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 B: ⑤④①③② C: ③⑤④①② D: ③①⑤②④ |
2、 | 下列解说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解说:该句没有语病。) B: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解说:该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 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到:“一群黄蝴蝶飞起来!”(解说:该句是借喻。) D: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解说:“里”是方位名词。) |
3、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本次研学旅行中,大家走访了扬州段的历史河道,并津津乐道地谈论运河的故事。 B: 今年,《中国诗词大会》卷土重来 , 再次带领大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C: 在“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中,中国参展文物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D: 用“喜马拉雅”听书,填充了人们的“碎片时间”,丰富了生活,大家趋之若鹜。 |
4、 | 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莲心茶必须在春天,气侯晴和的早上去采,这时茶树吸收了昨晚的雾气,茶芽初发,一芽一芽地拈下来。 ②经营茶园的朋友,嫌现在的茶做得太粗,于是用手工采茶,用手工制茶,做出一种最好的茶,取名为“莲心茶”。 ③以茶芽制茶古己有之。《贡茶录》说:“茶芽有数品,最上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挺拔,故号芽茶。” ④朋友说,现在的农夫觉得这样采茶芽太费工了,不符合成本的效益,使得雀舌鹰爪徒留其名,早已成为传说了。 ⑤“莲心茶”只取茶最嫩的茶芽制成,一芽帮两叶,卷曲有如莲子的心。 A: ②①⑤④③ B: ②⑤③①④ C: ②③①⑤④ D: ①④⑤②③ |
5、 | 下列主要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 ) A: 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B: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C: 我们班的张亮同不长得特像他爸爸。 D: 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 |
6、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⑴春天来了,天气________变暖,冰雪开始融化,树枝上也绽出了嫩芽。 ⑵我和同行的人谈起这件事,大家的________并不十分强烈。 ⑶这篇文章段落之间________自然,前后相互照应,结构十分严谨。 A: 逐步 反映 过度 B: 逐渐 反应 过渡 C: 逐步 反应 过渡 D: 逐渐 反映 过度 |
7、 | 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写在横线处,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①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②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③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仑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④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⑤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A: ⑤③①④② B: ②⑤④③① C: ⑤③②①④ D: ②④⑤③① |
8、 | 下面句子划线词语的词性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 A: 名词 形容词 代词 动词 B: 代词 动词 形容词 名词 C: 名词 动词 代词 形容词 D: 代词 名词 形容词 动词 |
9、 | 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嗥鸣(háo) 山巅(diān) 浊流(zhuó) 呻吟(shēn)B: 田垄(lŏng) 召唤(zhào) 磅礴(páng) 怪诞(dàn) C: 辔头(pèi) 挚痛(chì) 哽住(gěng) 哺育(pŭ) D: 啾啾(jiū) 机杼(zhù) 污秽(huì) 督学(dū) |
10、 | 下列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便 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②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 是无法补救的。 ③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 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 ④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 。 A: 嘱咐 悲痛 居然 景观B: 嘱咐 伤痛 居然 奇观 C: 叮嘱 哀痛 竟然 奇观 D: 叮嘱 惨痛 竟然 景观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1-2题。 湘南即事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 1 )《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 。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________ 。( 2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下亡以益民 ②使其言是 ③固当容之 ④勿易 ( 2 )下列句中的“以”与“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B: 策之不以其道 C: 扶苏以数谏故 D: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3 )对文段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朱云认为朝廷大臣都尸位素餐,杀张禹可以警戒他人。 B: 朱云面对“罪死不赦”的重刑,仍然牵挂着朝廷安危。 C: 辛庆忌力谏不杀朱云,结果被摘掉官帽,解下了官印和绶带。 D: 汉成帝最后听取了他人的意见,修正了自己的错误。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②未知圣朝何如耳?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
(对于吃牡蛎)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读下列文章,按要求答题。
谈尊严
①“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是著名画家徐悲海的座右铭。是的,人活着就要有傲骨,就应该有尊严。
②自古以来,就有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帆责,使我不得开心颜”;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扪都是活得有尊严的人。
③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是自我激励的精神武器,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前提。当一个活得没有尊严的时候,人生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的行为不被人们肯定,他的生活失去价值,于是他只能苟且地活着。所以,一个人,只有当他活得有尊严的时侯,他在这个世界上才有立足之地,他才会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④古希腊有一句谚语:“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也许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但我却明白其问的深意。因为做人没有尊严,没有了能人的骨气,再有才华的人也会堕落,会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甚至会遗臭万年。像中国历史上的大汉奸汪精卫,文章写得很好,但是却投靠日本人,甘当卖国贼,结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究其原因就是他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⑤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使人能够忍受磨难,乐观向上。面对敌人的诱惑,李大钊始终坚贞不渝,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尊严,忍受着各种磨难,用尊严捍卫了党旗的鲜红,用尊严书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歌。
⑥正直的中国人不但重视维护个人尊严,更是毫不犹掉地去维护国家酌尊严。史书上有这样一个记叔:晏子使楚,楚王让他从狗门入,意欲羞辱他。不料晏子以一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使楚王反而受辱。晏子既维护了个人尊严,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赢得了后人的景仰。
⑦所以,人活着要有尊严。一个人没有尊严不能成事,一个民族没有尊严不能兴盛,一个国家没有尊严不能强大。
⑧让我们直立双腿,高高站立着,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何蓉瑜 有删改)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