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9年莱芜市第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愧怍 烦躁 迫不急待 语无伦次
B: 竹篾 屏障 妇儒皆知 千均重负
C: 猥琐 闲暇 忧心忡忡 沥尽心血
D: 粗拙 门槛 锋芒必露 言外之义
2、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赠(kuì) 食(mì) 黑(yōu) 长短叹(yū)
B: 待(nüè) 污(huì) 红(fēi) 花团锦(cù)
C: 热(zhì) 鞭(tà) 留(zhì) 首低眉(hàn)
D: 射(bìng) 执(niù) 责(jí) 藏污纳(gòu)
3、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个温馨的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


A: 你看,那只船随波逐浪,这是多么美丽的风景啊!
B: 但是,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会化为美丽的风景。
C: 是啊!“长风破浪会有时,长挂云帆济沧海”!
D: 可是,即使风浪再大,船也能安全通过。
4、

下列对《蒹葭》的节选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A: 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
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 ”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 选文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
5、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出来闯已经好几年了,也略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
B: 在这部戏中,王明扮演了马前卒的角色,很多人都为他效力。
C: 烈士陵园内,松柏森森,一派静穆
D: 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挑灯笼上学的事,我便不禁怅惘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托他买两本书——《呐喊》和《彷徨》,他满口答应了。
B: 他感激地说:“谢谢你!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会一事无成”。
C: 看到招生简章,他满怀希望地报名参加《暑期养生文化讲习班》。
D: 中秋节的月饼种类很多,有枣泥的、五仁的、豆沙的、椰蓉的……等。
7、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zèng)恶 (lín)选 田(pǔ) 叱(chà)风云
B: 风(mí) 笨(zhuō) 分(wǎn) 芳草如(yīn)
C: (xiè)数 吞(shì) 粗(guǎng) (ǒu)心沥血
D: (yùn)含 妖(láo) 袅(nà) 含辛(rú)苦
8、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坚强,经得起挫折。
B: 我们不应兀兀穷年 , 否则便会碌碌无为了。
C: 虽然他们是双胞胎,但他们的性格迥乎不同
D: 老舍先生沥尽心血 , 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
9、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写在横线处,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说真话,讲真理,写真实的品德,在这位历史学家身上所体现出的风骨,也是我们为人和为文时最需要秉持的宝贵精神。

①文学家,说到底也是历史学家。

②所以,文学家在创作一部作品的时候,章怀太子那句“凡史官记事善恶必书”的箴言,是要谨记在心的。

③同样,有良知的文学家,也不应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闭上眼睛,躲进象牙之塔,玩弄风花雪月,而是应该不懈追求真知,始终关注现实。

④因为今天的现实,即是明天的历史,所有那些传之于世而不朽的小说名著、戏剧经典、诗歌杰作,无不具有历史价值,道理就在这里。

⑤有良知的历史学家,从古至今,都是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不看着谁的脸色来写作的。


A: ④②⑤③①
B: ④②①⑤③
C: ⑤③④①②
D: ⑤①③④②
10、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以“雪”为主体意象,通过长城、大河、群山等多个意象营造出阔大的意境,展现出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则由祖国山河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B: 《醉翁亭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形式上,它突破了传统的游记散文模式,融入了大量的议论和抒情成分,句式多用骈偶;内容上表现一位古代被贬官员身处逆境的平和心态,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醉情山水怡然自得的乐观精神。
C: 《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是一篇驳论文,作者先摆出敌方论据,再引出敌方论点,然后直接驳斥敌方论点,这是“破”;之后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列举事实加以证明,这是“立”。全文逻辑清晰,段落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D: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作者在《三国志·诸葛亮传》里只有“凡三往,乃见”的简单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渲染,塑造了求贤若渴的刘备、智慧卓绝的孔明、直爽莽撞的张飞、成熟稳重的关云长这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让这段故事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历史佳话。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1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2 )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场主积薪其中(________) ②目似(________) ③露尻尾(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 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 “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夫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熬出生活的浓香

胡建新


①“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他终于熬出来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不知是酸楚还是庆幸的感叹。一个“熬”字,浸润了多少人生辛酸,又蕴含了多少人生哲理!


②熬,是一种炙热的历练,是一种能量的积蓄。犹如小火慢煨,虽然火焰微小、火势温和,但却炙热长久,如果没有经受得住炙烤的钢骨铁身,难免会随时散架、消融,乃至在悄无声息中慢慢消弭,或曰死亡。可一旦经受住了这种炙烤,便会积蓄起火热中饱蕴的能量,将执著、刚强、勇敢、大度等光辉品质融入血脉、骨髓和胸膛,从此一辈子坚强挺立、无所畏惧。


③熬,是一种长久的坚持,是一种坚毅的淡定。人生没有捷径,成功都是熬出来的。厚粥是熬出来的,高汤是熬出来的,蜜汁也是熬出来的。只有饱经风霜,才能通达世事;只有坚守希望、铭记梦想,才能在酸甜苦辣中品出滋味、在枯燥单调中透出华彩。熬过了凄风苦雨,才能迎来丽日艳阳;熬过了山重水复,才能迎来柳暗花明。


④然而,熬也有熬的“准则”和“法度”。它不是心如死灰的妥协,更不是逆来顺受的苟且;不是委曲求全的窝囊,更不是卑躬屈膝的无耻。它表面上是无奈,骨子里却是坚韧;看上去是退守,实际上却是进取。熬中有窥望也有思索,有等待也有突破,有充满活力的努力也有充满活力的奋斗,有忍饥挨饿的窘迫也有扬眉吐气的从容。


⑤对待熬的不同态度,会得来熬的不同结果。有些人熬着熬着前进了,有些人熬着熬着退缩了。有些人熬着熬着成功了,有些人熬着熬着沉沦了。熬得过,出众;熬不过,出局。熬不是消极等待,消极等待熬不出好日子;不是无谓蛰伏,无谓蛰伏熬不出好名堂;不是自然消磨,自然消磨熬不出好结果。


⑥因此,熬要有“三心”:一是要有信心。能否熬得出来,关键在于是否对生活充满信心。遇到挫折,只要信念尚在,就会熬过痛苦,接近成功。二是要有耐心。熬需要安然的心境、淡然的心态和超然的胸襟。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只有在耐苦的煎熬中才能实现;蝴蝶羽化、凤凰涅槃,只有在耐久的煎熬中才能到达。三是要有善心。善心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元素,也是酿就事业成功最浓醇的酵母。有了善心,就不怕风言风语伤害自己,也无畏污言秽语诽谤自己。而成功这个天使,往往就在这种无私无畏的善心忍耐中翩翩而来。

(选文有删改)

( 1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引述人们的感叹,试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
( 2 )请简述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 3 )请你为第③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论据字数不超过70字(文中所涉论据除外)。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缺口的木桶

梁刚

①儿子高三了,马上面临高考,但数学成绩老是上不去。父亲急,想跟儿子沟通,但儿子非常抵触。怎么办?

②这天,父亲特意跑到古镇,找到一个能箍桶的老人,他要求老人给他定做一只短一截木板的缺口木桶。老人说:“那还是木桶吗?咋用呀?你这不砸我牌子吗?”父亲笑说:“我就是要让人家一眼看出,短一截木板,木桶就没法正常使用了。”老人疑惑地看了父亲几眼,似乎想得到确认,父亲狠狠地点了点头。两个小时后,一只缺口木桶交到了父亲手中。

③父亲拿着这只缺口木桶回家,把它放在了书房最显眼的地方。

④那天,儿子放学一进门就注意到了那个奇怪的木桶,但他只是不屑地撇了撇嘴。父亲想凑上去说些什么,不料儿子却先身夺人:“不用解说,道理我懂,你是想让我提升数学这块短板,让木桶的容量迅速增加,但我讨厌数学!讨厌!”儿子的表情充满了厌烦。

⑤父亲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只是怔怔地看着儿子,心里是说不出的味道。晚上,他在QQ上给儿子留言:“我帮你请了最好的数学老师。”

⑥儿子没理会父亲的留言。可是,过了一天儿子突然回复:“人生的选择就没有第二条路了吗?那只木桶除了装水,就不能装其他东西了吗?如果装固体物质,短一截木板不是照常使用!!!”

⑦儿子故意用了三个惊叹号,明显是要和父亲叫板。儿子激烈的反应反而让父亲冷静了下来,他想了想,回复道:“木桶只是想告诉你,提升自己的短板,能最大限度增加自己的容量。”

⑧“难道只有一个选择吗?”儿子反诘道。

⑨父亲停了一会,慢慢地输入了一行回复:“你也可以做出其他选择。”

⑩儿子回复得很快:“数学是我无法逾越的障碍,我想好了,我要学摄影,考艺术。”

父亲默默地盯着电脑屏幕,心里五味杂陈。他叹了口气,可又忍不住轻轻点头

⑫父亲觉得高三的那一年过得很慢,他看到儿子每天用功到很晚,而他也再没有提起提高数学成绩这回事。

⑬终于,儿子考上了大学,还是本科。父亲捧着录取通知看了好久,他知道按儿子原先的成绩,他最多只能考个专科学校。

⑭儿子开始自信起来,与父亲的交流也变得主动。他会在QQ留言:“你看我做个班长是否够格?”父亲顿时激动起来,想跟他电话联系,但还是忍住,他尽量回复得低调点:“可以!”儿子回了一个握手的表情。父亲笑了,轻轻嘀咕道:“嘚瑟。”

⑮年末,儿子给父亲留言:“老爸,我这学期的考绩点是4.5哦。”“不错。”父亲不敢表扬,但心里非常高兴。

⑯大三那年,儿子再次在QQ给父亲留言:“老爸,我创作了一个短剧,最近参加大学生专业比赛,要在电视上播呢,有兴趣就看看噢。”父亲兴奋得跳起来,隔着房门连声高叫:“孩子妈,你儿子出息啦!”老婆被他的叫声吓了一跳,手一滑,盘子砸了一地。

⑰父亲突然觉得放在儿子房间的那只木桶有些碍眼。那天,他悄悄把它拿了出来,恰好被回家的儿子撞上。儿子见了一顿,随即说:“爸,那木桶放着吧,我还有用。”父亲疑惑地看着儿子,问:“啥用?”儿子一笑,没回答。

⑱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再到书房时,突然发觉那只木桶被换掉了。原先那只木桶矮胖,现在这只瘦长;原先那只由八块木板组成,现在这只只有七块木板。

⑲儿子从背后凑上来,揽着父亲的肩膀,故作神秘地说:“你觉得怎么样?这是原来的桶呢?还是买的桶?”父亲静静地注视着那只桶,若有所思……

(上文有删改)

( 1 )第④节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错字:________;改字:________。

( 2 )请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父亲想借缺口木桶和儿子说理→________→儿子选择艺术并努力考上大学→________→________

( 3 )第⑪段画线句描写了父亲复杂的心情。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叹了口气”和“忍不住轻轻点头”所表现出的矛盾心理。
( 4 )一般文中人物的交流以对话为主,但上文的父子交流却以QQ留言为主。从第⑤至⑮节的内容,可以看出父亲教育儿子的方法和态度是:________。
( 5 )结合全文,以下对于文中“木桶”所揭示的道理,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只有提升自己的短板,才能最大限度增加自己的容量。
B: 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只要忽略短板,虽然容量小一点但照样有自己的价值。
C: 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去掉短板,重新组合,发挥长板优势就能挖掘出潜力。
D: 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短板长板都不重要,只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就定会成功。
四、写作(分值:60分)
林清玄在《月到天心》中写道: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

请以“心中一片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