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酝酿 窠巢 撩亮 朗润 B: 慈善 淅沥 静谧 翻来复去 C: 侍弄 捶打 绿茵茵 喜出往外 D: 烂漫 诀别 瘫痪 憔悴 |
2、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2014年6月2日,一场创意音乐分享会亮相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古乐和西洋乐首次混搭合奏,振聋发聩 , 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B: 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余额宝”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开拓者们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新一轮机会的来临。 C: 城市是农民工的谋生之地,也应该是他们的幸福家园.要让他们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 , 在同意片蓝天下幸福生活,关键是破除制度藩篱,解决“身份”背后的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D: 任何一个国家在安全面前都难以独善其身 . 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亚洲各国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共维稳定,共享安全。 |
3、 | 下列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记者采访某著名作家的儿子: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我非常感谢。 B: 喝了酒的爸爸坚持开车,女儿劝阻说:“爸爸,酒后驾车会车毁人亡,你不要命了吗?” C: 父母不让小明带手机去学校,同学安慰他说:“你父母这是为你着想,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吧。” D: 同学提醒我要坚持锻炼,我回应她:“放心吧,我没忘,你不必多此一举。” |
4、 | 下列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国文和英文,则必须学有素养,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B: 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C: 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万态,令人眼花缭乱。 D: 在西部,沙子一旦摆脱了水,它们就会纵横捭阖 , 所向披靡。 |
5、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B: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为十二策,是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C: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乡试中举,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亚元”。 D: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词两大流派。婉约派词作情思细腻,语言华美,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晏殊等。 |
6、 | 选出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英国BBC电视纪录片认为这个成绩能有效显示一个教育系统是否健康? B: 22日,主席在西雅图出席主题为“清洁能源与经济发展”的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并发表讲话。 C: 《琅琊榜》播出后,圈内人士评论“这才是国产古装剧该有的样子”,观众称“该剧是良心之作。” D: 船家一路告诉你那些山的来历:什么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螺丝山等……大半是由山的形状得到名字。 |
7、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 陈独秀、胡适读着严复的天演论长大,但等到他们到北大任教时,曾经的精神导师已经成为B: 从这幅图画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张痛苦扭曲的脸,那落满泥土、抖动的肩膀、沾满泥土的双脚、完全僵直的胳膊更是令人过目难忘。 C: “百科全书”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综合性的,一是专业性的。综合性的是包括古今中外一切学科和门类知识的大型百科全书,专业性的是专门介绍某一学科某一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 D: 当前,网络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是不是只关学校的事?是不是不可避免?是不是只有引发了重大的社会问题时才会得到重视?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
8、 |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 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 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
9、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①_______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②_______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③_______。 A: ①舒展 ②观赏 ③茂绿B: ①舒开 ②欣赏 ③茂盛 C: ①舒开 ②观赏 ③茂绿 D: ①舒张 ②欣赏 ③繁盛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蹒跚 苔痕 锁屑 诚皇诚恐 B: 丘壑 踌躇 洨河 杳无消息 C: 镂空 檐漏 料峭 巧妙绝仑 D: 狼籍 佃户 斟酌 屏息敛声 |
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1 )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山光悦鸟性________ 但余钟磬音________ ( 2 )尾联两句运用________手法,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表现了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诗人通过欣赏幽美的景色,营造了________意境,表现了淡泊的情怀和遁世绝俗的情趣。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横无际涯 受任于败军之际 B: 薄暮冥冥 不宜妄自菲薄 C: 去国怀乡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D: 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出“览物之情”。 B: 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态度。 C: 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说明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 D: 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
小偷车夫和老头①
萧红
木柈②车在石路上发着隆隆的重响。出了木柈场,这满车的木柈使老马拉得吃力了!但不能满足我,大木柈堆对于这一车木柈直像在牛背上拔了一颗毛,我好像嫌这柈子太少。
“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十块八块也能丢。”
我被车夫提醒了!觉得一块木柈也不该丢,木柈对我才恢复了它的重要性。小偷眼睛发着光又来抢时,车夫在招呼我们:
“来了啊!又来啦!”
郎华招呼一声,那竖着头发的人跑了!
“这些东西顶没有脸,拉两块就得啦吧!贪多不厌,把这一车都送给你好不好?……”打着鞭子的车夫反复地在说那个小偷的坏话,说他贪多不厌。
在院心把木柈一块块推下车来,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把车钱给了他,他才说:“先生,这两块给我吧!拉家去好烘火,孩子小,屋子又冷。”
“好吧!你拉走吧!”我看一看那是五块顶大的他留在车上。
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而后拉起马来走了。但他对他自己并没说贪多不厌,别的坏话也没说,跑出大门道去了。
只要有木柈车进院,铁门栏外就有人向院里看着问:“柈子拉(锯)不拉(锯)?”
那些人带着锯,有两个老头也扒着门扇。
这些柈子就讲妥归两个老头来锯,老头有了工作在眼前,才对那个伙伴说:
“吃点么?”
我去买给他们面包吃。
柈子拉完又送到柈子房去。整个下午我不能安定下来,好像我从未见过木柈,木柈给我这样的大欢喜,使我坐也坐不定,一会跑出去看看。最末老头子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了!这时候我给他工钱。
我先用碎木皮来烘着火。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燃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我又到窗外去拾木皮,我吃惊了!老头子的斧子和锯都背好在肩上,另一个背着架柈子的木架,可是他们还没有走,这许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走呢?
“太太,多给了钱吧?”
“怎么多给的!不多,七角五分不是吗?”
“太太,吃面包钱没有扣去!”那几角工钱,老头子并没放入衣袋,仍呈在他的手上,他借着离得很远的门灯在考察钱数。
我说:“吃面包不要钱,拿着走吧!”
“谢谢,太太。”感恩似的他们转过身去走了,觉得吃面包是我的恩情。
我愧得立刻心上烧起来,望着那两个背影停了好久,羞恨的眼泪就要流出来。已经是祖父的年纪了,吃块面包还要感恩吗?
(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萧红散文集》)
【注释】①该篇创作于一九三五年三月至五月间,之前萧红从封建地主家庭出走,在哈尔滨过着饥寒交迫、漂泊无定的生活。②柈:bàn,大块木柴。
( 1 )用下列古诗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恰当的一项是( )
方法提示 |
形象分析 |
推敲词语,如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 |
①________ |
推敲句子,如句式、句子长度等 |
②________ |
推敲说话方式,如称呼、话语量、主动发话与被动应答等 |
③________ |
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燃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 4 )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愧”,谁的“愧”打动了你?为什么?【附】杨绛《老王》结尾:“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命的一抹
郭枫
①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②什么叫做美呢?那时还说不出来。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颤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亵读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秋天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彩色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③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可怪的是:我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赏山河的景色。
④摄许多美丽的影像于心版上: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岸边,一私秋水,蓝得像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山峰,红叶已灿烂成一片云霞。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这岂非神仙境界?于是,便发下了心愿: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人们谁没有过年轻呢?谁没有过美丽的梦想呢?但谁又像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呢?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就这样,我独坐在文学天地中,微笑着面对这七彩的人生。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
⑤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打滚了三十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行的年纪,还要去崇拜诗,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的机运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神去捕捉。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的真实性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拙稚呢?
⑥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土地,我也能欣赏老半天。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缕明丽的阳光,一刻恬然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巨人心灵的跃动。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静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⑦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如果说美是真理,美是永恒。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一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选文略有改动)
( 1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
( 2 )本文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通读全文,谈谈文章题目“生命的一抹”的含义。( 3 )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描写生动传神,请你结合语境作简要的赏析。( 4 )阅读第③段文字,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 5 )阅读第④段文字,你认为“年轻的梦”“美丽的幻想”指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题目自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④不得抄袭;⑤字数不少于600字。