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会:适逢,恰巧遇到。 B: 得鱼腹中书。书:字条 C: 长跪而谢。谢:感谢。 D: 谓为信然。谓:说。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食用巧克力虽然能够激发大脑的工作速度和记忆力,每周食用至少一次巧克力还可以改善大脑的认知能力。 B: 为了更好完成班主任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充分作用。 C: 第一次车间十月份的生产总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一倍。 D: 2018年5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
3、 | 下列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B: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宋江在江州岳阳楼上写的诗。 C: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代表作,祥子与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眠)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4、 | 下列句子修辞方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B: 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C: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D: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B: 他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 , 最终选择了用线条和色彩演绎人生 C: 玉不琢不成器 , 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 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 , 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6、 | 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B: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 C: 《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战国策》《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D: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
7、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我们应该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B: 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C: 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 谁也不能否认学好电脑技术是靠实践得来的。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流星划过夜空,瞬息便消失了。(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B: 他久久地伫立在人生的交叉路口,思索着。(伫立:孤独地站着。) C: 另一条路荒草萋萋 , 十分幽寂。(萋萋:形容革长得茂盛的样子。) D: 普希金用自己的诗句告诉我们: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忧郁:忧伤愁闷。) |
9、 | 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 A: 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B: 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绵长轻柔和汹涌澎湃的特点,同时又使表意凝练,音韵和谐 C: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老城舒适温暖的特点,强调了春天的老城带给人们的内心感受。 D: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小草刚生发时的情态。 |
10、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言行相顾 断章取义 强聒不舍 心无旁骛 B: 神情恍忽 荡然无存 花团锦簇 棱角分明 C: 铬尽职守 自之知明 恼羞成怒 重蹈覆辙 D: 一抔黄土 涕泗横流 怒不可遏 歇斯底理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答望之① [明]何景明 念汝书难达,登楼望欲迷。 天寒一雁至,日暮万行啼。 饥谨饶②群盗,征求③及寡妻。 江湖④更摇落,何处可安栖! 【注】 ①望之:南京大理寺卿,诗人外弟;②饶:多;③征求:聚敛搜刮,指苛捐重税;④江湖:宦海。 ( 1 )诗歌三四句中,“________”喻指来信,与诗题“答”相应和。( 2 )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深沉的情感,请作赏析。 |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小题 甲文: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文: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释】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 1 )选出划横线线句子停顿节奏最准确的一项()A: 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B: 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C: 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D: 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________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________ ③蹴尔而与之 蹴:________ ④见闻者无不流涕 涕:________ ( 3 )翻译句子。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②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 4 )甲文中的观点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母亲手机里的秘密
①母亲用微信发来视频,要我带着妻儿回家吃饭,说做了好吃的给我们。耳尖的儿子听到了,撅着小嘴,朝我挤眉弄眼,小声嘀咕着,一百个不情愿。
②说实话,按照妻儿的标准,母亲做的饭实在是不敢恭维。这倒不是因为母亲手艺差,主要是和母亲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关吧。外婆去世得早,母亲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做饭,那个年代生活条件本来就差,所以只要能把生的做成熟的,能填饱肚子就很不错了。至于口感、营养、搭配等等根本不在人们考虑的范围之内。在这种环境下,母亲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做饭,除了主食,其它的菜都是一通炒,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不同的菜吃到嘴里竟然几乎都是同一种味道。
③从小就吃母亲做的饭,我倒也习惯了。妻子是南方人,小时候家境不错,吃的自然比我要好。至于儿子,现在生活好了,吃的就更不必说了。每次回到家里,母亲总要准备一大桌子,忙个不停,就像过年一般,可小家伙却不领情,嚷嚷着:“奶奶做的菜太难吃了,我要吃妈妈做的,妈妈做的好吃……”母亲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般,低着头,布满老茧的双手不停地抚弄着围裙。
④视频里,母亲依旧在不断地叮嘱。关了视频我和妻子相视一笑,母亲可真是与时俱进,居然学会了使用微信视频。就在上午父亲打来电话问我最近的情况,顺便提到了母亲最近着迷于手机,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我和妻还有些不信,没想到下午就应验了。
⑤我们早早地来到母亲家,却发现母亲已经做好了几道菜摆在餐桌上了。“哇塞,奶奶,这是你做的吗?”儿子惊喜地大叫。我和妻子也大吃一惊,可乐鸡翅、油焖大虾、清蒸鲈鱼……我敢说,在这之前,母亲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些菜名。妻子连忙进厨房帮忙,但母亲根本不让她动手,所以最后她也只能打打下手,洗个菜、剥根葱什么的,剩下的就是傻傻的看着,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似得。
⑥菜全部上桌后,我们大快朵颐,尤其是儿子,油乎乎的小嘴不停地嚷嚷着:“奶奶我要这个,还有那个……”母亲则用布满老茧的手不停地往儿子碗里夹。吃饱喝足之后,母亲还打包了一些菜让我们带回去吃,儿子这一次竟迫不及待地接了过去,母亲则笑的合不拢嘴,犹如春天的阳光。
⑦这之后每次来母亲家里吃饭,我们都能吃到不同的美味菜肴,就连妻子都赞不绝口。有一天在厨房里我问母亲:“妈,你做菜的功力怎么突然大增了?难道吃了什么灵丹妙药?”“熟能生巧呗!”母亲笑着回答。我当然不相信母亲的说法,但也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
⑧直到有一天,母亲让我帮她检查手机的网络,我才在母亲的手机里发现了她的秘密。母亲的手机里,下载了很多短视频软件,关注的都是教人做菜的视频。打开搜索引擎,搜索记录里竟然也都是关于做菜的内容:糖醋排骨怎样做更好吃、如何去除虾线、水煮肉片怎样处理会更嫩滑……而且就在我出神时,微信里收到一条语音留言,我快速点开后,传出了一位阿姨的声音,“蕙兰啊,上次你问的那个毛血旺的做法,我专门问了我们楼下川菜馆的师傅……”
⑨我一下子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母亲为什么经常抱着手机,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那时我还在心里暗笑她,跟年轻人一样迷上了手机。原来她是为了我们一家三口在偷偷地学习做菜呀!
⑩“大半辈子都过去了,你妈非要学做菜,这倒好,我成了试验品了。你们不知道,她一开始做得多难吃,还非要逼着我吃完……”听着父亲笑着跟我“诉苦”,我也笑了,笑着笑着,却不由自主地红了眼眶。一部小小的手机,让我看到了母亲隐藏的最深沉的爱。
《老年康乐报》2018年11月16日 文章有改动
( 1 )从全文来看 ②③两段的作用是?①母亲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般,低着头,布满老茧的双手不停地抚弄着围裙。
②母亲则笑的合不拢嘴,犹如春天的阳光。
( 4 )你怎样理解文章的主题?它带给了你哪些思考?请“ 最有意义”或“最有意义的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内容要真实、具体;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