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德化县三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水画的意境》一文阐述了山水画意境理论产生的过程,画家对意境的追求以及达成这种意境的重要途径。
B: 《无言之美》一文中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C: 《驱遣我们的想象》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的重要作用。
D: 《谈读书》一文按照读书的方法、目的和作用三个层次结构全篇,在运用论证方法时,主要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2、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所以,我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
①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 ②各种机遇从眼前滑过 ③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 ④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 ④①③②
B: ①③②④
C: ④②①③
D: ①③④②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耄耋”指八九十岁。
B: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D: 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
4、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B: 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 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 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真是献丑了。”小云拿自己的书法作品向长辈请教,“初学不久,技艺不精,敬请雅正”。
B: 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课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务必从速交还。”
C: 地铁车站工作人员批评直接背包过安检的小强:“广播已说要放包安检,你带耳朵没?”。
D: 妈妈提醒晓梅:“记得坚持锻炼哦!”晓梅回应她:“放心吧,我没忘,你不必多此一举。”
6、下面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行舟

【唐】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注】①李益:唐代诗人,陇西姑臧人。此诗为扬子江上舟行所作。②信:任意。③闻道:听人说。

A: 诗歌前两句写景,舟行江中,柳絮飘飞,菱花旁伴,自由荡漾,似见闲情。
B: “闻道”二字颇费思量:江南美景此刻正在诗人眼前,故可改为“眼见”。
C: 诗人在“又是一年春好处”之时行舟的目的非为赏景看春,乃为登楼望乡。
D: 细品此诗,一位独卧舟头、思乡心切、愁绪萦怀的诗人形象已然如跃眼前。
7、有人说:“这是一本会让你哭的书。”,有人说:“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父亲用感情的一砖一瓦垒起来的一座坟。”的是下列哪本书?( )
A: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B: 《傅雷家书》
C: 《苦难不在人间》
D: 《风土与山河》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绕有兴趣地袖手旁观着。
B: 微山县举行征文大赛有超过500名左右的中学生参加。
C: 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坏境。
D: 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9、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象,周老师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同学们都很满意。
B: 先生在讲座中旁征博引,还不时夹带数种语言,这使得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C: 这个季节,正是花红柳绿,春意阑珊 , 诗人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
D: 烟花三月,江都南水北调公园内,市民纷至沓来 , 品味满园的春色,乐享悠闲的幸福生活。
10、

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zhàn) 分(qí) 脸(xiá) 形不离(yǐng)
B: 应(hè) 热(mēn) 寒(zhàn) 繁花叶(nèn)
C: 酝(liàng) 那(chà) 感(gǎi) 雀无声(yā)
D: 样(mó) 弄(shì) 号(chuò) 花团锦(c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 ,回答相关问题
秋夜曲
(唐)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丁丁:拟声词,形容漏水的声音。②何:何其,多么。③漫漫: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④暗虫:暗处的秋虫。⑤通夕:整晚,通宵。⑥征衣:出征将士之衣,泛指军服。

( 1 )请品析“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中“逼”字的妙处。

( 2 )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作者又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试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会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注]①公子:即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②蒙骜:秦国大将。③晋鄙:人名,曾被信陵君所杀。

( 1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徒以有魏也”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激怒其众
B: 扶苏数谏故
C: 何不试之
D: 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 2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面对秦国的进攻,魏王多次派人去请公子,公子不肯回到魏国,主要是担忧魏王的责怪。
B: 面对毛公、薛公的劝说,公子幡然醒悟,立即返回魏国,说明他是知错能改的人。
C: 公子为将后,诸侯都派军队救助魏国,最终大败秦军,表明公子在诸侯间威望很高,公子的才能卓著。
D: 打败秦军后,公子面对荣耀不能谦虚面对,反而沉溺酒色,最终因之身亡,令人叹息。
(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划线的词

①魏王之 患:________

语未及 卒:________

晋鄙客 求:________

公子在外十年矣 亡:________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

②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温暖心窝的话语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 1 )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
( 2 )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 3 )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 4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往林冲脑袋上便劈下去。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听松树背后雷鸣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两个公人看那和尚,生的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身高八尺,腰阔十围。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着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
(乙)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那个捣子迳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先自吃了那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武松喝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 1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句歌词写出了梁山好汉共同的特点“侠义”,请你仿照示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句,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选文中两个“侠义”的故事。

( 2 )武松要蒋门神答应的三件事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 3 )《水浒》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塑造了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在同一类型性格的人物当中,作者也注意到人物的个性差异。试简要说说小说中鲁达和武松性格的异同。

四、写作(分值:60分)
在你的心灵深处一定会不断地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条漂亮的裙子等。

请以“我渴望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与大家交流,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注意工整、规范。④不少于5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