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古(chà) 级(shí) 贬(bāo) 首昂视(qiào)
B: 地(qiào) 污(ɡòu) 精(suí) 草莺飞(zhǎnɡ)
C: 意(xiá) 涡(xuán) 望(liào) 风雪途(zǎi)
D: 花(lěi) 宝(ɡuī) 苍(jìnɡ) 玲珑透(tī)
2、于谦称和敬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令”字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令郎”。
B: “惠”字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优惠”。
C: “垂”字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询”、“垂念”。
D: “奉”字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送”、“奉托”。
3、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 )
A: 裴旻的剑舞
B: 公孙大娘的舞蹈
C: 吴道子的画
D: 郑板桥的竹
4、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寒(jìn) 孜不倦(zī) 发(jiǒng)
B: 食(mì) 碍(zhì) 梁(jǐ)
C: 取(jí) 谷(bǐ) 恣(suì)
D: 琅(1áng) 碍(zhì) 味同蜡(jué)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声情并茂、歇斯底里地演讲,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听众。
B: 在足球友谊赛中,我校队员前仆后继 , 大显身手,终于取得了胜利。
C: 在政府新一轮措施的作用下,大多数人购买商品房时,首当其冲考虑的是价格因素。
D: 实践证明,多读书、勤思考、常练笔是提升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6、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节日的蓉城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川流不息
B: 五月的西湖,姹紫嫣红 , 呈现出一片绚丽的景象。
C: 她演讲时,引经据典 , 获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D: 为保护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游览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风在瓦缝中穿行,声如短笛,拖着长长的尾音,是底气充足的美声。雨点落下,清越激昂,雨越来越大,击瓦之声,与飞流的雨声汇聚成一曲浑厚的交响乐。最美要数檐下滴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檐下雨珠落成一条雨线时,雨就大了,很大,很大。①下系在地上一洼清亮的雨水里

②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

③上连着屋檐最边沿的沟瓦④雨珠稀稀落落,那是小雨

⑤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把那雨珠串起来

⑥雨珠变得密密挤挤,那是雨势明显增大之故

A: ⑤②①③④⑥
B: ④⑥②⑤③①
C: ④⑥⑤②①③
D: ⑤③①②④⑥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它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
B: 阴阳,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一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的是汉水的北岸。
C: 《简•爱》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贫苦孤儿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D: 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电头、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9、

对“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的译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多。
B: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来。
C: 吕蒙军中事务繁多。
10、依次填人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州的沙乡农场对大雁的生活习性进行了长期而细致的

②“不待千年成琥珀,直疑六月冻琼浆。”将一颗冰糖放入温水中, 看它缓缓 ,忍不住想要感谢它的发明者——遂宁人邹和尚穿越千年为我们带来的丝丝甘甜。

③临仙阁 在涪江边上,听春鸟啾啾,嗅莲香阵阵,看秋叶簌簌,感冬阳暖.....

④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公民 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A: 观察 熔化 树立 权力
B: 观测 溶化 矗立 权力
C: 观察 溶化 矗立 权利
D: 观测 熔化 树立 权利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注释:①柳中庸: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是李端朋友。

( 1 )第一,二句中,诗人从哪些角度描绘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

( 2 )第三,四诗句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高宗崩,显祖居谅暗,乙浑专擅朝命,谋危社稷。太后诛之,引允禁中,参决大政。允曰:“臣经纶大业,必以教养为先。请制郡国庠序。立博士取博关经典、世履忠清、堪为人师者,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循名教者。”显祖从之。郡国立学,自此始也。

允秋月巡境问民疾苦至邵县见邵公庙废毁不立,乃曰:“邵公之德,而不礼,为善者何望。”表闻修茸之。劝民学业,风化颇行。后正光中,中散大夫、中书舍人河内常景追思允,帅郡中故老,为允立祠于野王之南,树碑纪德焉。

【注释】①谅暗:指帝王居丧时所住的房子。②庠序:学校。

(选自《魏书·高允》,有删改)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经纶大业/寡人之耳者
B: 循名教者/人不其忧
C: 而不礼/略无
D: 表闻修茸之/不知有汉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允秋月巡境问民疾苦至邵县见邵公庙废毁不立

( 3 )结合选文,说说人们为什么为高允“树碑纪德”。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雪

刘白羽

①入春以来,接连下了几场大雪。每次看到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心头总涌出无限的欣喜。

②我生在北国,从小爱看雪。少年熟诵“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的诗句,至今记忆犹新。今年正月初三那头一场春雪,我住在高楼上,从窗上望出去,阳台栅栏上堆积着厚绒绒的一层雪,是那样温润滋融,带来清新的春的消息。天清气朗,从我这窗口,可一目望到苍翠的西山。而这一天,北京城一片洁白,一望无际、鳞次栉比的积雪的屋脊,黑白相间,构成一幅十分别致的画,好看极了。

③这春雪,引起我喜悦,引起我深思。我静静伫立窗前久久凝望,我想起我一生中难忘的几场春雪。

④在延安搞大生产的那个早春,那是如何艰苦而雄伟的时代呀!我们为了战胜饥饿,为了把火与血的战斗进行下去,但等天暖,我们就要开荒下种。恰恰在这个时候,一场大雪忽然从空中飘飘扬扬洒落下来。我奔出窑洞,用炽热的两颊,迎接冰冷的雪花。我写了一篇小文章,其中有这样的意思:雪,一点一滴深深渗入土地,滋润着种子,让它早日发芽。我现今还记得那年的春朝,曙光微放,延安山岭上这里,那里,一行行蜿蜒蠕动的人影。然后,飞扬的锄头,挥洒的汗水,令人真正体会到“劳动人民创造新世界”的畅快。

⑤已近三月末,早该下雨,谁知今早起来一看,又是一场好雪。大概因为温度上升,雪花都粘连在树身上,远远近近的树木,有如一丛丛雪白的白珊瑚,好看得很。这雪树使我想起另一段艰苦而雄伟的生活,那是东北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候。松花江边,二三月还是满天风雪,雪深没膝,行军人,一脚拔上来,一脚陷下去,尽管是零下四十度的严寒,由于艰难跋涉,却还是一身热汗淋漓。但一眼看见东北人叫作“树挂”的奇景,一株株树从树身到每一纤细枝条,都像冰雪精雕细刻出来的,晶莹婀娜。我就带着这美的心境穿过风雪,走进硝烟,这又是何等英雄而豪迈的生活啊!

⑥而今年这几场雪,一次比一次更接近温暖的阳春。这纷纷扬扬的雪花啊,它,似乎在催着我飞马扬鞭、冲击向前。

⑦我静静地凝视着,这春雪啊,一点动静也没有,绵绵落了一夜,又绵绵落了一天,这雪多么洁白纯净,如花似玉。当我从窗口望着白杨树,我却被一种天工造化,神妙奇绝的景象所惊住。原来,白杨树身、树枝上融化得发温发黑,已经静悄悄地长出梢头的茸茸嫩蕊上却沾着雪,像千千万万点洁白的花,那样密,那样美。一刹那间,我仿佛到了苏州的香雪海,看见千树万树的白梅。今天,只有今天,这绵密的春雪,使我竟暂时忘记了我心头上呼啸的暴风雪,使我更加深沉地喜爱起春雪来了……没一点风,我静静走到一株高大的白杨树下,一片积雪、又一片积雪,从树顶上扑突一响,扑突一响,跌落下来,立刻溶入潮湿的黑土。我忽然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然,用落花比拟雪花很不确切,可是,以生命肥沃着大地的雪花,不正在催发着即将开放的春花吗?

(摘自《刘白羽散文集》,有删节)

( 1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时段的春雪?感受分别是怎样的?
( 2 )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我奔出窑洞,用炽热的两颊,迎接冰冷的雪花。(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②原来,白杨树身、树枝上融化得发温发黑,已经静悄悄地长出梢头的茸茸嫩蕊上却沾着雪,像千千万万点洁白的花,那样密,那样美。(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详见本课“考点链接”】

( 3 )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4 )文章多处引用古典诗歌,这样写有何好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秋光的涨幅

张晓峰

①绿竹笋,我觉得它是台湾最有特色的好吃的笋子,这话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根据。孟宗笋细腻芬芳,麻竹笋硕大耐嚼,桶笋幼脆别致,但夏天吃一道甘冽多汁的绿竹冰笋,真觉得人生到此,大可无求了。

②然而,好吃的绿竹笋只属于夏日,像蝉、像荷香、像艳丽的凤凰花……秋风一至,便枯索难寻。

③但由于暑假人去了北美,等回到台北,便急着补上这夏天岛屿上的至美之味,那盛在白瓷碗中、净如月色如素纨如清霜的绿竹笋。

④我到菜市场上,绿竹笋六十元一斤,笋子重,又带壳,我觉得价钱太贵。

⑤“哎,就快没了,”卖菜妇说,“要吃就要快了。”

我听她的话,心中微痛,彷佛我买的货物不是笋子,而是什么转眼就要消逝的东西,如长江鲥鱼,如七家湾的樱花吻鲑,如高山上的云豹……就要没了。啊,属于我的这一生,竟需要每天去和某种千百万年来一直活着的生物说“再见”。啊,我们竟是来出席告别仪式的吗?

⑦绿竹笋很好吃,一如预期。

⑧第二个礼拜,我又去菜市场,绿竹笋仍在,这次却索价七十元一斤了。第三个礼拜是八十元,最近一次,再问价,竟是九十元。

⑨这让我想起二十年前,有一位美国博物学家艾文温‧第尔,他和妻子在二月末从佛罗里达出发,做了一个和中国词人说法相反的实验。宋词中说:“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他们夫妻二人却自己开着车往北走,竟然打起与春天同时北进的算盘,而且,连春天的步行速度也被他们窥探出来了。原来,春天是以每天十五英里的速度往北方挺进的。他们一路走,走到六月,到了加拿大边境才歇了下来。好一趟偕春北进的壮举。

⑩原来,“春天的脚步”这句话不是空话,它是真有其方向,真有行速,甚至真的可以尾随追踪。

⑪同样的,我的盛夏也是可以用价钱来估量的,在绿竹笋一路由三十而四十而九十的时候,我的盛夏便成轻烟一缕。

⑫也许极热极湿极气闷,也许还不时遭我骂一声“什么鬼天气”,但毕竟也是相遇一场,我会记得这阳光泼旺的长夏。

⑬绿竹笋想来会在贵道极点的时候戛然消失。秋天会渐深渐老,以每周十元的涨幅来向我索价。

(选自《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

( 1 )根据文意,好吃的绿竹笋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 2 )第⑥段中“我听她的话,心中微痛”一句中,“我”心中微痛的原因是什么?

( 3 )赏析下面的句子。

同样的,我的盛夏也是可以用价钱来估量的,在绿竹笋一路由三十而四十而九十的时候,我的盛夏便成青烟一缕。

( 4 )第⑨段文中爱文温•第尔夫妇与中国词人对待春天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作者插叙爱文温•第尔夫妇的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5 )本文用了很多笔墨写绿竹笋价格的涨幅,却以“秋光的涨幅”为标题,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梁启超和陈寅恪的“争”与“不争”展现了他们的君子风范,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过“争”或者“不争”的经历。回想这些经历,“争”,或许是学习上的力争上游、辩论中的据理力争、赛场里的谁与争锋……“不争”,或许是矛盾冲突时的主动示弱、荣誉评比时的随意安然、素淡日子里的快乐满足……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我的“争”》或《我的“不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①先将题目填写在横线上。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