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项是( ) A: 我的姑奶奶,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吗?害我差点没认出你。 B: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C: 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 , 虚心接受。 D: 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 ,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收效甚微。 |
2、 | 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你便剁做我七八段,其实去不得了②做的好不好,其实取决于你 B: ①这干系须是俺的②搞不好,说也脱不了干系 C: ①香汤沐浴 ②农夫心里如汤煮。 |
3、 | 下列有关课文文学常识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列夫·托尔斯泰》,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他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展示了他灵魂的高贵不凡。 B: 《雪》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 C: 《喂——出来》的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家,在日本被称为“微型小说的鼻祖”。 D: 《敬畏自然》的作者认为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
4、 | 下列划线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狗丢失后,他心急如焚,到处张贴“寻狗启示”。B: 今年五一假期,前来长沙县金井镇“茶文化基地”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C: 为了纪念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当代文人书法周”活动在望城区书堂山举行,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场叹为观止的文化盛宴。 D: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力,终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
5、 |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B: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散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C: 由于芦苇丛中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用劲地嗅着。 D: 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经常时不时地出现敲击声。 |
6、 |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学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其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其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B: 王维,字摩诘,有“诗佛”之称,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报道性作品,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D: 《藤野先生》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的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一位老师。 |
7、 | 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稍微/稍息 非难/难言之隐 积极参与/时不我与 B: 狡黠/诘难 根茎/泾渭分明 循规蹈矩/不可抗拒 C: 结实/结果 累赘/伤痕累累 舆论哗然/哗众取宠 D: 侦缉/逻辑 摄影/蹑手蹑脚 贻笑大方/甘之如饴 |
8、 | 下列加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了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B: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 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
9、 | 下列书写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面面厮觑 喏喏连声 怒不可遏 毛毛刺刺 B: 与日具增 自知之明 佝偻承调 物事人非 C: 挖心搜胆 自爆自弃 三顾茅庐 无与纶比 D: 娇揉造作 强聒不舍 不言而喻 不醒人事 |
10、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马革裹尸 妇儒皆知 心会神凝 鲜为人知 B: 人才济济 燕然勒功 锋铓必露 潜心贯注 C: 可歌可泣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锲而不舍 D: 鞠躬尽瘁 深恶痛绝 一返既往 群蚁排衙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下题。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 )本文选自《韩愈文集》中的《________》。韩愈,字________,唐代文学家。( 2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 ②食马者________ 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④故虽有名马________ ( 3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中,“而”字表示什么关系?你从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 4 )结合前两段内容,说说千里马有着哪些令人扼腕叹息的悲惨遭遇。 ( 5 )文章第三段的句式有何特点?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后面题目。
颐和园里千姿百态的亭
①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景点建筑,仅颐和园里就有各式亭子40多个。这些亭子,有的建在湖畔,有的隐于林间,有的浮于水上,有的立于山巅,有的夹于廊中,有的位于桥头……它们不仅把美丽的湖光山色点缀得更加娇艳动人,又为游人提供了一处处停留休息领略周围景色的场所。
②位于昆明湖东堤旁的朗如亭,不仅是全园中也是我国现存亭子中最大的一个,面积有130多平方米,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巨大的圆形宫殿,朗如亭通过十七孔桥与南湖岛遥相呼应,显得格外壮观。而在佛香阁旁有一个小巧玲珑、十分逗人喜爱的小小亭,它的高和宽都仅有一米多,只能供人观赏。
③在小小亭的西边则有一个极为珍贵的铜亭,它全部用青铜铸成,造型之精美,工艺之复杂为世上罕见。
④在铜亭东边有一个甚为奇特的敷华亭,它的外形并不奇特,而是在亭内有一山洞直通山下,并有一个小木亭位于其中。亭中有亭,真是奇妙无比。
⑤敷华亭东边有一个很是别致的蝴亭。它造型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由两个相连的六角单檐亭组成。那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发光,甚为美观。从昆明湖东岸通过一座小桥有一小岛,岛的中心坐落着全国最佳的知春亭。它造型美,四面环水,周围满是绿叶红花。站在亭上向远处望去,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令人陶醉。
⑥颐和园的亭子千姿百态,它们和着山水树木,和着周围的建筑及变幻莫测的天空,又与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葱茏苍翠的万寿山及许许多多的殿堂楼阁融为一体,组成了一幅生动清新、美丽动人的画面。
祖母的葵花
丁立梅
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是祖母种的。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情。
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梵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梵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我的祖母不知道梵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选自《知识文库》,有删改)
( 1 )作者笔下的葵花有什么特点?试从外形和精神两个方面加以概括。①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
②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 3 )第⑦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文
请以“ 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书写工整;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