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濮阳市油田第二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汉字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娇媚 液化气 以身徇职 翻来覆去
B: 淋漓 钉书机 各得其所 人声顶沸
C: 云宵 创可贴 花枝招展 咄咄逼人
D: 朗润 座右铭 不求甚解 恍然大悟
2、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日,香港廉政公署拘捕了一家承包商的两名高层人员,怀疑他们是否涉嫌贪污。(删去“是否”)
B: 5月23日,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最大下潜深度4811米以上,潜航员在水中停留约9小时左右。(删去“以上”)
C: 李斌说,如果台湾民进党当局真正念及台湾同胞的健康福祉,蔡英文就应当回到“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来,这才是造福于民的人间正道。(删除“蔡英文”)
D: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连接瓯江两岸,是世界上首座“三塔四跨”的悬索桥,是目前世界上技术难度最大、建造工艺最为复杂。(在“复杂”后加上“的桥梁”)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嫦娥三号能否在月球表面实施软着陆,这是此次嫦娥三号任务最大的难点,也是任务成功的关键所在。
B: 今年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会第七次会议立法将每年的12月13日确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C: 恩施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这里拥有“世界唯一的独立硒矿床”和“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被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学术委员会授予“世界硒都”。
D: 201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倡全民阅读,此举非同寻常,立即引起社会各界乃至文化界的高度关注。
4、

下面划线的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A: 醉而退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B: 猿则百叫无 奇山异水,天下独
C: 或置酒招之 足肤皲裂不知
D: 此自终 中有足乐者
5、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禁(gù) (sǒnɡ)恿 迷(máng)
B: 长(huì) (lín)视 羽(hé)
C: 感(kuì) 屋(jí) (shū)地
D: (zhù)立 (chēn)怪 干(biē)
6、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 , 被责令限期整改。
B: 要把我市建设成现代田园城市,环境保护是基础,我们应均衡利用和开发环境资源,因地制宜 , 规划发展。
C: 这一款手机设计别具匠心 , 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D: 苏州园林处处如画,置身其中,让人流连忘返
7、下面对“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原因理薜正确的一项是( )
A: 害怕齐国的攻打
B: 佩服齐国内政修明
C: 作为处理与齐国关系的权宜之计
D: 学习邹忌的讽谏艺术
8、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倪焕之》《稻草人》等。
B: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 “诗家之圣,仁者心。”这副对联纪念的有可能是唐代诗人杜甫
D: 文言文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孤”是古代一般臣子的自称。
9、

《蒹葭》 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 古诗中,“水”这一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 每个诗节的前半部分是写景,后半部分是抒情,客观景物与主观感情浑然一体,构成了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D: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句就出于此。
10、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B: 每当一道数学题把我难住了,我就会恍然大悟 , 哦,原来这道数学题我做不出来。
C: 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 , 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D: 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1 )这首词所写的时令是“晚春”,从词中哪个语句看出的:________(可用词中原句回答)
( 2 )你认为这首词中写得最好的句子是哪两句?为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①是:这件(事); ②如:去,到。

( 1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归,召晏子问之曰

A: 夫有贤不知,一不祥也
B: 若夫日出林霏开
C: 先天下之忧
D: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 2 )下列划线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香益清(远:远播)以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 学而习之(时:按时)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
C: 斟酌损(益:增加)晏子曰(对:回答)
D: 暮冥冥(薄:迫近)神寒骨(凄:凄凉)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4 )晏子借________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________ 。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朱佩娴的《“善的友爱”更持久》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①一位哲人曾把友爱分为三种:“有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善的友爱”。他认为,人们之所以互相友爱,主要出于三种原因:一是能够从对方身上得到好处,这就是“有用的友爱”;二是对方能够为自己带来快乐,比如人们愿意同幽默的人相处,是因为这个人能够带来快乐,这就是“快乐的友爱”;三是基于一种善良的愿望,希望对方好而形成的友爱,这就是“善的友爱”。从一定意义上说,友善就是“善的友爱”,它源自人们对善的追求,传递的是平等、尊重和互助。
②稍加分析就不难理解,“善的友爱”比“有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更值得倡导。有用或快乐都很难持久:当一方不再能为另一方带来好处或快乐时,这种友爱就容易破裂。而“善的友爱”是基于希望对方好的利他精神,这种精神基于理性认知和自觉,能促使人与人之间建立持久、稳定的友好关系。因此,“善的友爱”更稳定、更持久,更值得人们去追求。
③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能充分说明这一点。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各界就“路人跌倒扶不扶”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问一下自己:如果跌倒的人是我的亲人,我会扶吗?如果跌倒的人是我的客户,我会扶吗?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扶”。因为扶亲人是亲情使然,扶客户可能会带来好处。但是,如果跌倒的是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我会扶吗?对于这个问题,一些人就纠结了。因为有“扶路人反被讹”的案例在先,人们就会想:扶他不一定会带来好处,反而可能带来麻烦和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到毫不犹豫帮扶的人,一定有利他精神在作支撑。在这里,选择“扶”不是期望从陌生人身上得到某种好处,而是基于为他人好的“善的友爱”。只有这种友善成为扶者与被扶者的一种共识,互信友爱的良好人际关系才能得以维系。
④作为一种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友善引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寻求真挚的道德情感,在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利益的同时造福他人与社会。基于“善的友爱”,来自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家庭背景、文化习惯、成长经历甚至不同语言的人们才能走到一起,共同工作和生活;基于“善的友爱”,人们才不仅“各扫自家门前雪”,而且会“管他人瓦上霜”;基于“善的友爱”,经济社会生活才不只是“有用无用”的考量和利益交换,更是在交往交流中实现互助共赢,在实现自我利益的同时促进他人利益的增加。在社会意识多样多变的社会转型期,我们更需要用“善的友爱”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形成人与人联系的纽带,用“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友善的原因所在。
⑤歌曲《爱的奉献》这样唱道: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反映了人们的期望,道出了爱的力量,抑或说“善的友爱”的力量。对这种“善的友爱”,我们应当珍视,更应当践行。

(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来)

( 2 )第②段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请给文章第②段补充一个有关“善的友爱”的事实论据。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重在选择

潘裕民

①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②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读书”的抱负。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古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③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19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对自己有价值的书。

④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的。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书是人类智慧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别林斯基也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⑤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另外,在内容、文字等方面也要有所选择,学会取舍。

⑥“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

(有删改)

( 1 )为什么“读书一定要有选择”呢?请用简要的语言分点概括。

( 2 )选文第③段除了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之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下面这段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请你说说它应该在文中哪一段,并说明理由。

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他所著的《论衡》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

( 4 )选文第④段引用了一句俗语:“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对于青少年不宜读《水浒传》这一说法,大抵是认为少年血气方刚、易于冲动,看了《水浒》学里面的英雄好汉,会形成不良的习性。请结合本文中的观点及你对《水浒传》这部名著内容的了解,提出与之不同的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题目(1):就这样被你感动
题目(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一个女孩子初次看到蚕卵,好奇地问这些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将来会怎样。她的母亲说:“如果你不管它们,它们仍然是一片小黑点;如果你加温孵育,它们就变成一只只幼蚕;如果你用心照料,它们有一天会吐丝结茧;如果你疏忽,它们会病死饿死;如果你听其自然,每一枚蛹会钻出一只蛾。它们究竟会怎么样,全看你怎样做。”女孩终于明白,原来:态度决定人生,命运要靠自己把握。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