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南宁市隆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狡(xié) 戒(chéng) 妇皆知(rú) 好高远(wù)
B: 临(bīn) 慰(jiè) 一丘之(hé) 接而至(zhǒng)
C: 养(huàn) 抽(yè) 扣人心(xián) 面面相(qù)
D: 茶(qī) 偻(gōu) 义愤填(yīng) 味同蜡(jué)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爷爷一辈子规规矩矩种田,是个安分守己的庄稼汉。
B: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肆无忌惮的掠夺我国的财富和资源,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C: 不是你俩还有谁!这班上就数你们最爱造谣生事,搬弄是非
D: 本刊将洗心革面 , 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平攀登。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约500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C: 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D: 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4、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刚才还人声鼎沸的教室,班主任一到,顿时万籁俱寂 , 个个都不讲话了。
B: 王老师讲得娓娓动听 , 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C: 上海浦东新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 国际大都市的繁华可见一斑。
D: 近几年,泰州市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成为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之地。
5、填人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如果常常为过去的失败而感伤,

①他预料一切事情都不可能成功

②只有失败才能显得他品质高贵,才有机会让他自怜自爱。

③日子久了,就会养成一种感伤的习惯,情感脆弱,意志消沉。

④因为他在潜意识里觉得失败比成功好,灰暗比明朗好。

⑤这种心理,叫作“悲剧主角”心理。

⑥容易变成悲观的人物,看什么都是灰色的。


A: ③⑥⑤②①④
B: ①⑥④③②⑤
C: ①④⑥②⑤③
D: ③⑥①④②⑤
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被后人称为“诗史”,他的诗被称为“诗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展现了一个生活贫困,却舍已为人、关心天下“寒士”、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B: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说”是“谈谈”的意思,是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C: 《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写山水游记,本文是他游览永州之时所写的“永州八记”的第四篇。“记”是一种文体,以记叙描写为主,也可以议论抒情为主。
D: 《社戏》作者是鲁迅,选自《呐喊》。《社戏》一文记叙了鲁迅和他儿时的伙伴阿发、双喜等一起钓虾、看戏、偷罗汉豆等有趣的故事。
7、

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新网北京站2011年12月21日消息称,电子邮件已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的传播
②日本自卫军在有关军事用语上玩弄文字游戏,刻意有别于国际上通用的用语,目的是 其军事性、战斗性。
③同义词中最值得研究的是那些非严格意义的同义词,因为它们同中有异,使用的时候就必须有所

A: 媒介 掩饰 区别
B: 媒体 掩饰 分别
C: 媒介 掩盖 分别
D: 媒体 掩饰 区别
8、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D: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9、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永不朽(流传) 穆(严肃)
B: 天翻地(覆盖) 烧(烧,使烫伤)
C: 名其实(辜负) 瓦(碎石)
D: 精疲力(尽) 惊(扰乱;搅扰)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唐朝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 《卖油翁》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宋代还有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韩愈。
C: 《骆驼祥子》记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能自己养活自己,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让他从一个老实,坚忍,健壮的青年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 《木兰诗》出自于南北朝时期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凄凉地”“弃置身”举重若轻,无数艰辛一语带过,表现了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 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对已故好友的悼念,同时也感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
C: “沉舟、病树”为作者自喻,“千帆、万木”与之形成对比,蕴含着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的哲理。
D: 这首诗是刘禹锡为酬谢李白为自己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而写的,“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 2 )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未来,心绪难平又不乏刚键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岀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1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 )

A: 行数十步 不敢出一言以(《送东阳马生序》)
B: 武陵人捕鱼业 全石以底(《小石潭记》)
C: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引凄异(《三峡》)
D: 此中人云 卒中往往(《陈涉世家》)
( 2 )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见渔人,乃大惊”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B: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送东阳马生序》
C: 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D: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口技》
( 3 )从第三段渔人在桃花源里的经历可看出,桃花源哪些方面令人向往?

( 4 )本文用词精当,“怡然”和“欣然”均可解释为“快乐的样子”,但细读之后,又有所不同。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两个“快乐”有什么不同吗?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童年钟声
①童年,是人生乐章中最动听的音符,生命画卷中最美丽的风景。童年那悠扬的钟声,一缕缕铭刻在灵魂深处和生命履历中……
②我们村的学校在村北边,后边就是一片树林子,密密匝匝地长满榆树、萍柳、杨树和各种灌木。春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爽,树林里异常幽静、舒适。树叶正由鹅黄变碧绿,阳光透过那稀稀疏疏的树叶,在地上映出凌乱的光斑。林中的鸟儿活跃起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清风摇动满树的绿叶在鼓掌。流水潺潺,鸟啼声清脆悦耳,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盘旋嬉闹、比翼齐飞,一群蜻蜓好像飞机特技表演队,在空中滑翔俯冲。活泼机灵的小鸟,在刚换上春装的大树上蹦来跳去,比赛似地歌唱。林中蜿蜒幽静的小路,时而响起学生的脚步声和读书声。鸟儿们顿时像遵守纪律的孩子,鸦雀无声。孩子们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诵读得如痴如醉。那清脆的读书声,童稚的歌声,爽朗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水声,合奏出优美和谐的天籁之声。那天人合一的仙境,梦幻一般,让人陶醉。
③当年村里小学的设施非常简陋,用不起木制的课桌,就用土坯垒上几排土台子,凳子也是从各家捎来的,可大家读书、学习十分卖力。同学们半闭着眼,摇头晃脑地朗读课文。墙南角竖着一根又粗又高的竹竿当旗杆。每当重要的节日,都要升五星红旗,同学们穿着五花八门、衣服各式各样,在五星红旗下庄重地行注目礼,顿感一股暖流在胸中流动。清风下轻轻地摆动着的红旗,是那么鲜艳动人。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钟声了。起初是铁铸的钟,后来换成一截炮弹壳,用一根粗钢筋勾着挂在树上,敲起来“铛铛”响,声音清脆还有余音。(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孩子们自力更生,玩弹玻璃球、打梭、打陀螺、跳高、跳绳……同样玩得兴奋、痛快!
④那时村里和学校都没钱,学校就组织“勤工俭学”。春天,让我们排着队去山冈沟底去捋刺槐树叶;秋天去田野翻地捡地瓜、花生。更有趣的是去山上挖山蝎子和土鳖。那时山上蝎子多。搬动大的石头块,会发现有蝎子高扬尾刺与你对视,或直往石缝里钻。我们就迅速用筷子夹起来,放进准备好的玻璃瓶中。一只二分钱,抓上半天能卖几毛钱,高兴地一蹦老高。
⑤刚从童年的学校毕业,人生的学校就在岁月急促的钟声中开学啦……
⑥中年、青年人都已远离了童年,少了那份纯真,多了几分责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在现实生活的磨练中变得更加成熟与智慧,童年时期的童心、童趣却越来越淡,儿时那些最简单的辨别是非、美丑的标准也逐渐变得模糊。(当我们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时候,会突然顿悟: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那份纯真和简单,原来是最稀缺、最珍贵的东西。)
⑦童年是一盘永恒的录像带,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既是人生的独版,又是绝版。如果人生能重复,谁都渴望再经历一次纯粹金色的童年。童年那余音袅袅的钟声,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依然回荡在耳畔和心田。

( 1 )联系全文来看,本文以“童年钟声”为题有何作用?

( 2 )第③段描述了哪些童年生活趣事?请简要概括。

( 3 )第③段打括号的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 4 )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⑥段打括号的句子的理解。

( 5 )有同学认为第②段与题目关联不大,应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说朋友之道

冯英子

①“朋友”这个名称,在我们这个国家里是古已有之的,古代的“五伦”中间,就有“朋友”这一伦。据后汉的郑玄说:“同师曰朋,同志曰友。”看来朋与友之间,还有一点儿区别。不过时移世迁,现在我们讲的朋友,大抵具有更广泛的意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已经有些“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味道了。

②交朋友要讲一个“信”字。《论语》讲到“吾日三省吾身”时,第二条就是“ ”,这个“信”,就是诚实、不欺之解。朋友能成为诤友,就要能诚实、不欺,知无不言,言无不直。因为诤者,争也。能够在朋友面前以言相争,争出一个是非,希望朋友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始称得上诤友。

③可是要所有的朋友诚实、不欺,也非易事。因为人的地位不断变化,友谊也常常随之升降。刘邦在泗水做亭长的时候,当然同萧何樊哙之流很有一点儿友谊,但一旦身登九五,他还是相信叔孙通的办法,要大讲“君臣之义”了。陈余、张耳,落魄时患难与共,休戚相关,总算够得上朋友了吧。但后来却变成你死我活的对头冤家。一面信誓旦旦,一面翻脸不认人,“当面输心背面笑,翻手为云覆手雨”,你得意时锦上添花,你倒霉时落井下石,渐渐变成了后来的朋友之道。无怪乎《今古奇观》中描写的那位楚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老早就有“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之叹了。有人讲了一句“贫贱之交不可忘”,史家就大书特书,好像从沙子中淘出了黄金一样,也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④我以为倘要真正“信于朋友”,使朋友成为诤友,第一条是大家要有点儿雅量。“闻过则喜”,这样的要求不免太高了一点儿,但闻过则思,不勃然变色,过后算账,这是应当做得到的。尽管朋友们的直言有的偏激,有的片面,是否也想一想他们善良的出发点呢?李逵砍倒了忠义堂前那面“替天行道”的杏黄旗,由于听了不正确的情况,当然是错误的。但原其心迹,他倒是真正维护梁山泊的正义事业的。“梁山泊里无奸佞,忠义堂前有诤臣;留得李逵双斧在,世间直气尚能伸。”《水浒》作者的这首诗,很有一点儿道理。

⑤喜鹊容易讨人欢喜,因为它带来的据说都是喜讯;乌鸦总是使人讨厌,因为它哇哇叫得刺耳。其实一个人陶醉于自己的盖世功业之时,听几声乌鸦叫,也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不无裨益。倘若查查历史,有些伟大的人物,哪一个不是失败于他踌躇满志、忘乎所以的时候?

⑥当然,一个朋友能否成为诤友,还有他另外的一面,也就是自己有没有勇气。祸从口出,好像已是我们历史的传统。宋末的蒋捷和清代的顾贞观,他们各写过一阙《贺新郎》,一个劝人“节饮食,慎言语”。一个劝人“辞赋从今须少作”。他们这两位先生,一在南宋亡之后,一在清严酷的文字狱时,噤若寒蝉,自可想见。不过今天仍然如此,岂不弄错了时代?我们今天要广开言路,人人献策,倘讲朋友之道,那么人人应当以诤友自任,诚实不欺。

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我们当然不讲封建道德规范,不讲资本主义那一套,我们应当讲我们的朋友之道。但诚实、不欺这两条,恐怕仍然是重要的。

(选自《冯英子杂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删改。)

( 1 )作者所说的“朋友之道”有哪些?
( 2 )根据要求答题。

①第二段的横线处,用《论语》中的原句填空。

②第三段中画线的“这种情况”具体指什么?

③理解第五段画线句的含义。

其实一个人陶醉于自己的盖世功业之时,听几声乌鸦叫,也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不无裨益。

( 3 )简要概述第四段的论证思路。
( 4 )文章第六段为何要列举蒋捷和顾贞观的例子?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庄严时刻

(二)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你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虽有嘉肴》

君子以细行修身,不以细行取人。——魏源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⑤行款格式规范。

⑥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