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一个劲地催我,“你倒是说话呀!”
B: 别人没有想到的事,他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他做到了。
C: 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D: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牡(lì) 扶(yè) 装(jiàng) 强不舍(guō)
B: 进(pián) 起(chāo) 言(zhèn) 心不旁(wù)
C: 渎(xiè) 收(qǐ) 兀(dì) 面面相(qū)
D: 偻(yǔ) 官(páo) 刀(pō) 孜不倦(zī)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教育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课题,谈到教育的方法,孔子注重启发,强调引发学生的创造力,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教育,与其把学生当作鸭子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之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

A: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交通部门为了优化出行环境,加快了运河两岸道路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B: 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C: 央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广受观众好评。
D: 国产大飞机等一大批大国重器不仅成为中国“智”造的世界新名片,更便利了我们的生活。
5、下列对文中人物语言或行为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杨志道:“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杨志的话交代了黄泥冈的危险之处,体现了他的谨慎和见多识广。)
B: 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便道:“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卖酒汉子因杨志之前说酒中有蒙汗药,再加上本来打算去村里卖,没打算在冈上卖酒,故说“不卖了”。)
C: 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写出了杨志行事粗暴蛮横,同时“无可奈何”说明杨志已对众军汉失去领导力,这就给吴用等人以可乘之机。)
D: 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这表现了杨志观察仔细,处事谨慎,此时已逐渐消除对卖酒汉的戒备。)
6、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的描述是( )
A: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B: 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D: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7、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很多年来,关于这幅画所反映的事件的真实性,学者们莫衷一是
B: 我国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表示,中国的转基因技术推广按照非食用、间接食用和食用的路线图,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首当其冲
C: 景忠山,古岩峥嵘,苍松蔽日,云雾缥缈 , 1872级台阶直达峰顶,有“灵山秀色”之美称。
D: 世人对于金字塔与众不同之处的研究,已经写成了十几本厚厚的典籍专著,他早都一一拜读过。
8、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经历祸乱的美好地方,后来人们常用成语“世外桃源”来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B: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整篇演讲运用了大量的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
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近体诗,在诗歌篇幅、每句字数和诗歌格律上相对比较自由。
D: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两句诗是对卖炭翁外貌的描写,表现他的年高与劳苦。
9、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油光可签 粗制烂造 暗然失色 冥思暇想
B: 长嘘短叹 蜿蜒起伏 馈赠礼品 托泥带水
C: 杯盘狼籍 苍海桑田 迫不急待 莫衷一是
D: 抑扬顿挫 囊萤映雪 广袤无垠 不可名状
10、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④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⑤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A: ④③②⑤①
B: ⑤③④①②
C: ⑤③①④②
D: ④⑤②③①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田舍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 1 )全诗洋溢着一种“________”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

( 2 )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顾章书

吴均

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⑤相杂绵绵⑥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⑦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⑧。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⑨。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注:①仆:自己的简称。②薜萝:即薜荔和女萝,皆为香草。借指隐者所居之处。③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英英:同“嘤嘤”,声音和盛之貌。⑥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韵:和声。⑦葺,修建。⑧偏:特别。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这里指山中的物产。⑨办,具备。

( 1 )下列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仁智之/山水之
B: 森壁霞/高直指
C: 于已办/逝者如
D: 梅溪之西/任意东西
( 2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蝉 吟 鹤 唳 水 响 猿 啼 英 英 相 杂 绵 绵 成 韵

( 3 )作者选择石门山为归隐之所的原因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蚕豆开花是紫色
徐 迅
①“春种一粒籽,夏发万棵芽,咿子呀子哟……”黄梅小调唱的好像就是蚕豆。很多年以来,蚕豆就是这样生长在南方的田间地头。乡亲们仿佛知道蚕豆有很强的生命力,却很少大面积地种植,而是漫不经心地插完秧后,顺手一溜地撒落在田埂上。等到秧苗呼啦啦地长得发绿,田埂上浅浅地生出蚕豆几瓣嫩嫩的绿叶,像是春天的两只耳朵在风中摇摆,倾听着水田里秧苗发棵拔节的声音。
②很快,他们就像一对相依相偎的小儿女——别看蚕豆的叶片是绿色的,秧苗可也是绿色的,他们都绿得有些天真烂漫。但随着绿色的秧苗撒欢似地长高了个子,蚕豆的叶片在田埂上就随风一溜开跑,跑了几趟,蚕豆就开出淡紫色的花了。在这之前,稻田里有水,水像一汪明镜似地倒映着明月,蓝蓝的天空,朝霞和夕阳,偶尔还有一只翠鸟飞过——那些刚栽插下去的秧苗,是在另一块田里生根发芽,被人小心移植过来的,它从种子落地的那天起就离不开水,而蚕豆就不一样,它只被人丢在田埂的泥垱里,遇土生根发芽,漠漠青田白鹭飞时,它还没有冒出头来,但等田里的秧苗长成水稻,它却灿烂如霞。在这时候,人们才像分辨男孩女孩一样分辨出它们各自的品质来。
③终是要收获的。到收获时,男人收割稻子,女人收获蚕豆。“春种一粒籽,夏发万棵芽,咿子呀子哟……”她们头裹蓝色的头巾,嘴里哼着黄梅调。手舞足蹈,低身弯腰地就收拾了起来。这时蚕豆紫色的花瓣已开始凋谢,但那根茎却结着粒粒饱满的荚果——蚕豆,蚕豆在花的凋谢声中大声喊着自己的名字,那脆亮的名字就从绿色的根茎上滴落下来,青青的,青得像一块绿宝石,青得惹人怜爱。这样品质优良的蚕豆是可以留作种子的,乡亲们往往选上一些,放进一个布袋里吊在房梁上。有一年春荒时乘母亲不在家,我发现了那只布袋的秘密,不知怎么我打开布袋就把那蚕豆种子偷偷炒了吃了。那是一个饥饿的年代。母亲知道后,不停地责备我:“你这伢……”不知说什么才好。现在,乡亲们种蚕豆是一种心情,吃蚕豆也是一种心情。她们把那青青的蚕豆在水里认真地洗净,放在锅里,伴着鸡蛋就能烧出一锅美味来。淡黄的鸡蛋,清清的汤水漾着绿色的豆,喝进嘴里鲜美无比。蚕豆粉团团地嚼在舌尖上,更是口齿留香。新鲜的蚕豆一时吃不完,乡亲们就用竹器盛着放在太阳下晒,然后烧红锅在锅里炒,那蚕豆在红红的锅里活蹦乱跳,隔着几里路都能闻到蚕豆浓浓的香味。炒好的蚕豆冷却一下,吃在嘴里嘎嘣烂脆,清香沁人肺腑。逢年过节,乡亲们用这招待客人,尤其是小孩子,刚好可以试试一个牙齿的硬度与韧性。这时候男人们要是出门干重活,比如挑一担稻草什么的,你抓一把蚕豆给他,他便一路走一路吃着,再去挑那担子就显得轻松多了。
④水稻成熟时是金黄色的,浑身的每一缕肌肤都泛着铜一样的光芒。金黄直达他的根部,也抵到乡亲们的心灵。而蚕豆则不是,她的根茎是方形,中心空,细看那花是洁白的,紫色只是那白色中的斑痕,而如一方白纱巾不小心沾了紫的颜料。稻子在水田里灌浆、扬花,也因为水,他的呼吸舒畅而粗重,而蚕豆的呼吸却很微弱。水稻越长越粗壮,也更高大,而蚕豆却将紫花紧紧贴着地面,低低的,低得似乎要到尘埃里去,如一位腼腆害羞的少女,不敢抬头看着面前的男人,却将头紧紧地依靠在男人的胸脯上——这与她知道她和水稻的处境不同似乎也很有关系。水稻是中国的粮食,是南方人须臾不可缺少的大面积收获和大面积填饱肚子的物质,但她啥也不是,充其量只是乡亲们过年过节用来调味的食物;水稻是男性的,她是雌性的,她生就是乡野人家的小女儿。看看,金黄色的稻田周围盛开的蚕豆花,把稻田从青转黄都镶上了一道紫色的花边。早晨的时候,乡亲们赤脚走在田埂上,双脚踩着那带着重重露水的蚕豆花,就像踩着一片云,那偶尔沾在裤脚上的紫色花瓣,仿佛小女孩一路不停地笑。
⑤蚕豆开花是紫色。
⑥那是一种无边无际蔓延的,浅浅的紫。那紫色的笑,听了都叫人心颤。

( 1 )文中说:“乡亲们仿佛知道蚕豆有很强的生命力,却很少大面积地种植,而是漫不经心地插完秧后,顺手一溜地撒落在田埂上。”这里的“漫不经心地、顺手”不能删去,为什么?

( 2 )仔细阅读第④段,作者为什么说蚕豆“她是雌性的,她生就是乡野人家的小女儿”?

( 3 )本文题目是《蚕豆开花是紫色》,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来写水稻?

( 4 )最后一段,作者说“那紫色的笑,听了都叫人心颤”有什么含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A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B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

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也许……”

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我敢说,我从未这么专心地上过课!老师先请后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老师微笑地点评:“莫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妙地描绘了光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斜射的阳光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阳光在跃动,色彩在变幻。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老师的讲析与自己的观画印象一一对照。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显稚嫩。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那个周末,烈日流火。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带画框的《睡莲》。虽只是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

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学科的参考资料。C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我还一遍遍地为自己勾画未来的蓝图。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

终于,我鼓起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

大学时,我主修国际金融,但我对莫奈的画却始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感,就连我的父母对莫奈的画都有特殊的感情。那幅《睡莲》,从我16岁那时起就一直挂在我的房间里。

再回故乡时,我想找到那位美术老师,告诉她,法国的奥赛博物馆我已经去过了。不过,毕竟是男子汉了,有些细节我会不好意思说的,比如,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

( 1 )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
( 2 )第二自然段写道“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我对自己的认识”前后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 3 )文末写道“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请展开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那时的心理活动。
( 4 )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语。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作批注。
( 5 )许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作者说“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成长感悟谈一谈。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一个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蕴含着和暖的春晖;人琴俱亡,展现了兄弟的手足情,生活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至爱的亲情或友情,让我们活得更温馨,更精彩。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应该学会感谢他们。请以“谢谢你,我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可以填上“爸爸、妈妈、哥、姐、朋友……”② 书写工整,600字以上。③回忆生活中的点滴关爱,能写出真情实感会得很高分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