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隆昌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
|
|
|
|
|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 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 澎湃 屏嶂 深恶痛绝 莫名其妙 B: 祈祷 怪诞 浩浩荡荡 锋芒必露 C: 泛滥 肿胀 妇孺皆知 铤而走险 D: 元勋 愧怍 锲而不舍 鞠躬尽粹
|
2、 |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到:“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A: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 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 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陷井(jǐng) 解剖(pōu) 怏怏不乐(yāng) 险象迭生(dié) B: 睥睨(pì) 字帖(tiē) 给予帮助(jǐ) 虚无缥缈(piāo miǎo) C: 关卡(kǎ) 造诣(yì) 越俎代庖(páo) 消声匿迹(xiāo) D: 招聘(pìn) 荒谬(miù) 吹毛求疵(cī) 鳞次栉比(zhì)
|
4、 | 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是( ) 人们的烦躁症,来自于社会结构的不稳定。 ① 你总在担心, ② 这个机会不抓住,你 ③ 被社会抛弃了,所以我们一定会急躁起来。我们不顾规则,相信抓到手的 ④ 是硬通货,排队等待的永远都只是愿景。 A: ①所以 ②因为 ③就 ④才 B: ①由于 ②如果 ③就 ④就 C: ①而且 ②如果 ③就 ④才 D: ①因为 ②如果 ③就 ④才
|
5、 | 下列划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徘徊 (huái) 倜傥(tǎng) 缥缈(miǎo) 随声附和(hé) B: 干涸(ɡù) 菜畦(qí) 狭隘(ài) 怪诞不经(dàn) C: 炫耀(xuàn) 伫立(zhù) 匿名(nì) 刨根问底(páo) D: 绽开(zhàn) 诅咒(zǔ) 狡黠(jié) 拈轻怕重(niān)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轻捷 怪诞不经 畏罪潜逃 心宽体胖 B: 攒射 饥肠辘辘 威风凛凛 力不瑕供 C: 嗔怪 厉精图治 翻来复去 害人听闻 D: 澄澈 莽莽榛榛 咄咄逼人 随声附合
|
7、 | 将下面的内容重新排列,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 ①但近年来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 物种类急剧减少。 ②海洋里丰富的食物资源,千万年来滋养着人类。 ③长期的过度捕捞使全世界2/3的产鱼区繁殖量不足,捕鱼区域只能向深海推进,这 更加剧了海洋资源的枯竭。 ④海洋里又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动力资源等,它对人类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A: ④①②③ B: ②④③① C: ①③②④ D: ②④①③
|
8、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 他说:“张教授,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C: 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教师仍在为培养年轻一代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表示感谢。 D: 李雷约好同学去看球赛,因感冒无法前往,给同学发短信:我生病不能去看球赛了,实在抱歉!
|
9、 | 下列各句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班的王芳和李红青梅竹马 , 她们像亲姐妹一样整天形影不离。 B: 经过忍辱负重的刻苦训练,李娜终于夺得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 C: 我市自然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宽松,许多客商针锋相对地前来投资兴业。 D: 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邓小平当年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
|
10、 |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 。 ; 。所以,我要不断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 ①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 ②各种机遇从你的眼前滑过 ③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 ④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 ④①③② B: ①③②④ C: ④②①③ D: ①③④②
|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 1 )分析诗歌第一句中“悠悠”的表达效果。( 2 )诗歌第三,四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太宗罢朝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①!”文德后②问:“谁触忤③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注释】①田舍汉:乡巴佬,这里指魏征。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③触忤:触犯,忤逆。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①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 ②故魏征得直言 ( ) ( 2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朗读节奏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A: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B: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C: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D: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3 )文皇后在太宗盛怒时,指出“ ”之道并朝服以贺,极具智慧(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 4 )短文揭示了太宗 的形象特征。
|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后母的三巴掌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
“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嗯?”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
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
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人求人多难。”我吃饭时说。
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
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 1 )简要概括引出“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2 )“后母的三巴掌”给“我”的深刻教益分别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3 )文中三次细写了“我”挨打后的感受,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作用。
“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 , 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疼得我直蹦高 , 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疼得直钻心 , 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 4 )简析后母的性格特征。
( 5 )学会做人是我们最要紧的事,你读过本文后,对如何做个高尚的人,又有了哪些认识?请简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柳和折柳赠别
①中国古人送别时,常常折一截青青的柳枝送给远行的友人。《三浦黄图•桥》有这样的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后来,人们经常用“折柳”作为送别之词。在中国古代抒写离情别绪的文艺作品中,“折柳”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如“ 甲 ”,甚至一些惜别怀远的乐曲,也以“折柳”为曲名,比如“ 乙 ”。
②古人为什么要在送别时折一段又轻又软的柳枝呢?一是因为“柳”与“留”谐音,含“留恋”“留别”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
丙
”,借柳条随风飘扬,似牵衣人,来表达难分难离,依依不舍的心情。二是因为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里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三是因为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所以古人折柳相送,也寓意友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③其实,古人折柳赠别,赋予柳树种种感情,其文化源头是他们对于柳的崇拜。
④在中国古人看来,青青的柳树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界的植物,而且还是一种象征物。中国古代的神话中,太阳西沉的地方叫柳谷。古人认为太阳正是在有柳树的山谷里得到了生气,获得了力量,第二天早上才能那么新鲜、光明、温暖,从东方升起。另外中国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送葬的灵车都可以称作“柳”。这也曲折反映了古人希望死者能像“柳”一样,获得再生。
⑤柳树在中国古代还经常被用作消灾祈福的工具:正月里,门前插一枝杨柳,可以挡住百鬼;有些地方认为柳枝可以驱除蛇蝎等毒虫;满族的巫师萨满们用柳枝祛除鬼怪;白族新婚的家庭以柳驱邪。很多地方有清明戴柳的习俗,认为这样可以使全家安康;满族祭祖时还用柳枝蘸水洒在儿童头上,这是向孩子赐福。
⑥由于中国古人对柳有这样的认识,所以,他们送给远行之人的一段柳枝,虽然谈不上尊贵,却包含着殷切而深远的祝福——祝远去的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顽强而蓬勃地生存和发展;祝远去的人一路平安,来日幸福。
( 1 )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诗句依次应该是( )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②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
③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 2 )文章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3 )古人折柳赠别的原因是什么?
( 4 )第⑥段加点词“这样的认识”是指什么?
( 5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
为什么呢?这要从柳树本身的特点说起: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柳树断了可以重新生长,倒着插,横着插都可以存活。每到冬去春来,柔弱的柳树总是最先吐出小小的嫩芽。柳树顽强的再生力、旺盛的生命力给十分重视草木的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 是最美的行囊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二)读材料,然后作文。
一位年轻人在海边认识了几位垂钓者,他和其中一位有了以下的对话——
年轻人:“一整天都待在一个地方钓鱼,不觉得枯燥吗?”
钓鱼者:“因为喜欢,自然会找到钓的乐趣。”
年轻人:“钓鱼时为什么要不停地上下抖动竿子?这多累啊!”
钓鱼者:“只有不停地抖动鱼竿,鱼才会咬钩啊。不累,怎么能钓到鱼呢?”
年轻人:“如果钓了一天,看到别人满载而归,自己却一无所获,你难受吗?”
钓鱼者:“我们是一起来钓鱼的,他们钓到鱼我也很高兴。我想,只要坚持,我也能钓到鱼。”
年轻人豁然开朗;做一件事情,只要喜欢,就能从中找到乐趣;只有辛勤劳作,坚特不懈,才能有收获;与别人分享成功,也是一种快乐。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答案
1、 | C
 |
2、 | C
 |
3、 | D
 |
4、 | D
 |
5、 | C
 |
6、 | A
 |
7、 | D
 |
8、 | C
 |
9、 | D
 |
10、 | C
 |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答案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答案
( 1 )“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别家乡,得不到亲人书信的时间已久,也传神地表现出希望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 ( 2 )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思亲愁苦的情感。
 |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答案
( 1 )①具备,具有,文中引申为“穿戴好” ②能够
( 2 )A ( 3 )主圣臣忠 ( 4 )尽管霸气,但心胸较宽广,能接受进谏。
 |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答案
( 1 )【第1空】偷瓜
【第2空】藏钱
【第3空】不想念书
( 2 )【第1空】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
【第2空】帮助他人的含义
【第3空】念书的重要性
( 3 )这些词语细腻的描绘出我挨打后的痛苦感受,表明了后母给我的教训之深刻,写出了后母的严厉。
( 4 )宽容大度;爱子心切;教子严厉。
( 5 )略

( 1 )D
( 2 )既起到强调的作用,又承上启下,使得文章脉络清晰。
( 3 )①“柳”与“留”谐音,含“留恋”“留别”之意;②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可传达“春常在”的祝愿;③柳条插土就活,希望友人到新的地方,能很快生根发芽。
( 4 )柳树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柳树是消灾祈福的工具。
( 5 )第④段。这段文字说明了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柳树有顽强的再生力这一特点,很好地解释了第④段的中国古代神话、棺材盖上的装饰以及灵车都与“柳”密切相关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四、写作(分值:60分)答案
【参考例文一】诗词是最美的行囊 行囊是什么?就是把你在旅途中所需要的东西装在一起的容器。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的坎坷,数不清的挫折,我们所能依靠的就是这个容器里的东西。我认为,我所依靠的就是智慧。是的,古人智慧与才华的——诗词。 在我刚刚在那条漫漫的人生路上起步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诗词。记得我所背会的第一首诗就是《春晓》,一如我生命中朦朦胧胧的早春。还记得当时面对着这首诗,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只是带着稚嫩的童音吟诵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不觉晓”是什么?“花落知多少”又是什么意思呢?我小小的脑袋里塞满了问号。 记得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吃饭总是吃不干净,总会有米粒掉在桌上、地上,碗里也会剩下一些饭粒。这时父母便会说:“让你背的《悯农》白背了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都是怎么说的?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地种地容易吗,你就在这里浪费!”听了父母的话,我惭愧不已。此后,我就养成了不剩饭,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呢。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眼,小学六年级到了,还记得那个刻骨铭心的时刻。不愿意面对的终究还是会面对,该来的总还是会来。相聚了六年的我们,从当初天真无邪的小孩子们蜕变成了如今略带青涩的少年。六年间,一起学习新知,一起打打闹闹,一起闯过风雨……六年的情谊就要在此割舍,就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心中怅然。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诗人
王勃所作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想到这首诗的时候,我豁然开朗,无论身在何方,我们都不会忘记了彼此,忘记了我们这份最为珍贵的回忆。那分别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至少,我们的心是连着的。面对着那些陪伴了我六年的熟悉面庞,我们一一地互道珍重,可是为什么鼻子酸酸的? 眨眼间,十三年过去了,诗词也陪伴了我十三年,陪伴着我成长。教育了我十三年,教给我知识道理。收拾好行囊,口中吟诵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逐渐远去……【参考例文二】乐在其中 许多人叹息读书之苦——密密匝匝的方块字,艰深难懂的人生哲学都令他们对读书二字十分厌倦,觉得那是索然无味的无用功。可我却要大声呼喊:“我读书,我快乐!” 犹记儿时,母亲送我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当时对科学一无所知,起初我好奇地阅读,渐渐地,书中浅显易懂的科学道理如同一把把钥匙,解开了我童年时对许多现象的疑惑,同时也打开了我的知识大门。每每明白一个现象的成因,我的心中便会有说不出的欢喜。那神奇的酸碱中和、雷电成因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于是在一个个问题的指引下,我开始发奋学习,试图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每每我收获成功的喜悦时,我都会在心中感谢那套《十万个为什么》,是它告诉我了阅读之乐,点燃了我对未知的探求。 带着阅读的乐趣,我在五年级时开始接触四大名著。书中许多晦涩难懂的文言曾令我满头雾水,不知所措。我也曾想放弃,但每每问题解决后收获的那份喜悦又支持着我前行。就这样,我对这典雅却又有些难深的文字深深吸引,带着我看到黛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傲骨冰清,读懂梁山好汉的豪迈情怀和为现实所迫的无奈。当我读到
诸葛亮使空城计时,不得不被他的超凡智慧所折服;当我读至黛玉葬花与忧伤而叹息。在这些人物的喜怒哀乐之间,我寻找到了饱尝人世沧桑后又趋于平静的乐趣。当我的心被这瑰丽的文字所折服时,无意间购得的一本诗词选集更是激起了我心中的千朵浪花。徜徉在古诗词的殿堂中,我既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奇景色,也读出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无尽惆怅与淡淡喜悦。在这文字的洗礼下,我拥有了
武松的坚毅豪迈,也具备了
李清照的细腻情怀。每个方块字如夏日清泉,使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格外的快乐。 读书十年,收获最大的并非什么深奥的思考,而是“乐”之一字。我体味到生活的苦尽甘来之乐,体味到学海无涯之乐。阅读其乐无穷。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