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一处两千年前的墓葬里,发现器皿中盛有又细又长的食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墓葬的主人是早在2500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
③面条横跨亚欧,它的普及与商贸密切相关。我国宋代的开封曾有“面条天堂”的美誉,这与其繁华开放的国际商贸大都会的地位不无关系。有文字记载,当时阿拉伯商队长途跋涉,穿越丝绸之路来到开封经商,能够保存6个月的干面条就是他们最喜爱的食品。在经商途中,他们将干面条技术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后来,面条又以开封为起点,传播到蒙古、韩国、日本等国。商贸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面条的普及推广。
④传说中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征服了意大利的西西里,于是阿拉伯面条就随着伊斯兰文化传入西西里,促成了意大利面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一批西藏喇嘛为传播中国文化来到不丹,不久,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食——“面迟”。有学者认为“面迟”是对中文词语“面条”的异读,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可见,面条的发展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关。
⑤面条细长易煮,可干食,可汤食,适合东西方不同的烹饪方法,因而能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成为人见人爱的美食。如今,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约100亿块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如果用这些方便面来搭建埃菲尔铁塔,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方便面足以搭建327座埃菲铁塔!
⑥在面条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意义。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事不绝。在我们中国,生日吃面条的传统绵延千年,它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细长的面条蕴含着人们对好运绵长、幸福持久的殷切希望。
⑦一碗小小的面条丰富着我们的饮食文化。它是一种“美味粘合剂”,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面条记录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A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出现在新疆。 B“面迟”指的是意大利面。
C如今,全球年消费方便面100亿块左右。D亚洲人经常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
( 4 )指出下列句子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①如今,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约100亿块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________
②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________
材料一:筷子,是中国文化代表符号之一。古时称为“著”,后流传到南方,因“箸”的谐音为“住”,住在河边的船家忌讳这个词,便把“箸”改为“快”,讨个口彩。又多以竹子为做筷子的工具,所以给“快”字加个竹字头,“筷子”便流传开来。《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著,而箕子怖。”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三千多年。筷子“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地方”的传统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筷子虽为寻常物,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蔡元培曾在法国设在餐宴会招待客人时说:“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也用过刀叉,不过中华民族是酷爱和平的礼仪之邦,宴会上出现刀叉会被人视为凶器,影响友好欢乐的气氛。”筷子文化源远流长,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用筷的习俗皆由我国传入。
材料二: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因为“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悟到心灵的依偎……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感恩等含蓄的情感与礼仪传统,都可通过一双筷子体现出来。
材料三:下边是关于法国和中国餐具的图片。
写作提示:①说明要素要全面;②思路清晰;③80字为宜。
请从下面作文题中任选一个,按提示及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严禁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题一:你最欣赏的某个人,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在某部文学作品里……你欣赏的或许是他的美德,或许是他的睿智,或许是他的个性……
请以“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我们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但匆匆前行的脚步,却让我们忽略了原来就在身边的美好:幸福、关爱、信任……温暖的亲情、纯真的友谊、美好的春天……
请以“原来 一直都在我身边”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