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看她忽而_________,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_________,表现出无限的喜乐;忽而_________,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B: 侧身垂睫 笑颊粲然 双眉颦蹙 C: 侧身垂睫 双眉颦蹙 笑颊粲然 D: 双眉颦蹙 笑颊粲然 侧身垂睫 |
2、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阔绰(chuò) 硌牙(ɡè) 沏茶(qiè)B: 一戳(chuō) 模子(mú) 嚼头(jüé) C: 怵谁(chù) 秫米(shú) 吓懵(mēnɡ) D: 撂高(liào) 擀面(ɡǎn) 黏软(nián) |
3、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是一种记述事物的文体。《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B: 《核舟记》一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来说明,条理清晰,结构紧凑。 C: 《小石潭记》一文抒发了作者谪居生活的苦闷、抑郁和忧伤的情感。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可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
4、 | 依次填入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________我们的脑子里去。 ②我赶快从手提包里________那几颗枣核。他________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A: 放进 拿出 托B: 塞进 掏出 托 C: 放进 掏出 放 D: 塞进 取出 放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 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C: 深圳市实验学校、深圳中学等多所学校开展了“诚信教育进校园”活动。 D: 我市即将开展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旨在提高学校艺术教育。 |
6、 |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B: 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绝。 C: “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殊不知,无论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多么精彩,却无法替代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 D: 中华文明中以家谱、家礼、家规、家训、家祭为主要内容的家教传统举世罕见,已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但这一宝贵遗产在其发源地大陆已鲜为人知。 |
7、 | 下面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 , 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甜的蜜来。 B: 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些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 C: 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D: 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
8、 | 下列作者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论语》——孔子—— 春秋末期鲁国人 B: 《马诗》——李贺—— 唐代诗人 C: 《夏日绝句》——李清照—— 南宋词人 D: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英国作家 |
9、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萦回(yíng) 归宿(sù) 建术(shù) 骇人听闻 (hài) B: 安谧(mì) 玄虚(xuán) 魅力(mèi) 弄巧成拙(zhuō) C: 威摄(shè) 热忱(chén) 追溯(sù) 矢志不移(shǐ) D: 馈赠(kuì) 贮藏(chǔ) 和煦(xù) 岿然不动(kuī)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2016年北京时间11月29日下午,巴西传来恶耗,该国甲级球队沙佩科恩斯球队所乘飞机在哥伦比亚坠机,机上共有81人,包括9名机组人员和72名乘客。 B: 复杂恐龙的消逝,精美偶像的黄昏,总有新生命破茧而出。不是物竟天择,而是顺势而为;并非基因遗传,而是常态突变。 C: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D: 美国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在2016年11月8日的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提议举行欧盟国家外长会议,该提议反映的如果不是担忧,那么就是某种张惶失措的意味。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土地 大地 亿万年的静止,此刻在眼里 连绵起伏,波涛汹涌 祖辈们和树木花草 一起扎根 草木春茂冬枯 人在一代接一代 繁衍 父母,是一段 枯老的树干 我就是那横出的新枝 站在父母的肩上 以向上的姿势飞翔 风,从远古吹来 我用嫩叶为帆远航 漂得再远,根都在父母身上 土地的深处 ( 1 )第一节中“静止”与“连绵起伏,波涛汹涌”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 2 )从第一、二节中,可以看出“大地”是什么样子的?( 3 )诗歌第三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 )从全诗的内容分析,诗人赋予了大地怎样的象征意义?“父母”还可以象征什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 1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①仿佛若有光 ________ ②悉如外人 ________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________ ④盖江北之俗 ________ ⑤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 ( 2 )下列选项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 C: 具答之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D: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 (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①其 中 往 来 种 作 ②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 4 )翻译下列句子。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 5 )【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后面的题。
谁染枫林醉
苏更林
①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以形象、明快、洗练的语言,勾勒出层林尽染、枫叶流丹的画面,并吟诵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绝唱。
②为什么晚秋的枫叶会变得满山锦绣、遍地彩霞呢?宋人杨万里有诗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说是枫叶在一夜间偷饮了“天酒”而“醉”成了红色。这虽然为枫林红叶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但并没有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
③到底“谁染枫林醉”呢?现代科学认为,植物叶片的颜色取决于其中所含的色素物质,如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等等。这些色素物质往往会随着植物成熟期的不同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各自具有鲜明特征的颜色。叶片中含有较多叶绿素时就会呈现绿色,含有较多叶黄素时就会呈现黄色,而含有较多的花青素时则会呈现紫、蓝、红等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颜色多变。花青素的基本结构母核是花色基元。由于其中的氧原子是4价的,所以它和它的衍生物具有碱的性质,即能够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而花青素又是花色基元的羟基取代衍生物,因而,它又具有酸的性质,即能与碱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花青素的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随介质pH值改变而改变结构并从而改变颜色的可能性。试验证明,花青素在酸性介质中呈现其表征的红色。而枫树的叶片细胞液呈现酸性,春夏季节由于枫叶中一般只含有叶绿素而不含有花青素,所以此时的枫林还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可到了深秋季节,由于气温骤降,光照减少,使得叶片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不能完全适合叶片,这样就造成叶细胞内糖分的积累,从而促进了花青素的形成。由于枫叶细胞液的酸性环境,花青素呈现红色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④“霜叶红于二月花”体现了“枫林红叶”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如果你一旦置身于枫林之中,一定会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所陶醉,并为“霜叶”抗严寒傲霜雪的生机和力量而感动。(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温暖的劈柴肖复兴
①那一年,父亲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还不到三十岁,也还没有结婚。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那时候,我还年轻,心像长了草,总觉得家狭窄憋屈,一有空就老想往外跑,好像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可以让自己散心,也能够让自己成材,便常常毫不犹豫地把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甩在家里。母亲从来不说什么,由着我的性子,没笼头的马驹子似的到处散逛,在她的眼里,孩子的事,甭管什么事,总是大的。
②都说年轻时不懂得爱情,其实,年轻时最不懂得的是父母。
③那时候,我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有一次,放寒假了,我没有想到有时间了,可以在家里多陪陪已经老迈的母亲,相反觉得好不容易放假了,打开了笼子的鸟,还不可劲儿地飞,便利用假期和伙伴们到河北兴隆的山区玩了一个多星期。
④回来的那天,到家已经是晚上了。推门进屋,屋里黑洞洞的,没亮灯。正纳闷,听见一个老爷子的声音:是复兴回来了吧?然后听见火柴噌噌响了好几声,大概是返潮,终于一闪一闪的,点亮了炉膛里的劈柴。正是冬天,我才感到屋里一股冷飕飕的寒气。
⑤说话的是邻居赵大爷,年龄比母亲还要大几岁,身板很结实。我摸到开关,打开了电灯,才看见母亲蜷缩在床上的被子里。赵大爷对我说:你妈两天没出门了,我担心她一人在家别出什么事,进你家一看,老太太感冒躺在床上起不来了,炉子也灭,这么冷的天,人哪儿受得了呀。这不赶紧找劈柴生火,连灯都没顾得上开。
⑥炉火很快就生着了,火苗噌噌往上蹿,屋子里暖和了起来,被子里的母亲也稍稍舒展了腰身。赵大爷一身的灰和劈柴渣儿,母亲对我说,多亏了你赵大爷。我连忙谢他,他说街里街坊的,谢什么呀,快给你妈做饭吧。母亲连连摆手,说嘴里一点儿味儿没有,不想吃,让我先坐壶开水。我往水壶里灌好水坐在炉子上,回过头看了一眼瘦弱的母亲,心里充满愧疚。
⑦赵大爷出门前,回头对我说:你要不先到我家拿点儿劈柴去,你家的劈柴没有了,我刚才找了半天,才找出一点儿,刚刚够点着火炉子,明天火要是又灭了,你没的使。
⑧我跟着他走到他家,他抱来满满一怀劈柴放到我的怀里,送我走岀他家院门的时候,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他说:“复兴呀,
原来孔圣人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在别说是你们年轻人了,就是搁谁也做不到,但改一个字,父母老,不远游,还是应该能做到的。”
⑨那天的晚上,没有星星,天很黑,很冷。走在回家的夜路上,耳边老响着赵大爷的这句话。心里很惭愧,怀里的劈柴很沉,但很暖。
( 1 )通读全文,说说标题“温暖的劈柴”中“温暖”的含义。①选文第④段画直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②选文⑥⑨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分别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 3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赵大爷的人物形象。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②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