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廊坊市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shū)纽粗(kuǎng)茅(sè)顿开
B: 管(xiá)(wǎng)然泰然(chǔ)之
C: 愠​(wèn)色冰(jiào)停(zhì)不前
D: 附(hè)造(yì)华陀再(jià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桥(zhàn) 止(jīn) 润(lǎng) 见思迁(yì)
B: 忌(huì) 幕(wéi) 石(yǔn) 声匿迹(xiāo)
C: 化(zhuāng) 对(xiào) 烦(zào) 千重负(jūn)
D: 染(xuàn) 洗(dí) 维(qiān) 抑扬顿(cuò)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消愁》这首歌旋律优美,意境深远,再加之毛不易深情的演唱,更让人沉浸其中。
B: 在这个世界上时光是最公平的,它不会怠慢每一个执着而勇敢的人。
C: 渝菁中学新校区教学楼设计巧妙,息息相通 , 不管你从何处进入,都能到达你要去的地方。
D: 2018年平昌冬奥会,BBC第一时间报道了武大靖夺冠消息,报道不吝溢美之词,直言不可思议
4、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náo) 怒(chēn) 见(piē) 揉造作(jiǎo)
B: 守(kè) 言(zhēn) 桥(zhàn) 前后继(pū)
C: 巾(guān) 能(chěn) 惊(hé) 自吹自(1éi)
D: 取(jí) 发(wǎn) 合(qiè) 不容发(jiàn)
5、将下列五个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事业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能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 ②⑤③①④
B: ①④②③⑤
C: ②①④③⑤
D: ①④②⑤③
6、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国庆节凌晨,各高速公路上汽车摩肩接踵 , 迎来了拥堵高峰。
B: 居里夫人为了研究镭的真相,殚精竭虑 , 废寝忘食。
C: 联欢会上,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 , 谈笑风生,会场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D: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被雕刻得入木三分 , 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观看。
7、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坐在演播室里,与主持人谈笑风生
B: 在训练中失去双腿的他坐在轮椅上潸然泪下
C: 凭着勤学苦练,不善言辞的他在同行中崭露头角
D: 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8、

选出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B: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C: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D: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
9、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B: 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 , 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 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0、

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 (ráo) 襁褓 (qiǎn bǎo ) 田 (pǔ) 哑(àn)
B: 禁 (gù) 油 (gāo ) 亵 (dú) 进 (pián)
C: 强 (guō) 旁 (wù) 落 (yǔn) 灵 (jiù)
D: 留 (mí) 恪尽职守 (gè) 灰 (jìn) 谀词 (y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 1 )诗歌首句“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 2 )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①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疲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洫(xù):护城河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肉食者________

牺牲玉帛________

兵伐之________

④遂陈焉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与“夫陈,小国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B: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唐雎不辱使命》)
C: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D: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 4 )曹刿和宁国遇到问题时都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你从中受到的启发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丝路明珠﹣﹣喀什

刘小方

①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远离海洋、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喀什,是内陆干旱和极端干旱的典型区域,热浪里孤独的行者身影、茫茫戈壁中蜿蜒远去的碛道、瀚海沙漠中响起的驼铃等的确是前往喀什的常见景观;但事实上,绿意盎然的林木、波光粼粼的湖泊、水鸟栖息芦苇丛生的湿地、奔腾交错的河流同样也是喀什的风貌。

②越是靠近人烟辐辏的市镇,绿的面积与浓度就越大越高。喀什噶尔河自帕米尔高原而来,从西南向东穿越喀什境内,平均河宽40米,滋润和哺育了乌恰、疏勒、伽师等多个绿洲。叶尔羌河从东北的喀喇昆仑山山口而来,向西流经喀什并形成许多分支,浇灌出全疆最大的叶尔羌绿洲群。除此之外,还有提孜那甫河、克孜勒河、盖孜河、库山河、吐曼河等十余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在喀什大地上纵横流淌,区域内河水年径流量相当于黄河流量的六分之一。喀什,这个丝路上曾经最重要的国际商埠,正是因为诸水的环绕,才能延续千年的文明与传奇,并将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华丽转身,成为联通中亚、沟通世界的桥头堡。

③有水就有生命,冰川融雪所成之河在喀什干涸的大地上蜿蜒流淌。聪慧的先民们用淋洗土壤的方式排除戈壁盐碱地的盐碱,他们用砍土镘、箩筐等简陋农具,肩挑背扛地在盐碱地上开挖数百千米的排灌系统,用数年时间将盐碱地开垦成数万亩耕地,形成连片绿洲。

④100多年前,来到喀什的英国人斯坦因就曾惊叹于喀什人利用河水开垦浇灌出的大片绿洲:“因为气候干燥,所有这些沙漠田地之上的形态都呈现一种显著的整齐性,无论在任何地带,行人到处可以看到同样的小麦、玉米和棉田,微呈台状以便灌溉,同样的曲折小道,两旁植着白杨垂柳,同样的园亭或者果圃,出产和欧洲相同的丰富果品,足以诱致行人。”现在,没过人头的玉米田、齐腰深的棉花地、望也望不到边的西瓜田在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润下更加宽广。但要知道的是,与内地河流相比,喀什的河流有枯、洪期差异较大的来水特点,每年6~9月洪水期的径流量占到年径流量的60%~80%,此时水位涨落急剧,昼夜变化明显,水势凶猛难以驾驭,经常发生冲溃堤坝、冲毁农田的洪灾。干渴缺水的同时还得防洪抗洪,听上去匪夷所思,但这正是喀什人千百年来与水共生的真实写照。

⑤就此,斯坦因认为,“在那种分外干燥的区域里,因为气候的情形,只容许比较大的团体靠着组织极严密的灌溉制度才能生存,这种依靠秩序统治的定居民族特别适宜吸收和传达从远东以及西方来的文化力量”。原来,在这个干旱的大地角落,对水的利用不仅是城市灵动之景,还关乎生存,更关乎文明的存续。

( 1 )喀什成为“丝路明珠”的原因是什么?

( 2 )②段中的划线词是喻体。他的本体是什么?这样的修辞在剧中有何作用?

( 3 )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结合本段相关内容,说说它的作用。

( 4 )把下面的语句放回到文章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烈日当空,在喀什郊外的绿洲行进,随时都能与甜美的瓜果相遇:西瓜个大味美,哈密瓜皮薄肉厚,桃子肥大多汁,干涩的环境里孕育出如此甜美的瓜果,不能不让人慨叹造物主的神奇,不能不让人感恩于这高山流水赋予的智慧与灵性

A: 1段后
B: 2段后
C: 3段后
D: 4段后。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①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
②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在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③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
④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

( 1 )综观选文,“微力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2 )第②自然段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佛家说: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朱自清说: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亲爱的你,将自己走过的那些或欢笑,或狼狈,或迷茫,或自信,或荒唐,或坚强……的日子梳理成最青春的文字吧……

请以“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